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8 01:42:21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渴望
內納爾多·貝托魯奇的《末代皇帝》是一部十分憂秀的反應溥儀一生的影片,它聚焦於溥儀的一生,講述了溥儀作為末代皇帝和中國公民的悲哀和渴望。
導演十分注重畫面的設計和剪輯,因此這部影片在情節的發展和連接中總會以相同或相似畫面的過渡為主,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將他人與皇帝的處境做了一個鮮明的對比,從而凸顯出皇帝不易的一生。
溥儀自小便離開了父母,作為皇帝住進了那個高牆大院的皇宮,與成百上千個下人生活在一起,這對於一個還是孩子的溥儀來說,他本應該享受的親情被割裂了,所謂的住所並不是自己心中的那個溫暖的港灣,對自己言聽計從的下人也並不是自己所想要的陪伴,自此回家成為了他的一個渴望,出去也成為了他最想要的自由。
當他逐漸的長大,他開始渴望獨立,渴望能夠擁有更多的掌控權,可以自己決定誰來陪伴,然而作為少年皇帝他並沒有這個權力,在這個時期他似乎忘卻了自己對皇宮外面的追求,並且在下人的教導下懵懂的認為作為皇帝的自己是不能走出皇宮的,這個時期的溥儀是十分被動但又似乎沒有什麼渴望的。
太妃因為對阿毛的嫉妒和齷齪的想法,將阿毛遣送出宮,這個時候的皇帝只是無助的哭泣卻完全沒有辦法進行反抗。就這樣,他在這些封建的教育下迎來了來自西方的老師莊士敦,自此他對於外面世界的渴望又被點燃,並且有了實際性的反抗,雖然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作為末代皇帝,在自由民主社會的大環境下,離開這個將自己囚禁多年的故宮讓溥儀變得害怕但似乎又有些雀躍。
溥儀終於離開了皇宮,並且和自己的妻子在天津生活了七年,他應該也是有著復辟自己大清帝國的渴望,也有著萬人之上的追求,同時他也很矛盾,因為他和妻子婉容對於西方自由文明的嚮往使他又對從自己手中失去的帝國失去興趣。但是看著自己的良師益友和自己的第二個妻子都要離開自己,逐漸的失控感亦或是作為末代皇帝獨有的感覺讓他開始變得迷茫。
不論怎樣,最終他還是走向了復辟的道路,投向了日本人的圈套,即使他知道這是一個圈套,但是他卻不認為這是一個叛國的舉動,在他眼裡他便是一個國家,自己沒有放棄自己的帝國那麼也便沒有叛國這麼一說。
作為有著新時代思想的皇后婉容,她對於自己丈夫投靠日本並成為他們控制東北的傀儡滿是失望,又無計可施,同時兩個人在生活中的背離也使她變得孤獨和壓抑,一種放縱的渴望和作為皇后的莊重使她變得扭曲並且面目全非,兩個人開始逐漸背離。溥儀再一次面臨著失去。
作為偽滿洲國皇帝的溥儀最終還是復辟失敗,並且被關押了十年,十年讓他學會了獨立,或許是這樣,還有平等的觀念,這個時候的他,會有什麼樣的渴望導演並沒有明確的回答,溥儀在這個時候,身份是如此的尷尬,當他開始接受自己的新身份時,舊臣卻還活在另一個時代,當他開始適應被另一個場所囚禁時,他似乎已經放棄了渴望,所以,十年之後,五十多歲的溥儀終於被特赦,他回到自己曾經居住的地方觀看,別人已經將他遺忘,他的渴望永遠都是失望,年老的他放棄了反抗,沒有渴望只有接受,因為這不是自己的原因,這是時代的選擇,沒有哪個人的力量可以阻擋時代的進程,末代皇帝也同樣如此。
昏黃的色調是對一段歷史的感性回顧,它不冷冽,甚至有著對溥儀動盪一生的憐憫。除去他末代皇帝這個尷尬的身份,他和普通人又有哪些不同呢?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