電影訊息
破浪而出--Breaking The Waves

破浪/破浪而出/爱情中不能承受的痛

7.8 / 71,905人    159分鐘 | USA:153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拉斯馮提爾
編劇: 拉斯馮提爾
演員: 尚馬克巴爾 艾蜜莉華森 卡琳卡特莉吉 史戴倫史柯斯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莊莊

2017-03-06 00:32:17

形而上的答案正藏在死亡的身後


真正的愛情最終都不只是自我感官上的愉悅。
        癱瘓的Young讓苦苦痴戀著他的Bess通過與其他男人做愛然後讓她的描述讓他重新感受到愛的滋味。用俗世的眼觀所看,這是一種近乎於病態似的「意識窺視」,通過Bess想像對方為Young,那麼在這兩者間,這就是一成立的「精神戀愛」。這聽起來當然令人有點毛骨悚然,醫生也將其解釋為:Young已病入膏肓,意識已經變得混亂,他所說的都只不過是被病魔侵蝕後的胡言亂語。但,Young,是否在絕望中如他所說,被邪惡所佔有,他在得不到Bess中通過Bess對自己的「背叛」從而讓其淹沒在無盡的羞恥和自責中:你對我所謂的愛也不過如此,當我在癱瘓時,你難道心中沒有對我死亡的祝福嗎?
        Bess在各方阻擾之下都沒有放棄,在絕望之中突破自己心中的精神和道德枷鎖,從被船上船員的性暴力所嚇怕,到後來冒著生命的危險再次回到船上,並最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因為她「不道德」的行為,她被驅逐教會,而那標榜道德高地的聖地最後在她的葬禮上聲稱她該下地獄。「沒有苦難的生命不是真正閃光發亮的生命」,正如沒有質疑同時絕對虔誠的教徒不是真正的教徒。每一次Bess禱告,她都嘗試幻想「god」正在與她對話,已每一次對話的結束,不管她是多麼絕望、恐懼、甚至瘋狂,最後她都想像「god」會站在她這一邊。這聽起來完全是一非理性盲目禱告,但真正的信仰和愛情,難道又是理性的嗎?
        人是脆弱的,但又是無比的強大。Bess一直被視為「神經質」「愚蠢」的女子,每一個人都能在她身上得到幾分自我感覺良好,所以當英俊瀟灑的Young願意接納她,她的好友Dudu百思不得其解,甚至認為他只是一無謂的浪子,在玩弄著她的感情。人性之偉大的則是,在絕對孤獨與無助中,人還能堅信那些形而上的概念如「上帝」「真理」。Young相反在癱瘓前自信、瀟灑、正義,但他真正站在死亡的邊緣,他也承認自己徹底被改變,他已失去希望,甚至簽字同意Bess重新被送入精神病院,這反而是他背叛了Bess完全無條件的愛。
       最後,Bess因為Young而死,而Young卻奇蹟般地康復了,似乎隱隱約約地暗示著Bess的靈魂通過他的身體得到了重生。此時,他成為了道德上的受難者,他被自己過去的懦弱和對Bess的放棄深感內疚,但劇中上帝的鐘聲讓他重獲新生,讓他重新看到了希望。整部劇的人物設定十分Dostoevsky, 那種人物對情感近乎於竭嘶底裡的狂吼宣洩和對上帝沉默的絕望,都十分帶有Dosteovsky的影子。手持攝影、淺景深、跳剪、超特寫,這些Lars Von Triers的標誌性風格,還是最終為了人物的表演而服務。在他的電影中,只有兩個元素是絕對的主角:「表演」和「極端的情感」。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