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30 09:42:55
看之前百度了一下,結果一不小心被劇透了,帶著先入為主的觀念去看,看到哥哥帶著妹妹一路作死。
戰爭帶來的巨大改變讓哥哥和妹妹一夜之間喪母,在戰爭模式下,絕大多數人都改變了自己的生存方式,選擇最適應的方式活下去。哥哥前去投奔姨母,結果被各種嫌棄,終於哥哥有一天忍無可忍要搬出去了。
任性不是不可以,要看有沒有條件。妹妹可以撒嬌,是因為她有一個好哥哥,哥哥不能任性,因為他無人依靠。
在戰爭的條件下,給人的容錯率是很低的,人們全都在竭盡全力地活下去,如此尚不能保證在戰爭結束後還活著。那位老農面對哥哥的請求一語道破:「我們自己活下去尚且困難,更不要說幫助你們了。」
再來看看哥哥過的是什麼生活,陪妹妹去嬉戲,找好吃的,抱怨,任性。
他還活在未發生戰爭的時候。他活在夢中。
哥哥搬出去後,很快坐吃山空,然後在自然中找吃的,然後偷竊,然後取錢……
他從來不肯接受姨母給他提的建議。姨母為人確實不好,但她指出的路是正確的,唯有勞動才能活下去,唯有幫忙才能活下去。不勞而獲只是一時的美夢。
哥哥因為可憐的自尊心到死都不願低頭。
真的想扇他一巴掌,告訴他:「如果低一低頭就可以活下去,為什麼不?我請你千千萬萬不要放棄這種機會!」
哥哥的生存方式是從外界獲取,而不是從自身獲得。
馬克思說,勞動創造人類,一點沒錯。
再來說媽媽的死,媽媽的死和哥哥妹妹的死其實很具對比意味。
媽媽是在防空洞中被炸,悲慘地死去;哥哥是因為不肯改變另一種生存方式,任性地活。一者明明完全依照最正確的生存方式,但因為身體有病而被無情淘汰;一者不肯改變,還活在夢中,與現實格格不入,最終死去。
這讓人不禁感覺,活著,按最正確的方式活著,拼盡全力地活著,才能夠熬過去。
才能夠不被戰爭淘汰。
姨母雖則偏心,但她確確實實地按照最正確的方式活著,她苛待哥哥和妹妹,可她自己喝的不也是稀粥嗎?在她的心裡,固然有親疏之別,更多的恐怕是,勞動才能享用最多,不勞動挨餓也無法抱怨。
在戰爭中活得如此夢幻的哥哥,只顧眼前的溫飽,看不到以後的挨餓。
活在象牙塔中越久,名叫現實的暴風雨來得更猛烈。
哥哥還是個孩子。
妹妹更是個孩子。
可是戰爭不會管你是孩子還是成人。不論你是誰,身份如何,在戰爭機器面前全都不值一提。
在戰爭中,平民要做的只有一件事。
活下去。
活下去。
活下去。
因為飢餓、疾病和死亡會同等地造訪每個人。
悲哀啊悲哀。
我從看到「早知如此」的劇透時,一直沉浸在「何必當初」的憤惋中。
如果哥哥聽從了姨母的勸告,拼盡全力地活下去,最終仍是身死,那才能夠叫做悲劇。
然而哥哥的所作所為,說是自作自受也不為過。
我同情妹妹,然而我不原諒哥哥。
他不值得。
他太不該,陪妹妹一起做夢。
劇情的開頭,哥哥死了。人們議論,「真是可憐呀,為什麼要去當兵呢?」
一個巨大的諷刺。
哥哥一直幻想著當兵,死後也被看做是在戰爭中戰死。卻不料,他只是在戰爭過程中,因為不適應這樣的生活而被淘汰的而已。
最後有一句忠告,給每一個人,也留給我自己:當你周圍發生巨變時,請看看你自己是否也發生了改變,如果沒有,請警惕,危險將要來臨。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