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沈默 Silence

沉默/ 沈默(台) / 沈黙

7.2 / 123,647人    161分鐘

導演: 馬丁史柯西斯
編劇: 傑考克斯 馬丁史柯西斯
原著: Shusaku Endo
演員: 連恩尼遜 安德魯加菲 亞當崔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green

2017-03-12 18:00:35

沉默的幾問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一時興起看了沉默,於是繞樑三日,裡面的思想與畫面仍舊在腦海里盤旋,還是做一下記錄抒發一下觀後感。 不得不說,這部電影有太多私心喜歡的元素:由書改編,講述信仰、宗教的主題,夠沉重。這一部更是三小時直擊這些主題,去揭開、去質疑、去對比,去重新定義..... 作於一個無宗教信仰的人,在看的過程並沒有感覺無法共鳴,或許是大學上的「無用」之課看的「無用」之書多少做了鋪墊。 在此的「沉默」既是男主在祈禱上帝給予指示給予幫助時上帝的沉默,也是男主結尾的的轉變。它讓我不禁發問宗教到底是什麼,是拿來在苦難時求救必須回應的存在,是苦難時拿來做為精神麻痹藥的存在,還是一種冥冥之中一瞬間的與神同在,並從此追隨無所回報,又或是要求無條件相信和追隨但卻不給予回報的「霸王條款」.... 電影中描述傳教的過程,也把基督教和日本的佛教進行了對比,每個信教的人都聲稱自己所信是普世的是真理,但若要稱得上真理,只能有一個,這也就一併推翻了他們所信的東西。而他們所信的到底是什麼,這又回到了第一個本質的問題。那些一貧如洗地島民相信的就是基督教嗎,還是他們自身modify後適合自己的版本? 撇開本質,下一個問題是何為信教,是否每天祈禱告解行完所有禮節就是信教,而棄教就是對著神像一踩?那些島民們就算家人被害,遭受迫害都不肯對神像不敬,這樣的犧牲到底有多少意義。這個問題還可以引發無數聯想,例如最近的薩德事件,愛國就是喊一句口號,盲目抵制就是了?難道皮肉外的行為動作就全為真實?男主最後的手握神像不就在暗示著信與不信在人心嗎? 接著是「我」與上帝的關係。做為神父的男主告訴自己「我」是上帝的兒子,而此行艱辛,他認為是在重走耶穌受難之路,在宣揚正義在殉教在做偉大的事情,這也使他一直高傲,拒絕棄教,然而他慢慢發現自己的堅持其實無比傲慢自大,基督教歷史只有一個耶穌,而他不是,情勢也不再是,他可能是彼得,還應該是服務大眾的人而非沉默無視眾生苦難堅持自己。 最後是宗教的地域性。之前聽過Jesse說美國至今有一個教派會要求教友出外傳教幾年,傳教的地方遍佈全球,傳教的結果如何尚未可知,但這部電影裡文化的差異,加之政治的壓迫對宗教的生根發芽的阻礙作用顯而易見。電影裡說在日本是一片沼澤,基督教無法生存。所以一個宗教要盛行,永遠缺少不了其生根發芽的文化根基(況且宗教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種),要有政治支持,歷史事件的協助以及機緣巧合。儒家也是如此。 除了這幾問直擊心靈,由於原著及很多場景都發生在日本,電影畫面多了幾分東方美,節奏的把握也很好,令人感同身受.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