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夜行動物 Nocturnal Animals

夜行动物/托尼和苏珊/TonyandSusan

7.5 / 317,521人    116分鐘

導演: 湯姆福特
編劇: 湯姆福特
原著: Austin Wright
演員: 艾美亞當斯 艾米漢默 傑克葛倫霍 麥可夏儂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林以漸

2017-03-24 23:22:56

夜行動物深度解析:此恨不關風與月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當戴老師和我說想看夜行動物的時候,我若無其事的點了點頭,之前偶然間在網上瞥了一眼電影的海報,傑克吉倫哈爾主演的,我心想大概和他之前的電影《夜行者》大同小異,一雙充滿靈性的眼睛在夜晚舞動著黎明,劇情也就如此。
  我不知道這部電影是由「世界上最性感的同性戀男人」湯姆福特執導的,也不知道他畢業於帕森斯學院;我不知道電影是根據奧斯汀懷特的小說《托尼和蘇珊》改編的,中譯本卻有個莫名其妙的名字,叫做《代尋舊日時光》,總有種中年惆悵故作小清新的感覺;我不知道看完這部電影的我,會在深夜輾轉反側,滿腦子的情節流轉;我也不知道,第二天我就迫不及待地將原著通讀了一遍。
  在沒遇見它前,一無所知;在遇見它後,如夢初醒。
  我想這也是電影迷人的地方。
  
  電影帶給我的徬徨、無助、絕望和不知所措,瀰漫在空氣中的焦慮無孔不入,我好怕,我怕這種剛在腦海中匯聚的點滴思緒,那種無法言說的悲傷,似乎找不到人分享。
  於是我立刻翻看種種評論,想要印證心中所想,可結果無疾而終。
  我不禁懷疑,是自己想得過於複雜了嗎?還是電影想要告訴我的,僅有表面的苟且?
  帶著這種惶惶不安的情緒,我披上的文明的外衣,帶上了人類的項圈,在回憶的長河裡,迷失了情感的初衷。

  以下情節涉及劇透……

  很多故事的開始都是這樣。
  陰沉灰暗的色調,說不清道不明的時間線,貌合神離的夫妻,還有那等待人去揭開的傷疤和空氣中淡淡的血腥味,山雨欲來風滿樓,彷彿一觸即發。
  於是,在這樣的氛圍中,蘇珊收到了前夫愛德華寄來的小說手稿,小說以蘇珊的暱稱為名,叫做《夜行動物》,蘇珊很快就陷入小說里無法自拔,這個曾經被她拋棄、嫌棄甚至厭倦的男人,字裡行間展露出無與倫比的魅力,與之前終日苦大情深的他判若兩人,小說中暴力陰暗的情節,與現實極為相似的巧合,又好像是在對蘇珊的一種挑釁,可以理解為一種對過去無法忘懷的愛,可介入生活的愛,充斥腦海的思緒,更像是一種挑釁和復仇,蘇珊不由自主地陷入到愛恨交織的悔恨當中……
  小說中的世界和現實世界相交叉,戲中戲的手法,2012年的《妙筆生花》也是相類似的電影,只是後者是一部介於商業片和文藝片的電影,而《夜行動物》則偏向於人性探討的黑色電影。

  電影中包含三個世界:蘇珊的現實世界、托尼的小說世界、蘇珊與愛德華的回憶。

  三個世界又有其各自的風格,蘇珊的現實世界常出現的是一種冷色調,充滿現代藝術感的冰冷,精緻又一絲不苟,電影中蘇珊被塑造成一個藝術家,經營著一家藝術畫廊,這樣精心的擺設和佈景當然要歸功於導演湯姆福特,這位時尚教父有著獨特的藝術審美,自然駕輕就熟。這種冰冷骨幹的現實很容易理解,就好比我們身處的環境,極力地想證明白己,極力地想打扮的光鮮亮麗,我們很努力地用外人很容易評判的標準來作為衡量自己的依據,好讓自己看起來像是那麼回事,可這種外表掩蓋下的,那些你真正在乎的東西,卻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蘇珊貌合神離的老公,岌岌可危的事業,空虛的內心被荒謬的現實攪得七零八落,她失眠、走神,游離在過往和小說之中。這樣的一個內心與外表極力矛盾的人物,掙扎又合乎情理,她順理成章的表現了許多生活在這個荒謬的世界中,被各種垃圾文化所薰陶的群體,內心不快樂又努力地想要迎合世界。
  他們在意外界對他們的看法,忽視了自己真正的想法。

  托尼的小說世界,也就是愛德華所寫的《夜行動物》的世界,德克薩斯西部,復古的荒涼色調,在於蘇珊現實世界交叉重疊的時候,鮮明的對比,如同文明世界和未開化的原始世界,似乎那是最接近自然的狀態,可自然狀態下的獸性,足以讓人為非作歹。那是一個黑暗的世界,法律和規則變得近乎微乎其微,正義不一定凌駕於邪惡之上,善意的人道主義援助似乎成了上帝的靈光一現。所以當托尼以一副弱不禁風、懦弱遲疑、敏感無措的形象出現時,你知道他在這個蠻荒之地佔不到上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恐怕是對他最好的寫照,作者在塑造托尼這個角色的時候,刻意地將他的軟弱無限放大,甚至在他的妻女被惡人猥褻的時候,他都只是憤怒的不知所措,他看到惡人首先想到的是危險、害怕,害怕他們的人多勢眾,害怕他們手中的武器,害怕如果他們有槍就遭了。這種恐懼在比對他這樣一個大學教授的人文前提下,又顯得多麼的諷刺,你跟一頭野獸講道理,愚蠢的應該是你自己。

  蘇珊與愛德華的回憶,與大多數情侶一樣,他們的回憶是最接近我們真實的世界。愛德華,一個終日做著作家夢的男子;蘇珊,一個他鄉偶遇,重燃心中情愫的女子。她被他的偉大作家夢和騎士風度深深吸引,他眼中完美無瑕的她也是最佳人選,他們相愛,結婚,在衝動的愛情面前,一切都順理成章。可熱情總有盡時,當波濤洶湧的海岸重歸平靜,潮水褪去的時候,露骨的真相再也無法被掩蓋,爭吵、厭倦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像深夜中的一聲長嘆,划過寂靜的黑暗。在面對愁眉苦臉,終日被寫作困擾的愛德華,蘇珊再也無法用包容和愛惜的情懷去對待他,她對他的敏感、猶豫和懦弱感到噁心,她對他的騎士風度滿心作嘔,她迫切的感到遺憾,遺憾自己將自己最美好的年華交給了愛德華,在這盲目、不可預測的未來歲月中,她還要為此搭上一生的時光。所幸的是,他們才剛剛開始,她有選擇離開的權利,於是在痛苦和背叛中,她愛上了其他人。

  當你釐清蘇珊和愛德華的感情線,再來回顧這部電影的話,其實脈絡十分清晰。

  愛德華:浪漫、敏感、猶豫、懦弱,深愛著蘇珊,懷揣著作家的夢想,卻因現實問題和寫作風格不被人理解,偉大的理想和冰冷的現實相碰撞,在痛苦和不被理解中徘徊前進。
  蘇珊:實用主義至上,對未來有著明確的規劃,又害怕未來達不到她心裡的期望,她逃避不可觸碰的未知,所以在愛德華身上,她看不到未來,不敢於冒險,最終她背叛了愛德華,選擇了墨守成規的生活。

  促成這部電影的起因是什麼,是背叛。

  在《代尋舊日時光》裡,對於蘇珊和愛德華的情感描述的尤為細緻,電影無法表述的如此仔細,但也能明白來龍去脈。對於感情,很大程度上探討的是精神和肉體的層面,精神契合度高的感情,牢固度總要超過肉體。假如說,你把愛德華看作是精神層面,蘇珊看作是肉體層面,那麼就很好理解了,感性和理性的對比,小說里也曾提到,蘇珊是屬於「性合乎自然」,這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性,是自然而然的事;愛德華是屬於「性違背自然」,他無法相信,人們真的會進行書中所寫的細節和心中所想的行為。
  他們互補式的結合,似乎是完美的,但從一開始就是個錯誤。
  當愛德華寫作不順,唉聲嘆氣的感嘆生活一團糟時,蘇珊的內心就開始起了波瀾,自私和小資情調整日折磨著她,她焦慮的懷疑作家真的能賺錢養家嗎?這種懷疑很容易就動搖了作為愛德華寫作後盾的她,她所憧憬的小資情調的生活正在離自己遠去。
  之後,她遇到了現任老公霍頓,被他的成熟穩重所傾倒,聽著他訴說他那清晰的人生規劃,蘇珊似乎覺得眼前這個人才是可以託付一生的人,在愛德華出去寫作的那段時間裡,她和霍頓偷情了,這種刺激的慾望很快便佔據了上風,讓她快速的從愛德華的生活中抽離出來,無法直視前者的愛,逃避總是最容易的。
  在電影中的背叛,可以理解為在愛德華鬱郁不得志,落魄無所依的時候,蘇珊離他而去,違背了當初的承諾,打掉了愛德華的骨肉,在痛苦和自責中,投入了霍頓的懷抱。

  因為背叛,愛德華寫這本《夜行動物》的目的,是復仇。

  愛德華對於愛情的強硬態度是:如果你愛一個人,你會去爭取,不會半途而廢,因為你知道愛情不能重來。

  所以這本書,以蘇珊的暱稱命名,並且讓蘇珊第一個來賞讀,他是想紀念和緬懷他們的感情嗎,我想並不是,他只是想告訴蘇珊,當初被你看不起的那個落魄青年,終於寫出了一部完美的作品。
  復仇的元素從一開始就劍拔弩張,蘇珊撕開書稿包裹的時候,手被割傷,似乎就預示著這本書將會攪得她寢食難安。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書中出現的那些人物,在現實生活中都能找到對照。

  托尼:很多人會覺得托尼就是那個懦弱的愛德華,其實我不這麼認為,我覺得托尼就是蘇珊,電影中會有很多幕兩人重疊的畫面,加上結局兩人都手握著十字架項鍊,伴隨著心跳聲,慢慢合二為一,此時蘇珊應該意識到,書中的托尼就是自己,出軌後面對愛德華的懦弱,選擇用逃避來掩飾對愛人的不忠,這樣的寫照與托尼不謀而合。

  托尼的妻子(蘿拉):出現的畫面只有在車上的那幾幕,之後就被姦殺了,有影射蘇珊的意味。當托尼一家被雷馬庫斯三人圍追堵截的時候,先表達觀點的是托尼的妻子,她質問他們亂開車,將他們擠下車道,而後也常用強硬的語氣,托尼則顯得疲軟沒主意,所以雷馬庫斯才會質問托尼:她是當家的?你們家裡她說的算?
  這裡就不難看出,這裡的蘿拉,應該是蘇珊想要成為的樣子,在丈夫的呵護下,地位看似平等卻又高於其上,在家裡有話語權,女兒和丈夫都聽她的,是個隱含意義上的一家之主。
  可這樣的蘿拉隨後就死了,大概諷刺蘇珊投入他人懷抱,甘心於做一個寄人籬下,得不到丈夫的愛,沒有什麼話語權的空殼妻子,那個強硬敢於爭取的蘇珊已經死了,現在的蘇珊,現實知道她會變成什麼樣。

  托尼的女兒(海倫):影射被蘇珊打掉的孩子,電影中警官安迪斯說起海倫死亡的時候,特意強調說,你女兒死前受了不少罪,窒息身亡,胳膊也被擰斷了。
  因為現實中,愛德華知道蘇珊打掉了他們的孩子,他也明白孩子在被打掉時,它遭受的痛苦,我相信愛德華為此也付出了好多年,才走出傷痛,所以他才會在小說中描寫海倫受了不少罪。

  雷馬庫斯為首的三人:這三個人可以看做一個人,其實說的就是愛德華自己,從雷馬庫斯身上看得很清晰,他說,我原本不想成為一個強姦犯,可你們覺得我是強姦犯,那我就只好強姦你們了。假如你不把他當罪犯來看,他是一個有無限可能性的人,你覺得他是好人,他就是好人,你覺得他是上帝,他就可以扮演上帝。就像愛德華一樣,只要蘇珊覺得他可以成為作家,有足夠的信心和理解,愛德華覺得自己就一定能成為作家。
  所以這裡的雷馬庫斯就是愛德華自己,只是蘇珊將過去的他,看得過於懦弱、敏感,沒有寫作的天賦,有些報復的意味,愛德華可以將過去的失意落魄,歸咎於蘇珊的冷眼旁觀,抹殺了一個本來有著無限可能的年輕人。

  警官安迪斯:如果說是愛德華正義的一面,解讀的未免有些簡單了,我認為安迪斯就是現在年老了的愛德華,安迪斯有滿心的正義感,可得了癌症,身體正在一天天的死去,那在有限的生命里,他腦海中充斥的是什麼?是復仇,他希望報復,他希望那些因為過去的錯誤而逍遙法外的人,都能遭到報應。
  或許愛德華也是這樣,他不再追求法律意義上的公正,他認為蘇珊毀了他的過去,這種精神上的折磨得不到公正的審判,那他就期望用小說,來達到他報復的心理。

  《夜行動物》的關鍵點:雷馬庫斯三人姦殺了海倫和蘿拉,安迪斯對托尼的軟弱遲疑感到憤怒,托尼槍殺了雷馬庫斯,最後戲劇性的被自己的槍打死。

  可以理解為,蘇珊那個強硬的自我促成了陰暗面的愛德華,導致蘇珊自我的消逝以及孩子的間接被打掉,年老的愛德華回想起來,對蘇珊當時的做法十分憤怒,是蘇珊扼殺了能成為任何人的他,最後那對年輕的蘇珊和愛德華死在過往的歲月中。
  
  電影最後的情節,蘇珊一個人坐在餐廳等著愛德華,她的表情從尷尬到憂慮,從憂慮到沉思,可以看到她的失落,但失落中又有些不甘心,其實她明白,她在等一個永遠都等不到的人,愛德華不會現身的,她一開始就十分清楚,特別是在她看完書稿之後。
  她有些生氣,似乎愛德華的小說冒犯了她,他的小說是憎恨,他的恩惠就是陷阱,她的閱讀權利遭到了審查,一種超越愛恨的壓力,讓她透不過氣來。
  她開始對現在的生活產生質疑,假如當初還和愛德華一起,現在是不是會更好?
  我想當蘇珊產生這個想法的時候,愛德華的復仇就已經達到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