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0 02:44:56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最近看了宮崎駿的《幽靈公主》,感慨頗多。
其實一開始萌生看這部片子的念頭,是從聽歌時開始的,那時我還沒看過電影。《幽靈公主》的主題曲相當大氣,纏綿悠揚,聽的人慾罷不能。在這樣的音樂下,我能隱隱感覺到背後電影的蒼涼,悠遠。
看完電影后,我便覺得自己真的沒有看錯,《幽靈公主》竟好像有幾分史詩的意味!人與自然的戰爭,世人與神靈的哀怨,在主人公飛鳥(阿西達卡)的視角下,奏成一曲人與自然的哀歌。
《幽靈公主》的主題我覺得不僅僅是環保這麼淺薄,而是宮崎駿對於人和自然關係的終極思考與詢問。至於答案,他在最後也沒給出來。人與自然難道真的不可以和平共處嗎?男主飛鳥四處奔走,經歷受傷,戰爭與痛苦,不就是為了人與自然的和平,自己與女主人公珊能夠幸福快樂的生活嗎?
影片沒有給一個大團圓結局,而是選擇了留白。麒麟森林被毀,後面即使恢復生機,也不再是原來的那個麒麟森林。他塔城被毀,百廢待興。一切會迎來生機,會迎來嶄新的世界,但過去是無法回到的。這不得不使我想起另一部魔幻史詩《魔戒》中的主角弗羅多的話:「有些傷口是無法癒合的。」這便是兩部史詩不同也相同的地方,飛鳥的傷口好了,可他也不能回到他的家鄉;弗羅多雖然能夠回到自己的家鄉,卻永遠治不好自己的傷口。
飛鳥和珊最後也沒能在一起。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美麗的遺憾。兩人的感情可以說是相當複雜的,除了愛情,還有救命之恩,並肩作戰的戰友之情,也有一絲憐憫,這憐憫或可也說成是惺惺相惜。因為飛鳥和珊其實都可以算作是悲劇人物的(後面會說到)。而且我覺得,最後飛鳥對珊說「我還會騎著羚角馬來見你」的時候,莫名與《gone with the wind》結尾處瑞德對思嘉說:「我還會常來陪你談天」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們的感情,都留下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尾。而這些,都留給讀者們遐想。
關于飛鳥和珊這兩個角色,我覺得他們都是悲劇角色。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先來看看飛鳥。他比較完美,勇敢忠誠,堅強無私,真誠單純,對珊又痴情,但是他給人的感覺是比較成熟的,因為命運對他一點也不仁慈。他幾乎可以算是被趕出家鄉的(嘴上說的好聽點而已),傷口一直隱隱作祟,一路歷盡艱辛,他承受了許多痛苦,還要兩邊不討好地給幻姬和珊勸架。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飛鳥作為一個旁觀者,無疑了解得最清楚,心裡承受得也越多。作為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他比同齡人承受的多得多。他一直在憂愁著,默默承受著。
幽靈公主珊是我相當喜愛的一個角色。她勇敢堅強,敢愛敢恨,她的內心也可以算是比較成熟。她的身世就很悲劇,被父母遺棄,被野狼養大。這也是釀成她悲劇的原因:她恨人類,可她自己就是人類;她想變成狼,可她是人;她想救森林,可最後森林被毀,往昔不再;她喜歡飛鳥,但最後也沒有在一起。如果她真的是狼,那麼她心裡一定會快樂許多。但是她最後還算有一個不錯的結局,能夠繼續隱居山林。
《幽靈公主》整體都很大氣,是一曲盪氣迴腸的史詩,一曲人與自然的哀歌,下面隱隱約約藏著悲涼與無奈。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