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把噗

2017-03-30 23:20:06

「我被偷了兩次」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安娜•穆拉爾特的《第二個媽媽》深得我心,作為一部處女作讓人驚訝。《別叫我兒子》多少帶有這部前作的影子,兩部同樣都在展開對「非正常」家庭的探討。《第二個媽媽》中的保姆成為男孩最親密的「第二個媽媽」,即便兩人身份懸殊;《別叫我兒子》中的兒子回歸原生家庭,卻遭遇了親情與性向的認同問題。

這裡出現了「替換」的邏輯設定:親生的不及養育的。對《第二個媽媽》中的法比諾而言,他更願意與瓦爾親近,而不是親生母親;傑西卡更願意與家鄉的養母交流,而不是瓦爾:這是「第二個媽媽」的雙重涵義。這種力量雖然在《別叫我兒子》減弱了不少,但通過加入兒子在性別認同上的危機增強了這種親生/養育的矛盾糾結。如同導火索,對自我性向的認同在保齡球那場戲中終於導致了父子間的矛盾激烈地爆發出來。這似乎是安娜•穆拉爾特一貫的劇作方式,《第二次媽媽》中母親踏入泳池四處尋找信號向女兒祝福的場景直接催人淚下。

問題在於,《別叫我兒子》過於簡單平直的劇作邏輯,會讓人覺得是太過「虛構」。兒子是被偷的這種戲劇點是直接揭示出來的,而未做任何鋪墊;同時,兒子在親生與養育的兩難抉擇也著墨太少,這本是可以濃墨重彩的地方。再加上對青春期少年性傾向的前設,更加劇了整個故事的討巧。似乎只是為了展示最後一幕戲劇衝突中那句台詞「我被偷了兩次」帶來的高潮,才設置了這麼多直線發展的資訊點,而並沒有深入對人物心理的刻畫。

從此點上看,處女作《第二個媽媽》要比這部《別叫我兒子》好很多。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