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剛:骷髏島 Kong: Skull Island

金刚:骷髅岛/SkullIsland

6.7 / 348,718人    118分鐘 | USA:120分鐘

導演: 喬丹沃格特羅伯茲
編劇: 丹吉洛伊 邁斯鮑倫斯坦
演員: 山繆傑克森 布麗拉爾森 托比凱貝爾 湯姆希德斯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溺死的魚

2017-03-17 09:50:32

恭喜景甜,第一部及格電影誕生了,但……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個三月,北美的影院真是熱鬧非凡。 《金剛狼3》的熱度還沒過去,另一個「金剛」就來搞事情了。 《金剛:景甜》,啊不,是—— 《金剛:骷髏島》

這部新《金剛》在北美上映,首映周票房即咬下6100萬美元,把《金剛狼3》從週末票房冠軍寶座踢下來。 口碑算不上爆棚,但也可圈可點:爛番茄新鮮度 79%,IMDB 7.1分。 可以了。 要知道,這可是景甜演藝生涯評分最高的電影作品。 關於這部《金剛》,相信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是: 1,作為一部怪獸電影,它夠刺激嗎? 2,「國際影星」景甜在片中表現如何? 我的觀點是: 1,《金剛》雖然套路老了點,但看起來絕對帶感! 2,景甜表現也很棒,主要是因為……留個懸念,文末揭曉哈哈哈。 正式開始講電影前,先給大家就片名進行一下小科普。 有些小夥伴好奇:不是叫「金剛」(King Kong)嗎,怎麼這次就只剩「剛」(Kong)了? 其實從誕生那天起,這隻被我們稱作「金剛」的大猩猩,真名就叫做「Kong」。 1933年問世的第一部《金剛》(King Kong),最初定名是《Kong:叢林之王》(Kong:The Jungle King)。

較真的話,《King Kong》這個片名應該被翻譯成《Kong陛下》……但因為「金剛」譯名已先入為主,且做到了信達雅,反而沿用此名號至今。 說回這部最新的《金剛:骷髏島》。 先擺結論:這是一部讓我滿意,且小有驚喜的怪獸大片。 劇情簡單直接: 1973年,越戰結束前夕,美國科考部門通過衛星圖像,發現了南太平洋有一座神秘島嶼——骷髏島。 由於當時美蘇正處於冷戰狀態,為了搶在蘇聯之前登島,美國政府組織了一組人馬前往骷髏島探秘,這其中包括探險家詹姆斯(湯姆·希德勒斯頓 飾)、反戰攝影師梅森(布麗·拉爾森 飾)在內的科考隊,和普雷斯頓(薩繆爾·傑克遜 飾)帶領的一小隊軍人。 科考小分隊剛進入骷髏島,就迎面撞上島主金剛。面對威風凜凜的巨型金剛,一陣激戰後,小分隊失去了部份隊員和所有直升飛機。 包括大甜甜在內的倖存小分隊成員散落在了骷髏島各處。 沒有了直升機,科考隊只能在怪物叢生的島上設法生存,等待後續部隊的救援…… 總而言之:人類作死,怪獸發威。一個非常經典的怪獸片套路。 套路雖不變,但在怪獸片的用料範疇,《骷髏島》完全讓人感受到誠意。 首先,這隻金剛尺寸驚人。 高達100英尺(約30.5米),是2005年彼得·傑克遜版《金剛》的4倍。 這也是好萊塢史上體型最大的一版金剛,在世界影史上僅次於1962年日本版《金剛大戰哥斯拉》的金剛。

除了個頭大,這個金剛還超乎以往的細膩。 視效界一哥,出品過《星戰》系列、《變形金剛》系列和《長城》的工業光魔(Industrial Light & Magic),通過對這一版金剛細緻入微而又充滿質感的塑造,再一次鞏固了自己在視效產業「金剛」一般的霸主地位。 影片節奏,怪獸金剛更是提綱挈領的第一(男)主角。腐國男神、奧斯卡影后、弗瑞局長和宇宙大甜甜,全都是它的陪襯。 一開場,金剛就霸氣亮相。2小時的電影,才剛到30分鐘,就上演了每一部《金剛》都會有的經典「打飛機」戲碼。 相比之下,2005年的《金剛》演員陣容沒有《骷髏島》強大,還用大量篇幅介紹人類主角的故事。 3小時的《金剛》,到了50分鐘人類角色才登島。影片過去三分之一,金剛才猶抱琵琶半遮面地出現。 《骷髏島》好就好在不玩虛的。它特別實誠。 讓你爽快是它的最大原則,也是首要任務。而,為了讓你爽到,它給出山呼海嘯的感官高潮,綿延不斷——一隻,不對,一群怪獸。各種奇珍異獸,目不暇接。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人類、金剛與怪獸的大混戰。 相信我,如果你不是一個對爆米花類型完全無感的高冷影評人,那《骷髏島》一定有好幾處讓你暗暗鼓掌。 尤其是最後一場,受傷的金剛和巨型骷髏行者一波三折的單挑,刺激到坐在我旁邊的白人大哥驚叫連連,在戰鬥結束後還興奮得鼓掌歡呼。

老實講,能看到這些,這張電影票錢就已經值回來了。 但,僅僅堆砌視覺奇觀,那《骷髏島》也不過是「合格」水平。 讓我驚喜的是,電影的質感和立意。 質感方面,本片在人物造型和音樂選擇上,很好地還原出1970年代美國的時代感;原始、荒涼的骷髏島生態,如實塑造出復古的叢林探險氣氛。

更值得稱道的是攝影。 在導演扎克·施耐德(《蝙超》《300勇士》)的御用攝影師拉瑞·方的操刀下,這一部怪獸特效大片竟然拍出了濃濃的文藝色彩。 部份構圖和慢鏡頭的使用,甚至讓《骷髏島》有了藝術大片范。

這個對視的鏡頭充滿了漫畫般的儀式感

立意上,《骷髏島》也有出彩之處。 環保就不用說了,但凡人類與自然較勁的電影,十有八九拐到「如何與自然相處」這樣的問題。 比如,薩繆爾·傑克遜出演過的《侏羅紀公園》中,玩弄基因的人類受到了自己創造出來的生物的懲罰。 這是90%怪獸電影的主題,比起高科技,大自然更不可征服,而人類,總要為自己的自負買單。 《骷髏島》也是。它同樣用「在人類之前,它們早已經統治了世界」這樣的台詞,凸顯人類的渺小。 但特別之處在於,映射時代的反戰色彩。 上面提到,《骷髏島》設置的年代是1973年,正處於美蘇冷戰期間。美國科考隊登島的理由就是:不能讓蘇聯搶先一步。 結果……搶先登島的美國人,並沒有得到什麼好處,反而狼狽不堪。這顯然是對當年美蘇的軍備、乃至太空(登島)競賽的諷刺。 再注意,登島時間——1973年。當時正是越戰結束前夕,也是美國從越南撤軍的時間點。 指揮官普雷斯頓帶領一隊軍人從越南撤出、前往骷髏島進行最後一個任務。 因為無法接受越戰的失敗,普雷斯頓從登島後就一直把金剛視作敵人。哪怕深陷險境,也堅決不放棄幹掉金剛的目標。為了彌補一個錯誤,你不得不犯下更大的錯誤…… 最後的結局,我也就不劇透了,電影已直接用一句細思恐極的台詞突出反戰立意: 很多時候,在你主動去尋找之前,敵人根本就不存在。(Sometimes there ain't no enemy till you go looking for one.) 當然,《骷髏島》還是存在讓人無法忽視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整個故事中,主要角色(包括人類和金剛)都缺乏成長的弧光,他們的對抗,更像是狗咬狗般互看不爽的撕咬。 但比起某些赤裸裸地宣講文化的大片,《骷髏島》以最大誠意恪守了一部怪獸片的本分。 是的,變著花樣讓你爽。 一隻牛逼哄哄的怪獸,再來一隻,還不夠,再來一隻…… 好萊塢的高效在於,它們總能找到一個合適的容器,承載他們克制的表達欲,縱然就創新而言,不能與作者化的藝術片相比,但鮮少犯下眼高手低的毛病。 在你沒有擁有大智慧之前,最聰明的做法,是克制你的表達欲。 從這點上,《骷髏島》做到了一部爆米花大片的極致。 哦對了,別忘了彩蛋(如果內地版沒被割掉的話)。 ----------分割線---------- 最後,不得不提一下我們的大甜甜。 客觀地說,景甜在《骷髏島》中的表現,並沒有達到令人生厭的地步。 因為,她的角色實在太無足輕重了。 基本上,在整部電影中,景甜飾演了如《骷髏島》裡烏鴉一樣,一閃而過的角色—— 毫無個性,對劇情推動毫無作用;在觀眾即將忘記時,又跳出來露個臉,念一句可有可無的台詞。 可惜,天空依然沒有留下她的痕跡。 甚至更決絕點,這就是一個違和的存在—— 在叢林冒險卻穿著鮮艷的粉紅色格子衫,不管怎麼折騰頭髮和眉毛永遠不髒不亂,身為一個1970年代就為美國政府工作的華裔,卻操著一口蹩腳的英語……

明眼人都知道,這角色不是劇本原生的,是資本運作過程被生造的異物。 這樣的「留洋鍍金」,我們不是第一次見了。 但,在我們年度票房高於好萊塢一半,已為全球第二市場的當下,我們還需要這種強行植入,才能彰顯價值嗎? 誠如最成功的留洋女星之一章子怡所說,他們給的角色太容易了。 「像鞏俐、楊紫瓊,我們是真正的角色。但更多好萊塢角色只是跑龍套的花瓶,我們有能力去塑造角色,為什麼要跑龍套?我不會拒絕去好萊塢,但沒有好劇本也不會委曲求全。」 姜文數次拒絕好萊塢邀請,同樣也是這個原因,在他看來,「能不能做,想不想做,自己要掂量。簡單說,電影要有感而發才是好東西。」 那種東西出來其實早晚會讓人看煩了,因為你也沒屁,你非得在那兒擠半天,大夥兒都很尷尬。但你真有屁要放的時候,你甭管是一響屁還是臭屁,或是蔫屁,它總會有一個正常的氣氛和反應。 ——來自《南方週末》採訪 話糙理不糙。 承認吧,這樣的利益交換,輸出才不是中國文化,是少數人的虛榮心與自卑感。 膨脹而盲目的他們也許能自欺欺人,但,如果我們觀眾也跟著相信—— 這憑空而來的獎項。

2014首次設立的「好萊塢國際獎」

這活躍朋友圈的合照。

別開玩笑了! 我們又不是真的傻! (本文首發於【毒舌電影】,感謝【毒舌】對本文的給力修改。發佈時略有刪改。)

個人號:jiunixiduo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