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果核的劇場

2017-03-22 23:31:37

描述而不是判決


(一)
德希達在提到「我請求你們的寬恕」 「請你們寬恕我」這樣的問題時指出, 「這個『你們』是個整體或者集體的寬恕問題。 」是誰寬恕?誰向誰寬恕?在什麼時候請求寬恕?誰有寬恕的權利和權力?這裡的誰意味著什麼?他說, 這在問題的最後甚至永遠是不可解的。 因為不管這個問題多麼可怕,它始終不是最後的問題。而先於這個問題的問題就是:誰?什麼?——無論是寬恕某人或者對某人寬恕某種事情,這個某人永遠不會和過去的錯誤的時刻相混淆。所以這個誰或者什麼的問題, 以多種形式回過來不斷的糾纏著。 而且最終強迫我們懷疑和懸擱「誰」和「什麼」 。

他還質疑,人們是否可以、是否有權利向不止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集團請求寬恕?是否可以向不是一個單獨的它在為一個不是單獨的錯誤請求寬恕?他說, 這個也是我們不能擺脫的最初的疑難問題。

(二)
懺悔自己的罪行,將自己真正放到被審判的位置上 (深深的懺悔意味著最廣大的寬恕, 意味著以自己對罪的痛苦感受去體會別人的痛苦,以原諒他人的罪惡來獲取自身的解脫) 。

懺悔與復仇是互相對立的兩面,懺悔是站在人的角度,而復仇則是以自己為神的意志的代表,去懲罰仇人/罪人——只有神才有資格懲罰。

摘自筆記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