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爱乐之城/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8 / 690,804人    128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雷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Amiee Conn Terry Walters Thom Shel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Jamie本位

2017-03-19 06:58:03

不錯的愛情片而不是歌舞片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總的來說感覺還是挺不錯的,歌舞片我看的不多,也不太懂,而我覺得從愛情片的維度出發能打一個8分吧。雖說故事本身很難去玩出什麼花頭來,但總體的完成度很高,攝影、配樂、剪輯、結構等等各方面做的都不錯,而且電影中也有很多的亮點。

另外提一句,想黑這部電影的話其實也不難,請從頒獎季無數提名獲獎,感覺被過譽,不喜歡歌舞片的形式,覺得劇情老套等等瑕疵出發,不要從攝影、配樂、結構、演技這些角度出發為了黑而黑。

 
上面進了張圖片,接下來就是正文了,沒看過的就先打住吧。

首先還是說說開頭充滿爭議的長鏡頭吧。說實話吧,剛看完的時候覺得這技術很厲害啊,鏡頭的推動,演員的出場,場面的調度,資訊量什麼的都沒話說。但看完後仔細想了想,這一段MV一樣的長鏡頭是為了什麼,裡面好像連個重要角色都沒有,大家就是這麼跳了段舞,照應了一下歌舞片的主題,但是從劇情層面就沒有什麼意義。硬要說些什麼的話,這可能是導演對於洛杉磯堵車情況的一種控訴,再聯繫到後面比較重要的堵車戲,好像有那麼一點兒作用,但總體給我的感覺就是——為了炫技而炫技的長鏡頭。

順便誇一誇排練三個月,實拍了兩天,好不容易的舞蹈群演。
 
稍微吐槽了一下開頭的長鏡頭,下面就誇誇最後的蒙太奇。

這段蒙太奇絕對是電影的精華,尤其是整部電影情感的巔峰,我能給到8分很大原因都是在於這最後的一段。這段蒙太奇應該是從在酒吧里那一吻開始的,然後開始的那段想像戲,他們兩個人要是還在一起會是怎樣,所有的感情到了女主的獨角戲受到追捧,而男主則是在場下鼓掌最為熱烈的一個這一幕達到了一個頂峰,而後的結婚奔跑,生活影像,遇到堵車而偶爾走進這家酒吧,進而回到了現實。這一切是完整而又虛幻的,用這麼一個看似「花好月圓」的大團圓去和現實中的分離進行強烈的對比,最後對視的不捨和無奈又很好地契合了整部電影的愛情觀。

剛才提到了愛情觀,我一開頭也說過「從愛情片的維度出發能打一個8分」,我覺得這部電影的愛情層面是沒得黑的。

石頭姐愛的是高司令對夢想的堅持追求,高司令在愛情中更多扮演的是一個偶像的作用,激勵石頭姐哪怕自己出錢也要去把獨角戲搬上舞台。

明白了這一點其實整條愛情線都能理的比較清楚。從石頭姐為何會喜歡上高司令開始,在那場酒吧戲,高司令沒有按照老闆的意思在聖誕節演奏《鈴兒響叮噹》,而是自己即興來了段爵士,接著馬上就被解僱,還有就是高司令在泳池邊十分不情願的演奏其他音樂,石頭姐喜歡的正是這種對沒落爵士的堅持。

從這個角度出發,兩人關係的逐漸破裂同樣很好理解。高司令第一次登台演出的那場戲,其實就是高司令形像在石頭姐心中崩塌的過程。從音樂正式響起,石頭姐表情從期待變成了一臉傻愣,一臉不解,再配合高司令在台上的不情願卻又不得已,這場戲在全片裡我是第二喜歡的,僅次於那個蒙太奇。看完後這段就有感覺,兩個人最後肯定分開了,還好結尾沒有打我臉。就是基於這個愛情的維度,我才給到了8分,有點像片中提到多次的《卡薩布萊卡》裡那種肯定要分開的感覺。

而後那段爭吵戲,一連串的正反打加上恰當的台詞,包括後來逐漸搖晃不定的鏡頭也算是不錯。雖說我也沒被這個電影感動到哭吧,但就是覺得它拍的挺好的。從類型片本身來說,類型片拍的就是大眾的焦慮,大眾的恐懼,同時又要化恐懼為力量,要追求一種雖敗猶榮的精神勝利。所以一些愛情片結局的分離恰是一種無法實現而不得已選擇的退而求其次。
 

這樣說來這部電影在愛情上算是有些反愛情,而在夢想的追逐上就讓我覺得有些過於俗套。沙澤勒自己的前作《爆裂鼓手》實際上是一部反勵志的電影,但沒有延續到這部電影裡,愛情部份算得上狠,但夢想部份就太軟了些。石頭姐最終還是俗套地成了大明星,高司令也終於開了那家爵士俱樂部,要是再狠一點又會是怎樣?

至於歌舞的部份,由於看的歌舞片不多,也不好說啥,但感覺《City Of Stars》那幾段還是不錯的,至於天文館那段突然脫離了重力看得我好尷尬。總的來說,歌舞部份應該算是導演的私貨,為了致敬那些經典的歌舞片,之前看到過大奇特整理的80多個彩蛋,有興趣的倒是可以去看看。


接著就說說電影的造夢這個事。這其實也是我比較喜歡這部電影的另一個點,電影最後的蒙太奇就是一場夢,企圖逃離現實卻又終將會醒來。而歌舞片最興盛的時代,恰是人們想要逃避現實,在電影裡尋找歌舞昇平。有些電影代表了我們的夢,這也是我喜歡看電影的一大原因。而拍電影的電影,它本身就是彌足珍貴的。

最後還是不可避免的說說奧斯卡。

 
看完電影我就意識到,它提名14項是沒有異議的。就像我一開始提到的「攝影、配樂、剪輯、結構等等各方面做的都不錯」,它提名的那些小獎都是實至名歸的,而且都是很有可能最後獲獎的。洛杉磯夜景的攝影美的沒話說,劇本也算的上精巧,至於配樂、歌曲、音效和混音當然都是一流的。

而最大獎的最佳影片,奧斯卡畢竟是從業人員的投票,是對美國電影工業體系的表彰,從各大工會獎的結果來看,估計是沒跑了,而且很有可能是橫掃的態勢。想想隔壁的競爭對手《月光男孩》過於政治正確,前哨站倒是很受影評人歡迎能來個平分秋色,從工會獎開始就沒了後勁;至於《海邊的曼徹斯特》,和奧斯卡風格有些格格不入,要是真能拿獎也算是學院的一大突破吧。

石頭姐雖然在人設上有些「瑪麗蘇」,但演技發揮空間挺大的,前哨站看起來最有可能獲獎,至於影帝倒是沒什麼希望,高司令在片中算是人設比較討喜,但演技發揮空間沒有石頭姐那麼大,何況卡西的表演真的沒話說。

寫前是還沒頒獎,頒獎後沒想到被啪啪啪打臉了心塞。上面這一段就留著吧,臉疼一會。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