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美麗心計--Big Little Lies

大小谎言/小谎言(港)/美丽心计(台)

8.4 / 223,885人    60分鐘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丁神燈

2017-03-06 19:57:16

美劇:女性的崛起


這個春天,奧斯卡影后們在小螢屏上大舉來襲。
先是HBO隆重推出迷你劇《小謊大事》(Big Little Lies),該劇改編自同名小說,小說的原作者莉安·莫里亞蒂 (Liane Moriarty)坐鎮為編劇之一。故事圍繞兩位中年中產女性和一位誤入中產圈的年輕女性展開,三個女人一台戲,戲裡有愛情、婚姻、家暴和為人父母等主題。劇集由妮可·基德曼(2003年獲奧獎)和瑞茜·威瑟斯彭(2006年獲獎)參與製片並且領銜主演,豪華的陣容里還包括兩次獲得奧獎提名的蘿拉·鄧恩。幾位奧斯卡級別女性大咖的加盟,使這部電視劇在立項之初就備令矚目,而此前HBO和Netflix為該劇發行權進行的較量,更是添足了作料、吊足了胃口,使人們對劇集質量的期待大大提高。

《小謊大事》
你方唱罷我登場,這一邊同樣是有線台的FX電視網則直接把奧斯卡影后們的八卦故事拍成了迷你劇。這部名為《宿敵:貝蒂與瓊》(Feud: Bette and Joan)的劇集聚焦兩位殿堂級別的奧獎影后:貝蒂·戴維斯和瓊·克勞馥。貝蒂·戴維斯一生獲得11次奧獎提名,兩次折桂獎項(1936年、1939年)。而瓊·克勞馥是三獲提名,一次得獎(1946年)。這兩位宿敵影后一生中在戲裡戲外糾纏不休,她們共演的電影《蘭閨驚變》( What Ever Happened to Baby Jane?)也因此獲得口碑票房雙豐收。這部電視劇就圍繞兩人拍攝這部影片時的種種糾葛,上溯恩怨下達情仇,以絕對滿足觀眾陰暗的窺私心理為目的,真實剝開天后們的八卦。情節中還涉及了另一位五獲奧獎提名兩獲影后(1947年,1950年)的奧利維婭·德·哈維蘭。影后自然得有影後來演,以上三位的飾演者分別是蘇珊·薩蘭登 (1996年獲獎)、傑西卡·蘭格(1995年獲獎) 和凱薩琳·澤塔-瓊斯 (2003年獲獎)。

《宿敵:貝蒂與瓊》/《蘭閨驚變》
表面上看,這兩部劇似乎代表了女性題材美劇的興盛,女人們劇里劇外拼故事、拼八卦、拼卡司、拼投資、拼收視,儼然是一場美劇工業的全方位女性比拚。從深層次上探究, 這實際上是一場行業內女性與男性的比拚。一切的緣起是在2014年,這一年HBO開播了《真探》(True Detective)第一季。這是一部個性十足的劇集,畫風奇詭對白晦澀,卻獲得了劇迷們的青睞。正當人們熱衷於討論該劇的哲學性和藝術性,為了評論演員演技的高下爭執不休時,忽然起了一陣狂風,評論的走向陡轉為一種批評,聲稱該劇情節太過集中於兩個白人男性偵探身上,有色人種的角色基本沒什麼戲,而劇中的女性基本就是擺設,不是掛掉了就是喋喋不休或者水性楊花。當輿情越發翻花大滾的時候,人們甚至開始忽略這部劇的本身,把矛頭直接指向了長久以來有線電視台製作的所有劇集。人們指責有線台劇集情節主要是圍著白人男性轉,而女性人物形象過於單一固化,女性角色永遠逃脫不出一些框架:情人一定是神經質的、脫衣舞女向來神秘兮兮、賣春姑娘彷彿比男人還要飢渴、女兒們必定愚蠢簡單、少婦們隨時滿腹幽怨等等。

《真探》
據赫芬頓郵報報導,從上個世紀末的開始,諸多電視網出品的優秀劇集都遭受過類似指責。從《黑道家族》、《火線救援》、《廣告狂人》、《絕命毒師》、《新聞編輯室》和《清道夫》等等不一而足,甚至包括《權力的遊戲》的前幾季都曾被拉上干係。漸漸地這些被責難的領域從女性角色擴展到了與女性有關的其他領域。作為業界的標竿HBO自然直接被舉到了風口上。從1975年到2015年的40年間,由女性製作的小時劇(one-hour drama)只佔HBO小時劇總量的5%,同時在其他原創劇集和迷你劇集中,只有8%出自女性之手,2.6%出自有色人種之手。HBO如今獲得的口碑品牌,很大一部份是緣於自製的小時劇。就彷彿馮唐口中那條文學的「金線」一樣,HBO靠著《黑道家族》、《火線》等劇集為當今的電視劇製作鑄就了「金線」---所謂「HBO出品,必屬精品」。在金線光暈的普照下,HBO的諸般進退取捨影響著行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劇本創作和製片這兩個方面。

《黑道家族》/《火線》
赫芬頓郵報的數據顯示,從1975年到2015年的40年間,HBO共有38名編劇參與小時劇的創作,其中只有三位白人女性參與了劇集的撰寫,更為甚者,其中只有一部劇的製片人是女性,並且從來沒有一位有色人種女性躋身其中。社會在進步,網路在普及,然而情況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日益惡化。2008年之後,女性的身影在此類編劇隊伍中徹底消失了。如果說,好的情節完全來自於真實,那麼白人如何能寫出有色人種的生活細節?男性如何揣摩出女性心理的細膩?當然事情也不能說得太絕對,畢竟曾經有許多文學大家將異性特質參詳得十分透徹。不可否認的是,女性編劇的缺失直接造成了女性角色內涵的缺失,從業人員的清一色男性化則給行業本身帶來了僵化定型。據統計,在過去的十幾年裡,包括HBO,AMC, FX, Showtime, Netflix 在內的電視網和流媒體平台,總計僱用的女性製片人和編劇只佔員工總數的12%。

《衰姐們》
除了小時劇和迷你劇,HBO在其它類型的劇集和節目上還是包容而開放的,比如喜劇、紀錄片、深夜娛樂、體育節目和電視電影等,多有各色人等參與製作2012年HBO開始放送的喜劇《衰姐們》(又譯為:《都市女孩》)是此中佼佼者,從演員到導演到編劇,一水兒的女性化。儘管如此,這部劇還是招來了以白人角色為中心的詬病。從新世紀第二個十年開始,好萊塢這種批評白人至上主義的傾向就沒消停過。無論是2010年的電影《最後的風之子》,還是2015年的《星戰7:原力覺醒》等影片,都被嚴肅批評成為白人至上主義的作品。風氣一開就剎不住,甚至連累了上個世紀的經典喜劇《老友記》也被置入批評之列。2015年2月,一位叫喬丹·門多薩的喜劇演員以此為靈感,開始在個人部落格上發表White PPL(White People/Popular)為主題的影視海報,此舉間接導致了如今甚囂塵上的「奧太白」(OscarSoWhite)。

White PPL(White People/Popular
話說回來,如果說《女權宣言》早在1791年就為女性平權拉開了序幕,為什麼21世紀的今天在美國社會依然存在著這種女性就業的偏見?首先想必是慣性使然,電視工業是個龐然大物,本身不樂於傷筋動骨地冒險實行深化革新;拘泥固守也不見得是壞事,表面上看,一切照舊在短期內是利大於弊的。另外,部份決策者們堅持認為物競天擇是基本準則,並不存在什麼性別歧視和膚色政治,一切機會都是均等的,就看你怎麼施展了。除了這些,男性話語權在職場上的絕對地位產生了絕對的消極影響。有證據顯示,女性製片人僱用的女性從業人員比例明顯高於男性製片人的相關數據。

《權力的遊戲》之《列女傳》
不管怎麼說,這一次劇集《真探》衍生出的女性主義問題終於讓HBO開始了反省。2015年,HBO開始實施「協力計劃」(Fellowship Program),著手尋找和培養具有多樣性背景的編導人才,尤其注意搜羅女性和有色人種的潛力股寫手,並將這些人專門致力於小時劇和迷你劇的製作。以此為契機,此舉牽動了各大電視網的在相關問題上的整改。從HBO2015年-2016年放送劇集的細微變花上,觀眾確實可以感受到很多調整,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權力的遊戲》。這部近年大受追捧的劇集越來越趨向於敘事的多樣化,原先以多數男性視角發展的劇情從第五季開始偏離了原著小說的線索。按照第六季的情節,該劇已經完全變成了《權力的遊戲》之《列女傳》。

《女子監獄》/《傲骨之戰》
作為後起之秀,Netflix於2013年推出了全方位女性大作《女子監獄》;作為中堅力量,CBS已經開始延續《傲骨賢妻》的成功,推陳出新了《傲骨之戰》;作為業界老大,HBO如今認識到,製作人、出品人和編劇、導演並不僅僅是產出劇集的內容,他們的性別、膚色、個性與劇集乃至整個工業是一體的,是這些締造著文化與文明。這種改弦更張,羅致女性小說家、影后出品人兼主演的革命性變化,標誌著HBO在女性製作劇集這一領域開始大展拳腳。起步雖然有些晚,但是善加利用平台品牌和工業力量,此舉一定會掀起女性題材電視劇的高潮。
美劇迷,你們有福了。

公眾號:丁神燈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