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失物招領--The Lost Thing

失物招领/迷失之物/丢了的东西

7.3 / 3,732人    Australia:15分鐘

導演: Andrew Ruhemann Shaun Tan
編劇: Shaun Tan
演員: Tim Minchi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白 野

2017-03-25 05:47:54

Lost&Lost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淺析動畫短片The Lost Thing
        The Lost Thing 是以陳志勇Shanu Tan的繪本為基礎拍攝的動畫短片,講述了一個收集瓶蓋的男孩在海灘上找到了一個沒人要的「不明之物」,幾經周折後,男孩找到了它的歸屬地。
        乍一看是十分溫暖的兒童繪本故事,但片中有許多元素,一起構建並且支撐起這個世界,讓短片不僅僅是講給小朋友的故事,也是大人們的真實寫照。
鏡頭與人物
        影片故事情節清晰流暢,在這裡不過多討論,而影片中最大的特色莫過於「元素的堆砌」,整個畫面看起來非常飽和,事物冗雜但不多餘,而一些影響到劇主題的部份將劃分到細節講述,首先來分析一下畫面的整體表現。
        鏡頭第一次向我們展示Pete所生活的世界一隅—海灘。實際上這是非常格格不入海灘,廢舊的管道,銹跡斑斑的指向牌,四個燈的紅綠燈,儘管是暖黃色的色調但給人的並不是溫暖的感覺,而是模糊且充滿雜質的,而後面豎起的高牆更是佔了三分之二的畫幅,將環境氣氛變成「壓迫感」。
        故事中的世界是完全的架空世界,而Pete從未講述過這個世界是怎樣的,可鏡頭用一些技巧向觀眾表達這個世界。城市俯瞰
        短片中最多的就是俯拍跟仰拍,與之相配的還有大遠景,不但將主人公的渺小跟普通凸顯出來,更有趣的是它帶來的視覺效果,俯仰之間,將整個世界的縱深感拉長,營造出恢弘「大環境」的效果。
        而劇中的世界不止一個,為了表現二者的不同,色彩對比是其一,元素對比是其二。
         (以上面的圖舉例)Pete所生活的世界,色彩單一且低飽和,灰度增加,整個世界像是籠罩在一種曖昧不清的氣氛中,但同時也充滿了金屬管道,色彩對比的指示牌,而到處也都是壓迫感的陰影跟昏暗的照明。上半部份以羊皮圖紙為背景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整個世界充斥著蒸汽,齒輪,壓力表,在分屏時也有以機械圖為背景的羊皮紙畫紙,我們可以依稀看出「蒸汽朋克」的痕跡,更凸顯這個世界是「架空世界」,而其中整齊劃一的建築跟高牆更表現出「反烏托邦」的意味。整體視覺效果非常柔軟
        再來看茶壺的世界,更加清晰明朗,色調溫暖清新,飽和度稍有提高但絲毫不鋒利,加上兒童畫的裝飾,整體柔軟,明暗對比正常,營造出美好世界的感覺。而其中的角色都新奇大膽。
        與上文提到的「灰暗世界」相反的是,在Pete第一次看到這個世界時,背景音樂響起的音樂正是「烏托邦」,不僅表達出茶壺的歸屬正是這裡,也跟灰暗世界形成對比。

        鏡頭中不僅僅是對於世界的刻畫不同,正因如此,兩位不同世界的主人公,其性格特點也十分不同。
        Pete,一個收集瓶蓋的男孩,其實這個人物設計非常有趣,始終陰鬱的表情,行動緩慢,但是非常細心有責任,找到了茶壺,並且將它帶回它的世界。性格上帶有些懦弱。
        起初在分析Pete時有很多疑惑,這個男孩代表的是一類人嗎?可片尾字幕出來時介紹了作者陳志勇時,一切都清楚了。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Pete背上的不是書包,而是一個類似「背簍」的東西。
        其次我們也可以看到背簍上有許許多多的裝飾物,最為明顯的就是1974,以及一些反戰符號跟印有漢字的小廣告。
        而作者的簡介是這樣的。
        那麼這個高額頭,帶著眼鏡愛穿襯衫的男孩,應該正是從小生活在陽光海岸的華裔畫家陳志勇,1974按推算應該是他的出生年份。
        而我們的另一位主人公,大茶壺,也是很有趣的元素堆砌,一個擁有笨重茶壺型的金屬外表,而內部則是類似寄居蟹的身體,配有觸角,鈴鐺,染上格格不入,極其醒目的紅色。
        這種元素的搭配衝突有雙重作用,不但表現出外表堅固內心柔軟,同時也代表了驚奇的想像力。
        這樣的人物設置,表現出環境對於人的影響,同樣我們可以反推,人物的形象則是其生活環境的真實寫照。


細節與主題
        短片的主題其實非常明晰,主人公正是作者本人,這個故事並不宏大,更加個人化,他向我們呈現了一些問題,從青春期開始一步步走向成人所抱有的一些困擾。
        而這些困擾從細節中就可以看到。
        很多人都會注意到,影片中會出現一些漢字。
        之前也有解釋過作者陳志勇是澳洲華裔,這種看似毫無意義的細節其實暗指一種歸屬問題,作為一個融閤家庭的孩子,所接受父母不同的文化,生活在一個完全不同的城市,找不到任何歸屬的迷失感。
        我們仍能在全家福的背景看到一些漢字,這張詭異的全家福,兒子跟父親一樣笑容生硬,母親面無表情,而茶壺將它扶正。這樣的家庭是有些扭曲的,而我們也知道後來的故事,Pete最後穿上了西裝,跟無數忙碌的人一樣投入社會。這個很負責的Pete還是慢慢承擔了家庭責任,維持生計。
        短片的開頭中間跟結尾有三處照應的畫面,男孩從一開始出場,到逆著人群幫助茶壺,到最後融人人群,都是從左至右的方向。可最後,Pete看到站台上那個發光的橘黃色小傢伙時,他扭過了頭。Pete不再是那個背著背簍的瓶蓋收集者,他是順著大家的方向西裝革履的普通人。
        「Too busy doing all the stuff, I guess.」
        可我們知道,Pete只是再也看不到了而已。
       影片中這一幕也十分有深意,指向無數個方向的箭頭被標為「not in use」而最後人們只會朝一個方向走去。巨大的雕塑充滿黑色幽默,攝影機照著電視機,而電視機播放著攝影機的內容(兩個雕塑頭上相連的管道)一個無限循環。究竟只是黑色幽默還是代表著這個世界?
        The Lost Thing .迷失之物,但我們知道,Lost 指迷失,也指丟失。
         茶壺是迷失之物,Pete也是,茶壺被丟在灰暗世界,格格不入,Pete則是迷失在成長中無數謎團的男孩,如何找到社會中的歸屬?如何在平衡自我跟責任?在承擔家庭責任的同時,保持自由的熱忱之心?迷失之物這個詞解釋了這種矛盾的心情。
        最後茶壺找到了它的歸屬,不再是The Lost Thing ,迷失之物,而Pete忘記了那份熱忱,漸漸的在成人世界中消磨,他也不再是迷失之物,對他來說,那是The Lost Thing -失去的東西。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