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沈默 Silence

沉默/ 沈默(台) / 沈黙

7.2 / 123,647人    161分鐘

導演: 馬丁史柯西斯
編劇: 傑考克斯 馬丁史柯西斯
原著: Shusaku Endo
演員: 連恩尼遜 安德魯加菲 亞當崔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一個褲頭的誕生

2017-03-23 01:49:40

東方人的信仰是幸福感的一種體驗


因為馬丁,下了這個片子,但因為簡介提到宗教,其實內心是排斥的,興趣不高。晚上實在沒片看了,只好點選《沉默》隨便看看打發點時間然後睡覺,沒成想,竟然全程無尿點看完了,然後帶著好奇心意猶未盡地還上網了解了些關於這部影片的一些背景知識。

首先,大部份觀眾都會不由自主的把它定義為宗教電影,其實,這部影片壓根不歸屬為宗教電影,只是借用宗教這個道具,和德川幕府禁止天主教的這個特定歷史時期,抽絲剝繭的探討一出文化衝突下的人性問題,馬丁透過鏡頭讓觀眾圍觀著所發生的一切。

沉默這個主題,通過影片的前面的鋪墊和中期逐漸展開,體現在三個方面:

1、村民們在統治階層面前,面對自己對信仰的選擇、面對對自己信仰辱沒、面對教友的迫害,為了生存選擇了沉默。

2、傳教士羅德里格茲眼看著所有因為信仰而被迫害的人和事,備受煎熬,他內心也開始在掙扎和吶喊,主到底在哪裡,為什麼主選擇沉默。

3、傳教士羅德里格茲和導師神父費里拉在寺廟的對話、然後成為統治階層的幫兇,他們接受了日本這個「沼澤」,選擇了沉默。

《沉默》裡那些老百姓的信仰,是對十字架、念珠、神像的圖騰式的盲目崇拜,是對小孩受到洗禮則可免於病災的祈盼,是對沒有飢餓、沒有苦力活、沒有賦稅的極樂世界的天堂的嚮往。他們是善良的、喜悅的、掙扎的,他們需要的其實是一種面對苦難的安慰和釋放,是一種形式上的幸福感的體驗。傳教士羅德里格茲起初面對這一眾信徒,非常樂此不彼,他覺得自己被村民需要,還為幾百個孩子洗禮,自認為是相當有存在的價值的。直到吉次郎的三番幾次的背叛和導師神父費里拉的再次登場,幾乎摧毀、顛覆了他所信仰的一切。

吉次郎這個角色很有意思,影片中他出場了7-8次,每次出場都是在推翻自己之前的說法或做法,他是一個功利主義者,他每次都認為自己有罪,但他也認為自己是被逼無奈的。羅德里格茲對他是嫌棄的、猶豫的,但羅德里格茲糾結的是,面對他這麼個小人物、小人,主是愛他呢?還是愛他呢?最諷刺的是,直到當所有人包括羅德里格茲自己都放下虔誠、選擇沉默的時候,吉次郎卻說,你是我認識的最後一個神父了,我要懺悔……

神父費里拉與羅德里格茲在寺廟的對話,以及羅德里格茲選擇棄教後與奉行官井上大人的對話,才真正是本片的槽點,道出了西方的信仰與東方文化水土不服的根本,就在於你西方為什麼要傲慢的改變我東方的太陽。費里拉不是放棄了自己的信仰,而是真正去試著先學習接受他人的文明。官井上大人湊到羅德里格茲面前說的話是對的,你不是敗給了我,你是敗給了日本這個沼澤。羅德里格茲死的時候,他的妻子偷偷的把一個磨得包漿的十字架塞入他的手中,受的卻是佛教殉葬禮儀,這是一種何等悲壯的悲涼。

我們生活在當下天朝,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物質生活的快速提升,關於幸福感這個事情,就經常不斷被提起,為什麼用「被」呢,因為絕大多數人是沒有幸福感的,幸福感是一種體驗,但需要對比和參照,這跟你錢多錢少無關。最近幾年,我們生活的週遭,開始選擇信教的人也多了起來,信佛教和基督教的都不少,尤其在經濟發達地區,而且這些信教的人大多是中產階級以上。這些現象的出現,其實就是當人們解決了溫飽問題後,尋求幸福感體驗的一種精神需求,與信仰有關嗎?事實上,你的週遭,幾乎所有與信仰有關的事,都與功利、慾望、索求有關,比如說:

逢年過節能把寺廟包場來求神拜佛的大富大貴,口頭唸唸有詞的幾乎都是保佑財運亨通;

那些跪在觀世音菩薩腳下的婦女們,心裡求的大多數是生兒育女的事;

是否注意到,香港、日本電影中的警察局裡,都會擺上關二哥或者佛龕之類的東西,以保出入平安;

每逢週末很多民間基督組織的聚會裡面,不少人是帶著社交的心態去曬臉的,形式上無異於微信發個朋友圈求點讚。

其實,這個沼澤,你我也都在裡面。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