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布拉格的春天--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布拉格之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港)/布拉格的春天(台)

7.3 / 38,868人    171分鐘

導演: 菲利普考夫曼
編劇: 米蘭昆德拉 尚克勞凱立瑞 菲利普考夫曼
演員: 丹尼爾戴路易斯 茱麗葉畢諾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newborn

2017-03-12 16:35:23

觀影雜談:《布拉格之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by 菲利普·考夫曼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此電影改編自米蘭·昆德拉的小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英文原名"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我沒讀過原著,所以無法評判它的電影有無忠於原著,還原度怎樣,角色描寫到位沒有,但就電影本身來說,可圈可點。

在看完電影的那一刻,我才意識到這是一部「性愛電影」,或者說,原著本身就是一部「性愛小說」。後來去翻了豆瓣簡介,果真如此。

評價里說這部作品是「披著哲學外衣的情色小說」,不得不說,這句評價十分中肯,在對兩性關係的探索上,昆德拉似乎更擅長於將庸俗晦澀的兩性難題巧妙化作優美的哲學思考題,天生情場聖手的托馬斯總能巧妙周旋於各色女人身邊,與他有著相似性格的紅顏知己--美女藝術家薩賓娜在床笫之歡觀念上與他不謀而合,而這種平衡卻被突如其來闖進他生活的特蕾莎攪得七葷八素。

特蕾莎是一個十分單純的女生,單純到什麼境界呢?就是你稍微一撩她就認定你是她要過一輩子的人,在她的世界裡,彷彿沒有約炮這回事,你一旦睡了她,你就得對她負責(可她更誇張,一旦撩她也得對她負責)。也許這就是處女特有的執念?不得不說,像很多自我保護意識很強的處女內心深處都認為「除非我不給,不然我給了你就要負責,畢竟是自己珍惜了十幾二十年的東西(沒準更久),給你證明你對我有特殊意義」。

可惜像特蕾莎這樣單純的處女,偏偏被托馬斯那樣的浪子撩了一撩,更要命的是,和那些保守派的處女正好相反,特蕾莎像是飢渴了幾百年的老處女般,被人稍微撩一撩,就把持不住要反撲了。看到她禁受不住托馬斯的挑逗而一下子生硬地把人家撲倒的樣子,我勒個槽,我眼珠子都快驚掉了。

我認為這部戲可以分三部份、分三個角色、三個原因、一個本質去進行賞析。

三個部份主要是關於托馬斯的轉化。第一部份是他轉化前--享受追逐女人的快樂,包括婚前、婚後;第二部份是他轉化中--意識到自己沒有特蕾莎不行,決定回去找特蕾莎,但依舊改變不了浪子本性;第三部份是他轉化後--真的想改變自己,對特蕾莎一心一意,於是他決定眼不見為淨,搬到荒僻的小村莊避世隱居。

三個角色分別是單純天真派特蕾莎、浪子回頭派托馬斯,以及恐懼愛情派薩賓娜。

一個本質是托馬斯對女人遏制不住的慾望貫穿全影片,是的,直到他避世躲進小村莊以為這就能避免他對別的女人再產生念想,但在小酒館對美女瞟來瞟去的眼神出賣了他。

第一部份:托馬斯轉化前。

托馬斯是那種看到美女就想上的帥哥,隨著年齡的增長帶來的成熟騷氣邪魅,與他當醫生的職業魅力相輔相成,無論走到哪,只要他說「把衣服脫掉,叔叔給你檢查身體」,就沒有女人拒絕得了他。

但是他自稱很怕女人,從不帶女人回家過夜,理由是自己的床窄,這不明擺著是藉口嘛。怕女人粘你可以理解,大可以直說嘛,不過托馬斯真的是一個撒謊撒得很蹩腳的人,這一點我會在後面補充說明。他還說他不愛受感情束縛,喜歡自由自在,不得不承認啊,這就是男人的天性,但這樣的女性也不在少數好嘛,至少我們提倡身體愛情自由的薩賓娜是這樣。

不過在這裡薩賓娜一直口是心非,逞強說自己也是這樣的人,其實薩賓娜不是,她一直在等托馬斯給她一個歸宿,只可惜啊,造化弄人,這個等下再說。

在這裡我們知道了托馬斯是個不折不扣的浪蕩公子,原諒我看到這一幕的時候真的差點笑噴飯,哎喲男人穿女人襪子原來這麼可愛,不禁腦補了一下男人穿上女人情趣內衣那羞答答的樣子...噗。其實這一幕我現在回想起來,覺得是有隱喻的。托馬斯喜歡游離在女人堆中,說明他這輩子都與女人有糾纏,而且薩賓娜故意讓他找不到自己的襪子而得穿女人襪子,也表明了薩賓娜在拿特蕾莎開他玩笑暗諷他被特蕾莎套牢,其實她在知情托馬斯與特蕾莎的關係後就已經深深地吃醋了,從她藏襪子的行為就能知道。

而此時托馬斯出來點題了。他說生命如此之輕,是籠統地將他的生命與別人的生命混為一談了。對他來說,生命是如此之輕,以致於他無論如何都無法從性的索取中得到填充、滿足,是因為他那時沒有愛在腦袋裡紮根充實,他沒有這個意識,因此無法從單純的肉慾中得到滿足。不像特蕾莎,特蕾莎說她的生命是如此之重,以致於她無論怎麼做都無法改變托馬斯對性的雲淡風輕,因為她是一個重愛的人,而性於她而言,是愛的衍生品。可惜這對托馬斯來說,太難領會,也太難做到。

托馬斯在說一套做一套這點上還真是身體力行,帶著特蕾莎去玩,趁人家在和別人聊天,以為特蕾莎看不見,吻向薩賓娜,又或者是故意讓特蕾莎看見,whatever,反正特蕾莎回頭時的眼神我是看見了。

在酒館裡,托馬斯引用了酒神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弒父娶母接著後悔到自挖雙眼以懲罰自己的例子,雖然他當時說這一段帶有政治隱喻,但隱約中,我們能看到他善良的一面。作者並無意於將他打造成一個十足的壞人形象,就像我之前說的,沒有什麼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惡之分,人都是多面的,看情境用而已。包括在後來的俄國大兵,哦不,應該是共產主義蘇聯紅軍了,在捷克淪陷後,托馬斯展現一派正直的革命精神,以及再後來他寫的文章被批判要他簽字畫押他都拒絕,寧願放棄醫生的工作去當個清潔工都不願意出賣自己的靈魂,這一點體現了他善的一面。

啊,還有一點,他從前不是不留女人在家的麼,而特蕾莎當時無處可去,賴在他家,他也由於自身的善良而無法趕走她。又或者說,他有點優柔寡斷?拿女人沒辦法?

而後在小酒館中,特蕾莎與別人跳舞,他那吃醋的眼神喲,真是可愛。

回到家他故意說這番話的意圖?他想讓特蕾莎知道他吃醋了,將特蕾莎置於主動地位,以特蕾莎那易被興奮衝昏的腦子,當然一衝動就向托馬斯求婚了。

托馬斯對特蕾莎有點感情是不假,不過,我更相信那是出於人類天生的佔有慾,出於男人天生的佔有慾,讓他迫切想要全身心佔有特蕾莎,而他又是一個在愛情面前懦弱的人,他不敢也不會主動提出結婚要求,他只會被動給予別人選擇,這是渣男的普遍做法--將責任推給另一方。(這使我想起了自己遇到過的某個渣男,天哪,渣男總是驚人的相似。)

說到底,還不是個懦夫。要是特蕾莎腦子好使點兒,就不會上他的當了。想一想,特蕾莎要是個聰明的人,她會怎麼做?她會像薩賓娜一樣將自己置身事外嗎?我想,如果我是特蕾莎,我既不會像她那樣回應說「你吃醋了」,也不會像薩賓娜那樣抽身而出,我大概會說「沒準兒我真是他的情人呢。仔細想想,他也不錯,人也好,又會跳舞,能把我哄得很開心,嫁給他大概會過得很幸福吧。我會和他住在一棟門前有一大片草地,屋後有小花園的房子裡,夏天我們一起......不過,還是你好一點,只不過,不知道你會不會做的像人家那樣好咯。」對這種溫吞的人,私以為,既要惹他生氣,用想像與別人生活的畫面逼他露出吃醋的真面目,又要給他點甜頭,讓他知道你更在乎他。重點是,不經意地帶過結婚這個字眼,給他點條件反射的資訊,暗示他,但不要直說,這種時候他還不能展現點誠意的話,那我勸你們分手得了。不過這種男人,打一巴掌跳一下,太被動太含蓄了,他們只有在肉慾中才會呈現主動狀態,在一起會很辛苦,還是不要的好。

難得在這裡看見托馬斯這一面,他對特蕾莎是真的有那種感覺--想安定下來的感覺。這一幕老實說挺感人的,要不是他後來死性不改,我可能就真的對他改觀了。

第二部份:托馬斯轉化中。

發現自己沒了特蕾莎不行可還是狗改不了吃屎的托馬斯即便在當清潔工都能約到炮?不得不服。這女人好騷但好老,pose不錯,剛開始在劇照里只看圖片還以為是特蕾莎。

第三部份:托馬斯轉化後。

我始終不相信託馬斯能完全摒除本性,儘管他這番話說得感人肺腑。不過這也說明了一點,環境的確對人的改變產生很重要的影響,看下面托馬斯一副享受田園生活的樣子,我都懷疑這真的是他想要的生活?

在他意識到特蕾莎的愛對他的重要性後,他決心為特蕾莎做點什麼,那就是改變自己,給特蕾莎她想要的。不否認他對特蕾莎的態度的確是從剛開始的負起責任到後來轉變成對特蕾莎死心塌地一心一意。

在小酒館他還是瞟了小美眉的!不過看他們小倆口這麼甜蜜我也就當沒看見了,哼。他們倆的定情數字--Room 6,嘖嘖嘖,真是個製造浪漫的好手。

結局讓人感慨,讓人唏噓。馴夫記好不容易撐到happy ending,沒想到就這麼悲劇地結束了。看到最後抑制不住流眼淚,小倆口多不容易啊,人家托馬斯好不容易改邪歸正了...唉。

角色分析:

我想托馬斯就無需再贅述了。

特蕾莎:特蕾莎這個角色很有意思,托馬斯代表了世上絕大多數男性形象,而特蕾莎則與之相反,代表了世上絕大多數女性形象,他們都代表了為數不少的一類人,讓觀眾很有共鳴。

很多文學作品在創造人物形象時,總愛將人物刻畫成世間少有的一種人,他們更偏好描述個體,而昆德拉在這部作品中卻更側重共體。為什麼呢?個體形象雖要求巨大的創作力,但容易從細節上讓人產生共鳴,容易讓讀者產生一種「這說的不就是我嗎?我是如此特別,懂我的人太少」的錯覺;而共體形像一旦刻畫得精準到位,則容易讓人產生「這就是絕大部份人的樣子」的悲觀感受。

特蕾莎單純我們都知道了,我們還知道她有著女性特有的精準的第六感,與此同時她也有著男權社會下女性共有的悲哀。她對男人出軌的嗅覺是那麼靈敏,她的敏感、她的多疑像極了我們每一個女人。

可她卻對自己一點自信也沒有,她在愛情里卑微到了谷底,也像極了我們絕大部份將男人奉為終生信仰的女人,甚至她可以為托馬斯改變她的三觀,去迎合他對性的追求。這樣的女人,像極了每一個為了保全自己在丈夫身邊位置而容忍對方三妻四妾在外面花天酒地的女人,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這樣的女人太多了,也太悲哀了。想起我的家族裡就有不少這樣的組合,真是讓我啼笑皆非,也更加堅定了我一定要遠離他們扭曲三觀的決心,絕不能讓我未來的伴侶沾染了他們這樣的壞風氣,否則我寧願一個人過,反而更好。

特蕾莎的最後一句「其他女人的身體會是我們的玩物」,讓我深切感受到了來自女性同胞的惡意。還是謝麗爾的那句老話,「女性不僅是性別歧視的受害者,還是施虐者」。為什麼女人總是要為了博取男人的注意而傷害自己的同胞呢?為什麼就不能學學男人那種「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的人生哲學呢?動物界好歹都懂得雄性花枝招展打倒對手來討取雌性歡心的道理呢,怎麼到了人類這兒,女性思想就不開化了?男人花心自己有錯還得女人承擔後果了?這個社會真是沒救了。想想還真是慶幸,自己沒做過這樣的缺德事,回想起來我永遠都站隊女性同胞,甚至有過和情敵一塊兒對渣男口誅筆伐的經歷,那段經歷真的,想想都佩服自己,哈哈。

在特蕾莎無法忍受託馬斯的縱慾而決心離開他時,她說「生命對我太沉重了,對你卻是如此之輕」,這便是昆德拉整部作品的中心思想。梁靜茹有一首歌曲,叫「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我以前一直不懂,到底什麼是「生命之輕重」,直到看了這部作品,才倏然領悟,原來是愛情在生命中所佔的比重。托馬斯在開頭說「生命是如此之輕」,是因為愛情在他的生命里,不足一提,靈魂上的快慰甚至比不上肉體上獲得的快感;而特蕾莎恰恰好是一個無法脫離愛情談肉慾的人,愛情在她的生命中,占比太重了。

很多女性題材的文學影視作品(特別是那些直接講述女性強大的作品)總是被詬病過份「直女癌」、「不可理喻」,由此很多作品只能用隱喻甚至反諷的形式來表達女性思想,更不用提那些被迫用男性筆名發表著作的女性作家了。

所以你看,這段台詞十分諷刺,特別是後半部份「讓我試試,不,我如果試了,你會不要我的。」特蕾莎這段看似在對托馬斯說的台詞,實質上是她的自白。這種女性一旦像男性一樣縱慾就會遭到男性唾棄的男權觀念已經在她的靈魂里深深紮根了,她自言自語「我希望我能像你一樣,毫不敏感,堅強...堅強。」

正是這種女性的內心寫照,她們內心太脆弱、太敏感了,哪怕她們有男人的一半堅強,就不用受這種思想禁錮掙扎之苦了。當這種女人無疑是最痛苦的,我有很多同學朋友也深受其害,包括我在內,時不時會受到這種內心折磨。我們是最難捱的一代,是備受新舊思想折磨的一代,也許不止一代,也許還得好幾代,我們才能徹底掙脫這個牢籠,尋求真正的思想自由。正如伍爾芙說的,那個angel in the house--女性思想束縛的根源,鉗制著我們,但我們相信,經過一代接一代不懈的努力,終會迎來將angel趕跑、重見光明的一天。為此,我們該不斷努力,堅持奮鬥,為爭取女性獨立自由前赴後繼。

看到這裡,我再次想起了《理智與情感》網友書評裡的一句話:「女人在愛情里是天生的無產階級。」特蕾莎這種不求回報的愛在男人身上不起作用,絕望到只能將這份愛轉移到寵物身上,這是一種絕處逢生的悲哀。若是沒有卡列寧的陪伴,若是沒有這份慰藉,她可能就變成我們所說的「閣樓上的瘋女人」了。

看特蕾莎的淚水滑落,特心疼這姑娘,被一對狗男女耍得團團轉。

關於女性問題,特蕾莎,不,昆德拉在這裡特別借特蕾莎之口提出了自己的質疑。無論男人女人,都喜歡看裸女的照片,這是赤裸裸的性別歧視,為什麼不看裸男的照片?裸女的照片那麼有趣?

最後再放一張特蕾莎的背影。感覺她在和薩賓娜互拍時表現出了點女同傾向,雖然不明白作者的用意,但我猜想他也許是想表達「女女與共,社會大同」?差點就以為特蕾莎被薩賓娜掰彎了。

薩賓娜:整部作品裡我最喜歡的角色,也是很多影迷最喜歡的角色,就是薩賓娜。老實說我很納悶兒為什麼要把薩賓娜的大頭印在海報上,而作為主角的另外兩個人只佔據不到六分之一的篇幅。難道薩賓娜才是這部戲的大boss?不過這麼一說我倒突然明白了,就劇情結局來說,薩賓娜的確算大boss了,因為就剩她了,哈哈。

薩賓娜在整部作品裡呈現的狀態是最淡然的,她與世無爭,奔放自由;這樣的優點恰好又是缺點,愛逃離,不自信。我猜想可能是她過去受過什麼情傷,才讓她對愛情這麼抗拒,實則她是十分渴望愛情的,這一點在片中很明顯。

這一點我與她十分相似。因為某個地方給自己留下了太多難以回首的記憶,於是便想從一個地方逃到另一個地方,再重新開始,尋找新的快樂。

但她這個角色的性格,既讓我們嚮往,又使我們黯然神傷。因為太瀟灑,所以無法安定,這也是一種悲哀吧。

最後的眼淚讓我感慨,這個女人是好還是壞,已經無法用道德去評價了。但她在托馬斯婚後還要和他保持性關係這點我還是不能忍,有原則點會死?

最後小結一下:在這裡我感覺作者是傾向生命之重的,其一是題目就提到了,其二是馴夫記的圓滿成功說明愛情戰勝了肉慾,渣男也可以變專屬暖男。

天,寫這篇影評前前後後花了我一個星期的時間...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