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醉.生夢死--Thanatos, Drunk

醉·生梦死/爱是蓝色的/醉生梦死

7.1 / 593人    107分鐘

導演: 張作驥
編劇: 張作驥
演員: 李鴻其 黃尚禾 鄭人碩 呂雪鳳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o,o

2017-03-15 05:19:14

《醉•生夢死》:愛與痛的多重映像


看過一篇柏林電影節期間採訪張作驥導演的文章,題目是愛是一種藍色的負擔, 愛,藍色,負擔,這三個詞深深印在心上,真的好貼切。愛是安慰也是痛苦,讓人扭曲但也給人希望和渴望。原來導演初始看中的劇本名字就叫《藍色的愛》,後來把裡面一些元素加到了《醉•生夢死》中,像巷子裡的菜市,血腥,愛情,這些都與人物融合在一起,恰到好處。
作為台灣文藝片導演的張作驥,曾在《爸,你好嗎》,《當愛來的時候》和《暑假作業》中嘗試溫情路線,而這次不同,晃動的鏡頭除卻紀錄片的真實感,更多了恍惚和迷幻的感覺,按導演的話說,影片又「回歸了激烈和陽剛」,可以看作是早先《黑暗之光》、《美麗時光》影片中「生猛」風格的回歸。
像海報傳達的那樣,母親依偎在兒子肩膀上,昏暗老舊的房間裡如夢如醉的臉龐。導演這次是在探討母子關係,整部影片雖然母親的場景只在首尾出現,卻是貫穿始終的牽引線,她的存在是人物內心的陰影,投射著一言一行怪誕無稽的意義。結尾母親的出現一點點交代出前面情感鋪設留下的節點,一切清晰如一張細密脆弱又可怖美麗的網。首尾呼應起來,同樣的擁抱舞蹈,卻有了不一樣的心境和感懷。伴著南管曲調的《將進酒》,導演營造了那個遠離塵囂無處可棲的氛圍,它是內心的夢境在降落又升起的哀愁。
關於片中動物的隱喻性表現,導演並沒有刻意安排,而是想保留更多維的思考和觀點。死前掙扎的老鼠,烤豬頭,暗道燈管下的蛛網,螞蟻和蛆,死魚,這些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骯髒和噁心感的動物意象,把生活的悲觀絕望表現的很徹骨,隱喻著人物內心的生存處境。主人公老鼠像養寵物一樣讓螞蟻在自己手上爬,提著豬頭無所事事的穿行於菜市場,時不時從河裡帶回來一條魚,一邊吸菸一邊看著窗外地下掙扎的老鼠。這些場景中動物與他行為融合為一體,而不僅僅是修飾性或表現性的單純存在,因而初看會帶著疑惑想他此前究竟經歷了什麼,這些怪誕又離奇的愛好似乎格外明顯地表達著卻又掩藏著他的極度痛苦。想到結尾那無比震驚的一幕,影片前面對於動物的呈現無疑增加了情感說服力和強度,可以說是精彩的預設,也或許是精心準備的結果。
雖去掉了明顯的解釋,動物和人物的對照性隱喻卻也有一絲絲暗示,回顧整部影片,當情感線索和敘事線索都完整的時候便更加清晰。最明顯的就是片中的弟弟(主人公)綽號就叫老鼠,看著那隻掙紮著快要死去的老鼠,他內心應該有種熟悉的感覺,只是不斷在麻痹中逃避那種掙扎的痛苦。一個鏡頭裡老鼠對著魚缸裡的魚說話,說他不在家的時候不要想不開自己跳出來,這裡對母親的思念和悔恨也很明顯,可以說魚就是母親的隱喻。至於活在愛的依戀和叛逃裡的碩哥,似乎對應著片中的蛆蟲,而不停的爬卻也逃不掉的螞蟻正映照著看似奮發陽光卻一直逃避不堪記憶的哥哥。這裡也暗示了弟弟和哥哥之間的關係,玩著哥哥最怕的螞蟻,裝在瓶子裡不讓它逃走,在禁錮/陪伴、折磨/愛撫的雙重意義下,弟弟這樣其實完成了一種對自己內心創傷和慘痛記憶的潛在彌合。而螞蟻和蛆的舞蹈在影片同性情節的描述中也有了更深一層的含義和映照。
這樣的對照如果建立起來,影片的風格會變得更加強烈和刺激。其實無所謂闡釋與否,無所謂怎麼闡釋,這些表達元素呈現出來的時候就完成了它的表情或達意功能,即本身作為一種乖戾的刺激性符號就起到了對情緒和風格的醞釀,並對敘事的進展推波助瀾。當然這部片子的敘事重點就在於內心情感的表露,鬆散結構和留白敘事更日常化,也更多將注意力放諸人物心理層面。加之手持跟拍的微微晃動的鏡頭,悠揚又帶神秘氣息的配樂,渲染著通往內心深處和記憶深處的幽暗氛圍,人物似乎漂浮著游離於現實世界卻帶著不堪和扭曲的心靈在地面掙扎。像導演說的「表現台灣青年雙腳離地卻又不得不苟且偷生的境遇」。
醉,生,夢,死。酒,火,愛,血。弟弟,表姐,碩哥,哥哥,母親。沒有一一對應卻相融貫通,交錯相映。火點燃了酒精,藍色火焰又像徵著愛。彩色玻璃杯里綠色和黃色的酒,盛滿了杯中的骷髏頭。一把彎刀因為愛而染上血,死亡因為愛也因為恨。一切都相伴相生,就像醉生夢死也融進每個人物的生命。影片結尾母親的身影出現在河邊,將瓶裡的酒倒掉,靠著兒子肩膀緩慢地搖晃舞蹈。鏡頭回到熟悉的菜市場,跟隨碩哥的背影走進暗道,搖到上方燈管下閃爍的蜘蛛網。夢中的等待有了迴響,心中的和解也會伴隨希望而生吧。
導演這次把情感投射到都市邊緣骯髒的巷子,卻呈現出凌厲的美。從攝影、剪輯、表演、音樂到敘事,營造出自然而充滿張力的首尾呼應的氛圍和節奏,在生猛而略帶刺激的影像元素運用中抓住了人物內心情感的變動起伏。自然流暢的表演也與攝影風格相契合。當南管曲調的《將進酒》唱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耳邊沒有歌詞卻自覺意味悠長。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