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爱乐之城/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8 / 690,804人    128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雷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Amiee Conn Terry Walters Thom Shel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康斯坦丁1900

2017-03-12 06:55:44

如果當初我們愛下去,會怎樣?--《愛樂之城》


今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因為最後的烏龍事件,可能成為一屆被人銘記的奧斯卡。對於過於政治正確的《月光男孩》,可能很多人打心底里希望最終的奧斯卡最佳影片能夠花落《愛樂之城》,可惜最終沒能如願。通過這兩部電影的戲劇化命運,也反映著電影作為一門藝術,在近年來面臨的矛盾和困境。

                                                         為什麼要拍一部歌舞片?

      近些年來,作為一名影迷,發現能夠期待的作品越來越少了。處於商業上的考量,大量的續集和所謂IP作品充斥著螢幕,隨著對奇觀想像力的匱乏,這種模式逐漸產生的刺激沒有那麼大了。想當初第一次看《復仇者聯盟》時,覺得血脈噴張、大呼過癮,可看到《復仇者聯盟2》時,已經提不起興趣了。這種情況下,我們更希望有電影能通過敘事帶給人驚喜,能夠通過電影最基礎的語言帶給人感動。這不僅是很多影迷的心聲,也是很多從業者的想法,於是我們看到近幾年奧斯卡的復古和文藝的口味可能是歷史上少有的。憑藉長鏡頭的《鳥人》、甚至是直接致敬默片的《藝術家》,可即使是奧斯卡的引導,我們能看到的具有衝擊力的故事也越來越少。此時,剛憑藉《爆裂鼓手》聲名鵲起的導演達米恩·查澤雷故意選擇了歌舞片的形式,就跟當年《藝術家》用默片的形式一樣,告訴大家,我這擺明了就是要挑戰現在的趨勢,就是要復古。但區別於其他人試圖用現實主義、政治正確、比慘來引起人的震撼達米恩要走另一條電影最初的道路,提醒你:「這是電影」!
 

        開場在高速公路上的一段「大型歌舞」好像就在同觀眾講:你們可要注意了,我這可是一部歌舞片,要的就是歡快、明亮、美麗,那些苦難故事、政治正確,那些同性戀、種族、底層白領,這些通通都看不到。儘管接下來電影中除了戲中的舞台表演之外,再也沒有出現過「大型歌舞」,但這一段就足以把《愛樂之城》變成一部歌舞片。之後的歌舞片段導演一直很克制,幾乎沒有像印度電影那樣突然來一段。但高司令和石頭姐相遇以及博物館的星空戲拍的真的很美。儘管有人說舞蹈業餘,可是顏值高啊!
       高司令和石頭姐的顏可能也是導演有意作為表達的一部份,所有的一切就是要美好,要夢幻。這樣才是歌舞片,才是造夢的機器,才是電影最初作為一門藝術的吸引力。歷史上一共有十部歌舞片拿過奧斯卡最佳影片,分別是《西區故事》、《音樂之聲》、《窈窕淑女》、《一個美國人在巴黎》、《霧都孤兒》、《與我同行》、《琪琪》、《歌舞大王齊格飛》、《百老匯的旋律》和《芝加哥》。由此可見觀眾和影人對歌舞片的喜愛,可能就是電影作為藝術語言在歌舞題材上的特殊優勢。達米恩可能跟《爆裂鼓手》一樣,絲毫都不掩飾自己的才華和野心。

                                              《愛樂之城》是在歌頌真愛嗎?
 
       歌舞片的題材,加上男女主的高顏值,從預告片開始,就期待這個愛情故事。說來也是,現在已經很少有單純由愛情故事支撐起整部電影的了。從開場果然沒有讓人失望,男主帥,女主靚。餐館的偶遇,共同對藝術熱愛,彼此相互理解。在一段超長鏡頭的歌舞中,兩個人開始了戀愛。之後的生活也是相互鼓勵,令人艷羨。如果只到這裡,可能是另一部電影了,可能也是一部不錯的浪漫愛情喜劇。可是後半部份,我才明白,導演可能根本沒想拍一部有關愛情的電影。他講述的,還是他最鍾愛的「夢想」。高司令熱愛爵士樂,他的理想是開一個純正的爵士樂吧,石頭姐想當一名演員。兩個人都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焦頭爛額。高司令甚至已經習慣適應一個沒有夢想但還不錯的好生活。石頭姐則繼續堅持自己的演員夢。這種矛盾讓兩個人開始不斷爭吵,直到高司令那句隔著螢幕都能讓我傷心的話「我想你就是喜歡我潦倒時的樣子,好讓你覺得自我良好」。兩個人之間開始對彼此的態度發生了轉變。
       在高司令幫助石頭姐試鏡完以後,石頭姐問高司令,我們現在怎麼樣了?高司令說說石頭姐一定會得到這次機會,然後一定會把自己的一切投入進去。而兩人的關係,高司令並沒有強烈的挽留,而是一個開放性的態度。石頭姐聽完,說了一句「 I will always love」,高司令回答:「I will always love you too」。之後兩人都開始了新的人生階段。高司令撿起了自己的夢想開了自己的Pure Jazz俱樂部,石頭姐成為著名的演員,而且有了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值得注意的是,石頭姐的丈夫是個非常喜歡爵士樂的人,是他拉著石頭姐走進了高司令的俱樂部,而且希望在聽下去。高司令和石頭姐最後沒在一起,可因為高司令石頭姐喜歡上了爵士樂,最後和一位同樣喜歡爵士樂的男人相愛。影片最後的高潮就是在俱樂部中,伴隨著音樂,一段平行蒙太奇展示了另一種可能,如果當初兩個人選擇愛下去,繼續在一起,會過上同樣幸福快樂的生活。這一段真是美得讓人頭暈目眩。可是音樂停止,石頭姐回到現實,主動帶著老公離開了高司令的俱樂部。我想這一段可能會戳中很多人的淚點吧。是呀,誰沒有想過「what if 」,誰沒有想過「平行時空下的約定」呢?我們都會想到如果在某一些時間節點,我們在分岔路口,選擇了不同的道路,現在的人生會怎樣呢?可能多數人或多或少都會遺憾,但這又是人生無奈之處,又得接受,於是得安慰自己,「I will always love you」。
       可惜無論怎麼自我安慰也好,至多只能讓自己好受些,而不會真的讓生活變得更好。即使有最後的相視一笑,可是真的不會後悔嗎?如果當初試鏡完高司令或者石頭姐中的一方更堅持一些,可能最後真的會像那段蒙太奇中一樣美好。可是,當時兩人都是自我安慰。如此說來,《愛樂之城》應該不是在歌頌真愛,可還有什麼比真愛更重要嗎?

                                                  真愛與夢想,夢想與生活

       如果說導演達米恩其實是在用愛情片反愛情,其實是我們很多人在用生活反對愛情。以前我從不相信父母說的,年齡、地域上的差異,也從不考慮生活狀況,每次一考慮這些,腦海中的小人就會跳出來大罵:「你有沒有出息,一定要找真愛啊!」,可是後來當我發現周圍的人都因為不同的生活狀態最終選擇了不同的愛情,我慢慢開始懷疑,是不是生活狀態和生活方式比真愛重要。或者只有在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狀態下才有真愛。亦或者,什麼是真愛?中學時期,美好的感情是暗戀和小紙條;大學時是一起上課、逛校園;在長大些是一起美好的過生活。所有的感情都是在特定生活方式和生活狀態下才能美好。而電影中,高司令和石頭姐也一樣,他們即使在一起,擁有真愛和彼此,但也沒有過上他們想要的生活。他們想要的生活是夢想的實現,是高司令依靠自己的熱情感染別人拯救純粹爵士樂,是石頭姐能夠主演像《卡薩布蘭卡》那樣的電影。夢想比真愛還重要,於是即使分開也有了安慰自己的理由。或者像結尾的蒙太奇一樣,兩個人都實現了夢想,石頭姐成為明星,高司令在巴黎繼續玩自己的爵士樂。可是「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完美可能只存在最後蒙太奇的幻想中,所以它才珍貴。
        儘管可以用生活來安慰自己,可是如果把夢想和生活放在前面,那麼什麼是夢想,什麼又是好生活?不一定所有的人都有一個夢想,不一定所有的人都想成為音樂家或者大明星。有的人的夢想可能就是真愛,而對於多數人來說,真愛也是好生活的一部份。於是所有的一切陷入了無底洞式的的循環定義。我們用真愛來定義好生活,又用好生活來安慰自己放棄真愛。如此以致幹什麼是好生活,什麼又是真愛,諸如此類的問題成了人類永恆的困惑。你我他,高司令、石頭姐和達米恩,同是天涯淪落入啊!

                                                                       餘論
       《愛樂之城》中有大量的對電影致敬的安排,細究起來也是一部給電影的情書。無論是片中無處不在的經典《卡薩布蘭卡》還是大片場中復古的油畫海報;無論是劇場外面油畫中的電影演員萬神殿,還是直接各種經典鏡頭的重現(好幾處歌舞直接讓人看到很多默片時的影子),所有的這些致敬,給熱愛電影的人很多感動。這也是《愛樂之城》打動人心的另一原因吧!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