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余漁與魚

2017-03-21 02:25:19

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平靜的絕望之中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死亡詩社》是1989年的老片子。雖然不是同一時代,卻讓我瞬間找到了讀高中讀大學時的感受。我一直對學校有好感,覺得學校是最單純最積極的地方。理想中學校的老師應該都像孔子一樣懂得因材施教,充滿智慧的傳道授業解惑,同學們之間相互幫助相互促進,學校學術氛圍濃厚,凌晨四點圖書館內依舊燈火通明。如果是這樣的學校,我真的願意待在那裡學到老。可惜理想跟現實總有距離。


但電影裡學校的環境完全符合理想校園的設定。
有植物園一般開闊的草坪,裡面居住了很多遷徙的鳥類。
周圍樹林環繞,寧靜美好不受干擾。
校舍凝聚著百年老店的滄桑,沉穩莊重。
校區內還有一條小河,體育課還可以有划船這麼高大上的節目。
清晨起早點,還能站在棧橋邊對著迷濛的湖景吹拉彈唱。
面對大河彎彎傷情時刻更顯悲涼。


如此美麗的校園,卻被孩子們說成是地獄,這極端的反差也是理想和現實的錯層。
死亡詩社裡的這所中學被譽為全美最優秀大學的搖籃。升入重點名校的畢業生有百分之七十五。這個數據讓家長們趨之若鶩。學校的校訓被校董說成是四大支柱「傳統,榮譽,紀律,優秀」,他說這是他們學校之所以成功的基礎。剛入學的小孩子一臉懵懂唯唯諾諾,快要畢業的老油條們則是不同程度的口是心非。
在學校裡的孩子哪裡還有什麼自由可言。於是人前越壓抑,人後爆發的就越強烈。所以在遇到了「船長」之後,這群孩子無處安放的青春躁動終於有了一個明亮的出口。「船長」幫他們樹立了強勁的人生觀,教他們用正確的姿勢探索世界,揭開了蒙在他們眼前的黑布,帶他們感受到了光明。


比起教學形式「船長」更重視教學實質。當其他老師都在教室裡盯著學生循規蹈矩的時候,他帶著學生晃到榮譽走廊,在那裡教他們聆聽亡者的忠告:抓緊時間,孩子們,讓你的生命不同尋常。
這是一群百里挑一的孩子,能進到這所學校的孩子至少在學業方面都是優異的。他們在課餘時間也在關注如何提高自己的學術,學習氛圍濃重。看到這些就能理解孟母三遷了,身處這樣的氛圍你想偷懶其他同學都會推著你走。
第二節課,「船長」給大家讀了《英語詩歌五百年》的序言,讓同學讀了分析詩歌的標準,他一本正經的在台上畫著原本教案里會出現的分解圖,然後轉身告訴大家,這都是狗屁,「我們不是在安水管,我們是在討論詩歌」。然後理所當然的建議大家把書里這些內容都撕掉。


教導主任路過教室以為學生造反了,他推門而入義正言辭的喝止,卻發現這遭亂的犯罪現場裡居然還有老師,這鬧劇居然是這老師主導的。教導主任穩了穩神,憋住即將噴湧而出的髒話,禮貌的說了抱歉就退出了。其實,在這個時候,「船長」就註定了最終要離開的結局。你想挑戰傳統,就要做好所有隱藏在傳統背後的黑暗都聯合起來淹沒你的準備。在這所學校里,其他的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有升學率。你要關心人文,那豈不顯得其他人很低俗?這怎麼可以。
「船長」理解升學壓力中的孩子只想規矩的拿學分的心情。但是他說「我們讀詩、寫詩並不是因為它們好玩,而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份子,而人類是充滿激情的。沒錯,醫學、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撐人的一生。但詩歌、美麗、浪漫、愛情,這些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
他教高考前的孩子尋找存在的意義,教他們成為自由思想者。看起來如此離經叛道,又透著一些悲哀。這些難道不是小學就該樹立起來的人生觀嗎?為何我們都快上大學了,甚至大學都畢業還茫然無措。
孩子們問「船長」什麼是死亡詩社。「船長」兩眼放光的描述了一群懷抱理想的浪漫主義者聚在一起讀詩,感受詩像蜜糖般在聲帶中划過,唇齒留香。並用梭羅的一首詩: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以免當我生命終結/發現自己從沒有活過。引出了死亡詩社的燈塔指向:死亡詩人致力於吸取生命的精華。孩子們激盪著懵懂的熱情,有樣學樣起來。


他們找到了當年那個小山洞,深夜裡組織了第一次冒險。他們在山洞裡輪流讀詩,擊節而歌。這蓬勃的朝氣簡直讓深夜的山洞放光,暮色深深,這座規矩的學院裡沒人知道,這一夜改變了很多人。
「船長」的課繼續在孩子們自由奔跑的路上推波助瀾。他讓孩子們站到課桌上,體會不一樣的視角,努力找到自己的聲音。
如果想在朗讀詩歌的時候更帶感,可以試試「船長」的課程,他讓孩子們在球框前排成一排,每人手中一句詩,一邊聽著音樂,一邊讀,讀完衝刺跑跳來一腳射門。
醉心表演的尼爾鼓起勇氣爭取到一個飾演主角的機會。
內向拘謹的托德在「船長」一步步的引領下,突破自己,一氣呵成一首長詩。


成長的過程中遇到這樣一位老師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他讓你瞠目結舌,讓你站在他的肩膀上看世界。他給了他們勇氣,卻忽略了理想與現實的危險距離。有誰能不喜歡他呢?那是他們在一起渡過的最美好的時光,他無私引導,他們虛心接納。
「船長」帶他們在院子裡上課,講順從的危險,講要堅持做自己有多難。我們每個人都有被接受的需求,我們會出於禮貌迎合別人,為了安全,我們會不自覺的隨大流。「船長」引用了《未選擇的路》: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個地方, 我將輕聲嘆息把往事回顧, 一片樹林裡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他說「我希望你們也能找到自己的路,找到自己的步伐,步調,任何東西,不管是自負也好,愚蠢也好,什麼都行。」


老師讓同學們隨意走動,說「你們用不著表演,完全為你自己」,教同學們呼應自己的內心。他們在室外探索真理,陽光燦爛,他們沒注意窗戶後面閃過的陰暗隱忍的表情,那一瞥簡直是苦大仇深。
有個孩子以死亡詩社的名義發表了一首詩,徹底打破了學院傳統勢力忍耐的底線。校方如臨大敵,開動員大會警告恐嚇全體學生。他們的辦法就是揪出「害群之馬」然後開除他。他們制定的規則就是一切,那是至高無上的標竿,決不允許有任何波動。
校方擺明立場之後,「船長」自然的就成為眾矢之的,他那些不避嫌的挑戰傳統的課程也就成為問題之源了。校董找他談話,警告他就算有疑問也不可以隨意更改傳統課程。「船長」說:我認為教育的根本在於學會自我思考。校董生氣的打斷他:你開什麼玩笑!在他們這個年紀,傳統、紀律才是最重要的。。
在尼爾主演的戲要公演之前,他那專制的父親找了過來,嚴肅的制止了他的「不務正業」。尼爾找「船長」訴苦,「船長」鼓勵他勇敢面對他的父親。公演很成功,但是尼爾的父親完全不能接受,他從出差地匆忙趕過來拎走了他的兒子,像個私人財產被侵犯一樣仇恨著所有人。
當晚絕望的尼爾自殺了。「船長」讓他意識到自我的重要,意識到自由的珍貴,但是卻沒有教會他如何在冰冷的現實里呵護好這些理想的種子。他用生命做出反抗。尼爾的父母無法接受自己的錯誤,於是把矛頭指向學校。學校無法承擔這嚴重的後果,於是逼迫學生簽字,將所有的責任推給了「船長」。


最後那場戲太煽情了,卻真真實實的釋放了希望。現實很殘酷卻也無法扼殺理想,學院可以將「船長」驅離,卻無法消除他對學生們的影響。體驗到光明的雙眼絕不會寧靜的再次被蒙住。明白了何謂自我的人,就不再會輕易的盲從。即便「船長」離開了,這些孩子也不會回到從前,因為他們學會了獨立思考。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