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司馬平邦

2017-03-09 01:20:38

《一條狗的使命》:人在表演電影,狗在真實生活


平生,曾經非常用心地養過一條金黃色的大狗,和一隻金黃色的大貓,那隻狗叫勃利,是我上初中時養的,那隻貓叫金大壯,是我幾年前養的;那條狗的名字來自一個離家鄉並不遠但我卻從沒有去過的某縣城,而那隻貓的名字,來自我和他之間的一種靈感觸發。

有一天,我進去一間大貓舍,裡面有許多的貓貓,這時一個大籠子裡的一隻金黃色的小貓衝著我站了起來,揚起他粉紅色的爪子,於是我認定要帶走他,還當即給他取名叫金大壯。
昨天,看了電影《一條狗的使命》,我確信,那條叫勃利的狗和那隻叫金大壯的貓,其實是他們一個生命,是一個生命的兩次輪迴,就為了來陪著我,讓我這樣一個普普通通人的人生總能有一些難忘的精彩和感動。

正如電影裡的貝利在生命中兩次遇見伊森時,貝利都是站了起來,向伊森發出友好的信號,這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呼應。
《一條狗的使命》裡的那條狗,生於1960年代,叫貝利,與巴西球王同名,於1960年代(金毛)和1990年代(聖伯納)分別兩次轉世,來到他最最親愛的主人伊森身邊。在這相隔30多年的物理時間長廊里,貝利中間還曾兩次以別的名字轉世,一次轉世為一條警犬,一次轉世為一條柯基,但無論他轉世為何樣的一條狗,無論是他遇到什麼樣的主人,人與狗之間的那份情感總是那麼的溫暖人心。這裡面,電影埋伏了一個特別的命題,人與狗之間的友誼其實是完全超物種的,它既超過人與人之間的友誼,也超過了狗與狗之間的友誼,這也正是這部電影最令人感動之處。
如果你曾認真養過狗或貓這樣的寵物,我相信這部電影,和上述對這部電影的總結,你一定會表示贊同的。

當然,說到狗狗們不停地轉世,一次次地與你的童年、青年和老年相遇,與你的人生產生互相慰藉,作為無神論者們是肯定不相信的,我就是一個無神論者,但我對此也要說,寧肯信其有,而不肯信其無。
電影中,貝利很幼小的時候,偶然被還是小孩子的伊森遇到,從此他們就成了親密無間的好朋友,一起玩耍,一起成長,直到伊森上中學,戀愛,上大學,開始了生老病死的輪迴,十多歲的貝利在伊森的大學時代離他而去了——但對於伊森而言,與貝利在一起的童年、少年時光,可能是他一輩子最美好的時期;直到伊森第四次轉世,成為一條體形更為龐大的聖伯納回到伊森的家裡時,這個男人的青年時代和中年時代一直還在鬱郁不志中度過,竟然一直沒有組成自己的家庭。

好在,貝利的出現最後改變了這一切,他不但幫著伊森找到了他的初戀女友,還看著他們再續前緣,成為真正的美好夫妻。
這部電影的主要段落都是以貝利這隻狗的視角和敘事方式展開劇情,其實,每一個喜歡自己的寵物的人們,多多少少偶爾都會按著他們寵物的思維方式思考過他們共同的那些美好生活,但能做到如《一條狗的使命》裡如此獨特而有趣的方式,可能也是絕無僅有的,這裡不但有人與狗身份的倒置,還有人與狗之間情感的通靈,是在思考純粹的生命的意義,而不止是一條狗和一個人的相遇。
另外,還有一點,我覺得也特別值得我們珍惜,即在電影裡,所有飾演人物的演員,即使是飾演幼年伊森的那個小孩子,也都知道自己是在表演,知道這情節和故事只是情節和故事,而不是真實的,但在電影裡出現的那些飾演狗的狗狗演員們,無論是那些金毛,那些黑背,那些柯基,還是那些聖伯納們,他們肯定不知道自己是在表演,而是就以為這就是自己真實的生活,也許他們的主人表現在螢幕上的對他們的感情是演出來的,但他們表現在螢幕上的對他們的主人感情卻絕對是真實的。
所以,你既可以說這是一部電影。

也可以說這就是一幕真實的生活,而絕對不是電影。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