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冬日甦醒--Winter Sleep

冬眠/冬日苏醒(港/台)/冬日甦醒

8.2 / 36,826人    196分鐘

導演: 努瑞貝其錫蘭
編劇: 埃伯魯錫蘭
演員: 哈魯克比爾吉內爾 梅麗莎索珍 戴美特阿可芭 內加特伊希賴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趙大皮

2017-03-25 06:32:31

淺談「茶」道


初雪已過,轉眼已進入隆冬十二月,於是很應景地,看了一部電影《冬眠》,三個多小時,冗長的節奏。故事以大段對白的形式講述,講述土耳其小鎮上的一個旅館裡退休男演員與他年輕貌美的妻子的故事。故事講了什麼,已是不可言說,唯一印象最深刻,是影片裡大量的喝茶鏡頭,男主角工作時,招待來訪客人時,聚會時,總之不管什麼時候,總是隨手都能端起一杯熱騰騰的紅茶,這引起了我的興趣。在之前的印象里歐洲人民應該是咖啡的忠實愛好者,關於茶文化,我上網查了資料,結果真是令我大吃一驚。(以下內容部份摘自網路。)

 在土爾其,有一種永遠不變的文化就是茶文化。早在數百年前,茶就隨著絲綢之路遠行到了歐洲。土耳其,作為絲綢之路的終點,完整的保留下了一套屬於她自己的茶文化。 土耳其人最早喝咖啡,但是20世紀初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垮臺之後,原來屬於土耳其的可以種植咖啡的阿拉伯地區脫離土耳其,土耳其不得不進口咖啡。而在土耳其本土的黑海東南岸地區可以種植茶樹,於是土耳其人逐漸開始喝本國出產的紅茶。在這裡,茶被土爾其人叫做çay(Cai),就很像中文中的茶的發音。

  不同於中國,土耳其人喜歡的茶是不加奶的紅茶,但會要加方糖,味道甜甜的,如果糖加多了,便會有一種蜂蜜的味道。而它最大的特色,就是盛茶的器皿很講究。一隻形狀仿似窄腰闊肚花瓶的玻璃小杯子,通常用一隻小碟子盛載,旁邊放上幾粒方糖,別具一格,無論到當地茶檔品茗或接受市內商店款待,都是一律採用這種相同的器皿。

  茶是土爾其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如果說,中國人是愛品茶的,而土爾其人則是嗜茶的。無論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聊天,有客人來訪,商人推銷自己商品,還是學生上課學習的時候,土爾其人的手中都是離不開茶的。一杯茶,不僅僅有著提神的功用,還代表著土爾其人的熱情。

在街上,你可以隨時看見那些一手提著防著紅茶的茶盤的茶館的小男孩們。他們一邊匆匆忙忙的在路上趕路送茶。而有些街道上則有遊動的茶商,他們提著保溫瓶,一邊大聲地著「鏰y!鏰y!!鏰y!!!」,而他們大多將茶賣給那些等車或是遊街的人們。而土耳其人不可一日無茶,一日不可少於十杯茶。如此而然生意自然很好呀。

聽朋友講過一個叫做「蘋果(elma)」的土耳其男孩沒錢時的經歷。他是獨子,卻不希望被父母束縛。他的父親在一氣之下不在給他生活費,於是他只有週末的時候給別人帶一天孩子掙20,000,000TL(約100元人民幣),這些前無法供給他足夠的生活費,於是他便開始了每天一個西米特(約300,000TL)的生活,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是不肯放棄他八杯茶的習慣。有時候別人和他開玩笑的說,如果拿他喝茶的錢去買西米特,那就可以買6個,管飽了!

  既然土爾其有著「elma」這樣如此愛茶的人,於是他們便有了大量的茶館。土爾其的茶館並不像我們中國的茶館一樣,打著「茶」的大招牌。一般情況下,在土爾其的街道上,你只可以看見「cafe」,也就是咱們所說的咖啡廳。但在這些咖啡廳中,全都提供傳統的土爾其茶和土爾其咖啡。在這裡,你可以點一杯土爾其茶,觀看旁邊的人們下tavla(西洋雙陸棋),也可以學著那些老者一樣點一支水煙。當然,水煙的口味很多,但主要是以果味兒為主,像什麼蘋果、草莓、水蜜桃、薄荷、還有可可。

在茶館中,主要的茶是紅茶,放在特有的土爾其紅茶杯中,如果你加入一塊方糖,是很美味的。而有的人更喜歡濃一點的茶,加多一點的糖,喝起來很像蜂蜜的味道。而且,一般情況下土爾其人都喜歡很燙的茶,趁熱喝下去,對於他們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而我們中國人卻很難做到這總地步。以前我學人家趁熱喝茶,不止一次燙到自己,舌頭痛上好幾天都有的。後來想明白了,人家十幾年幾十年的練習不是白費的。

當然茶館的主人還會提供一些果茶,如蘋果茶,和奇異果茶(由獼猴桃製成的),這些一般都是觀光者的首選。它們的味道酸酸甜甜的,非常好喝。而土爾其的商家也很喜歡請觀光客喝果茶,以此結交朋友,做成生意。

  至於泡茶,土耳其人採用了一種特別的烹製方式。他們是用兩隻壺羅起來同時煮茶,下面的那一隻體積約是上面的那隻的一倍,裡面盛有大半壺的水,而上面放的是茶葉和水。用下面壺中水的蒸汽去加熱上面壺中的茶水。當然最終喝到的茶是兩個壺中水的混合物。其實形式上很像中國的茶,但中國人只是用開水來泡茶,有時候有很嚴格的水溫限制。而土耳其人卻只是用沸水的蒸汽不停的加熱茶水。

最新的一個調查顯示,喝茶最多的並不是中國人,而是土耳其。土耳其每年人均消費量是3157克;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別是愛爾蘭人2191克,和英國人1942克;而中國的人均消費量是566克,排名第19位。

  結果是不是令人大吃一驚呢。但是歸根結底,中國是茶的故鄉, 我國茶聖一-唐代陸羽於公元758年左右寫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葉專著《茶經》,系統而全面地論述了栽茶、制茶、飲茶、評茶的方法和經驗。根據陸羽《茶經》推論,我國發現茶樹和利用茶葉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歷史。「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茶」字的起源,最早見於我國的《神農本草》一書,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藥物書。據有關專家考證,該書為戰國時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茶葉在我國西周時期是被作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時代茶鮮葉被人們作為菜食,而戰國時期茶葉作為治病藥品,西漢時期茶葉已成為主要商品之一了。從三國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時間內,特別是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飲茶來解除坐禪瞌睡,於是在寺院廟旁的山谷間普遍種茶。飲茶推廣了佛教,而佛教又促進了茶灶的發展,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所謂「茶佛一味」的來源。到了唐代,茶葉才正式作為普及民間的大眾飲料。  

  中國人喝茶愛進茶館,我國關於茶館的最早記載,要算唐代開元年間封演的《封氏聞見記》了,其中有「自鄒、齊、滄、隸,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舖,煮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唐宋以後,不少地方都開設了以賣茶水為業的茶館。到了清朝,民間曲藝進入茶館,使茶館成為文化娛樂和休息的場所。相傳我國最大的茶館是四川當年的「華華茶廳」,內有三廳四院。成都茶館設有大靠背椅,飲茶聊天或打盹都極為舒適。   

  我國人民歷來就有「客來敬茶」的習慣,這充分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文明和禮貌。古代的齊世祖、陸納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劉貞亮讚美「茶」有十德,認為飲茶除了可健身外,還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時期,眾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劉禹錫、皮日休、韋應物、溫庭筠、陸游、歐陽修、蘇東坡等,他們不僅酷愛飲茶,而且還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頌和描寫過茶葉。

  後來隨著文化交流,茶道傳入了其他國家。唐朝時,日本僧人最澄來我國浙江天台山國清寺研究佛學,回國時帶回茶籽種植於日本賀滋縣(即現在的池上茶園),並由此傳播到日本的中部和南部。南宋時,日本榮西禪師兩次來到中國,到過天台、四明、天童等地,宋孝宗贈他「千光法師」稱號。榮西撣師不僅對佛學造詣頗深,對中國茶葉也很有研究,並寫有《喫茶養生記》一書,被日本人民尊為茶祖。南宋開慶年問,日本佛教高僧禪師來到浙江徑山寺攻研佛學,回國時帶去了徑山寺的「茶道具」、「茶檯子」,井將徑山寺的「茶宴」和「抹茶」製法傳播到日本,啟發和促進了日本茶道的興起。我國宋代時就已有阿拉伯商人定居在福建泉州運銷茶葉;明代鄭和下西洋,茶葉也隨著銷售到東南亞和南部非洲各國。明代末期,公元1610年荷蘭商船首先從澳門運茶到歐洲,打開了中國茶葉銷往兩方的大門。

  說到底,喝茶喝的不僅僅是杯子裡的茶,更是一種淡然的處世態度,一種人生哲學,人生就像茶,入口苦澀,細細品味才能留住最後的醇香,唐代的劉貞亮曾著飲茶十德,「以茶散鬱氣,以茶散睡氣,以茶養生氣,以茶去病氣,以茶樹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