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惡女訂製服--The Dressmaker

裁缝/恶女订制服(台)

7.1 / 42,878人    118分鐘

導演: 喬瑟琳摩浩斯
原著: 羅莎莉漢姆
編劇: P·J·賀根 喬瑟琳摩浩斯
演員: 凱特溫絲蕾 連恩漢斯沃 雨果威明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BlackSheepWall

2017-03-31 01:02:35

惡女復仇記?怎麼可能,其實女主本質還是個傻白甜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了網路上很多人對於這部片的評價,有認為肥溫最後沒有大開殺戒感到不爽的,有莫名錘弟和瘋媽媽結局的,對此我也想聊聊我個人的看法。以下內容涉及劇透請謹慎觀看!



---------------------------------高能劇透預警--------------------------



     《裁縫》講訴肥溫飾演的女主Myrtle Dunnage在幼年時,因為涉嫌殺害鎮長兒子而被強制送離小鎮,又在成年後,成為一名才華洋溢的女裁縫回到小鎮與這裡的人和事發生的種種故事。對於Myrtle的童年經歷,導演給了相當有限的片段,但即使只是寥寥幾個鏡頭,不難看出,Myrtle童年雖然飽受鎮裡人的歧視和欺負,她的內心並沒有因此變得灰暗,甚至從她對老師和Gertrude求助中,可以理解為其實她並沒有放棄得到小鎮裡的理解。
我自己梳理了一下故事的時間線可能是這樣:年輕美貌的Molly未婚生下女兒Myrtle,儘管小鎮的人對Myrtle父親身份的猜測半知半就,但她們都不約而同地對Molly母女報以最大的惡意。小小Myrtle在這種環境下逐漸長大,小小年紀的她卻早已感受到小鎮居民對她母親連帶對她滿滿的惡毒。不幸的是,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學校中的小夥伴們也經常霸凌Myrtle。而老師Beulah不僅不阻止這些情況,反而縱容鎮長之子Stuart縱情欺負Myrtle。而在又一次小夥伴藉機欺負Myrtle中,縱使Myrtle艱難地躲過他們的追捕,但還是在雜貨店之女Gertrude的背叛下,被Stuart單獨抓住。只是這一次沒有小夥伴的幫忙,縱使Myrtle在Stuart的威脅下不敢動彈,可是驕縱任性的Stuart卻重施鬥牛把戲,卻因Myrtle下意識躲避而直接撞向牆壁,扭斷脖子身亡。也許是不敢睜開眼睛,也許是過於害怕導致小小年紀的她封閉了對這一段的記憶。即使這件事並不是她的錯,但聞訊而來的老師Beulah武斷地將Stuart的死怪罪在Myrtle身上。在鎮長的脅迫下,警長被迫送走了Myrtle,於是時間飛快流逝,成年後的Myrtle化身美麗聰明的巴黎著名女裁縫,Tilly Dunnage回到小鎮,肥溫登場!時隔數十年的母女重逢並不如想像中般感人,母親Molly似乎不記得肥溫但卻又大聲斥責她是殺人兇手。而在一場球賽中,肥溫一身紅衣,風情萬種地高調出現在所有鎮民眼中,還成功地幫小鎮贏過競爭對手和點亮Gertrude找她定製衣服的希望。當晚,肥溫以此為交換,成功了解到當初正是因為Gertrude的背叛,才讓她被已經去世的鎮長之子Stuart找到。但肥溫還是為Gertrude設計了驚艷四座的禮服。此時Molly也了解到女兒回來的真正動機其實更是為了獲得小鎮人們的認可,和找回當年的真相。於是Molly也不再對肥溫裝瘋賣傻,默默支持女兒這個愚蠢的期望。中間肥溫還收穫錘弟飾演的Teddy的愛戀和成攻擊敗完成夠不上對手的Una的挑戰。但在Gertrude的婚禮上,鎮長夫人大聲呵斥肥溫為殺人兇手,好不容易在小鎮面前樹立的形象瞬間垮塌,失落的肥溫在鎮民的冷漠和得知鎮長竟然是自己父親的打擊中,想要逃離小鎮,但錘弟幫肥溫成功回憶前當年的真相。原來錘弟的弟弟,Barry一直都知道真相,但是因為智商略低,所以他的話一直不被相信。一直受傷的肥溫終於接受了錘弟熾熱的心意,可是此時錘弟為了證明肥溫不是受到詛咒而作死,就真的作,死了。WTF,我知道很操蛋但就真的突然死了,然後錘弟一家就走了。肥溫很受打擊,然後媽媽突然腦中風掛了...對就是那麼快突然掛了兩個,呵呵感受到導演滿滿的惡意。此時隨著鎮醫因果循環的報應,肥溫為緩解鎮醫夫人手指的創傷而製作的大麻蛋糕被發現,警長為了補償當年的罪孽,毅然為肥溫頂罪。原來異裝癖的他,一直被鎮長抓到他的把柄。至此,肥溫在乎的人全都不在了,肥溫徹底對小鎮的所有人失去希望,這時隔壁劇團的人找到肥溫希望她可以幫他們製作戲服。原來這是Molly在去世前為她找的重啟資金。果然知女莫如母,縱然知道肥溫的才華在這裡只會被浪費,這麼多年來的接觸,早已了解到鎮民們的本性惡劣怎麼可能會被輕易改變,但縱使內心早已千瘡百孔,她還是不想粗暴地破壞女兒的希望,同時也在女兒親歷這些令人作嘔的失望後,最後一次幫她找到再一次站起來。在告訴鎮長夫人當年真相後,肥溫毅然收拾東西,準備離開這裡。最後一把火,帶走了肥溫童年遭受的委屈,帶走了肥溫心中愛著和懷戀的那些人那些事,帶走了肥溫對小鎮最後的希望。
本片給我的感覺,首先演員的演技非常出色,老戲骨雨果·維文飾演的警長為我們帶了了毫無距離感的角色體驗。你絕對無法想像這個外表正派,內心風騷的異裝癖警長,竟然是那個身手矯健,手刃腐敗的V;那位瀟灑大氣的精靈王。雨果·維文把警長的正直,他受人脅迫的罪惡感,他極力掩飾的內心真實渴望演得淋漓盡致。最難能可貴的是,他並沒有通過一種娘娘腔的方式,去詮釋警長異裝癖的一面,因為作為一位警長,這種極力掩飾的真實一面,自然不會以這麼浮淺的形式流露出來,畢竟他平時稍掩飾地不好,就有可能被發現撤職。
錘弟和肥溫可以說是完美契合了角色的定位,肥溫自不必說,以她的演技,這種表面極力強大,內裡敏感脆弱的女性詮釋起來早已是輕車熟路,而錘弟的戲份本來就偏向男花瓶一類,只要他好好用他漂亮的藍眼睛深情地看著女主,他的工作也就完成大半了,剩下就是好好脫衣服為觀眾和肥溫母女發放福利。
而飾演母親Molly的朱迪·戴維斯,不得不說真是讓人佩服地無體投地,她的戲份並不多,甚至角色的交代可能還比不上錘弟的詳細,可她愣是用自己的演技,透過肢體,讓觀眾了解更多關於Molly的細節。從一開始對肥溫的不理睬以及想通過刺激女兒自己已經完全忘記她而讓肥溫離開小鎮。這裡朱迪的細節表達地非常到位,並且這裡的劇情細節也十分值得細品。母親不認女兒,不是因為她不愛她,而是像她後來交代的,即使女兒離開自己有撕心裂肺之痛,她也絲毫不希望女兒回到這個每個人都如螞蟥般自私自利的小鎮。於是她努力通過表面排斥,甚至戳女兒痛點,希望肥溫心死離開。但一來肥溫輕而易舉地識破母親的偽裝,二來肥溫此番回來除了回到母親身邊,更是希望能通過自己的才能獲得鎮民的認可。都與這群垃圾生活了那麼多年的母親怎麼可能不知道女兒的希望只是痴心妄想。但她還是任由女兒浪費自己的才華在她們身上,於是她不在和女兒裝傻,也為了女兒再次和鎮民們打起招呼。只是當女兒在Gertrude的婚禮上徹底明白自己無論如何都無法改變這些人,還知道自己的父親竟然就是那個狡猾不負責任的鎮長時,她再次向肥溫點明,這個地方根本沒有改變的希望,你根本不應該回來。終於幫女兒立下離開這裡的想法。只可惜造化弄人,錘弟意外逝去,肥溫再一次失去希望。此時母親終於放下偽裝的冷酷一面,因為她知道女兒現在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只有她了,為了更進一步的鼓勵女兒重新振作,母親甚至還主動走去小鎮和鎮民打交道,以此刺激女兒的鬥志和讓她更加看清小鎮人民的醜惡。最後有點宿命論的感覺,可能是母親知道自己大限將至,可能是劇情此時必需要讓肥溫徹底放下對小鎮的牽掛,母親在最後幫了女兒一把後也離她而去。至此,徹底幫女兒完成轉化,還不忘囑咐好友嗑藥要謹慎。正如母親最後對閨蜜說的話一樣,她們都不像我們一樣知道所受的痛,所以她讓女兒切身體驗這種痛,讓肥溫徹底覺悟。
對瘋媽媽Molly最為印象深刻的一段應該就是當警長為肥溫送包裹,母親下意識想起當年女兒被強制送走的痛苦回憶,從朱迪的演繹我們就能看出,這段經歷對這個堅強的母親是多麼大的打擊,即使過去那麼久了,只要看到類似的場景,母親仍然會下意識地想以微不足道的力量保護自己的女兒。朱迪在這裡的表演層次簡直驚人,不到一分鐘,把那種潛在的不安,回憶起過去突然的脆弱,無力,心痛,然後到發現自己誤會後迅速收住情緒,並努力回到自己一向保持的強大和瀟灑。這段表演幾乎沒有台詞,純粹靠肢體動作和表情,那段轉瞬而逝的脆弱流露和收回地非常自然和具有說服力。短短一段表演已經讓人覺得瘋媽媽這個形象原比錘弟這個男主更有層次。而母親那種堅強地令人心疼的強大人設,結合影片中給的線索,和幾次與其他鎮民的交流中,不難理解到都是基於對鎮民的失望所形成的自我保護。
雖然影片後期的節奏可能突然有點偏快,但我覺得這些劇情前後其實都是有伏筆和交代的,很多人都覺得錘弟和媽媽掛得有點莫名其妙,但其實錘弟的作死情節和媽媽的退場老實說都有提到,錘弟喜歡跳穀倉作死自不必說,母親的中風與其說天災,醫生的漠然和不作為更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而母親前期也有言語諷刺醫生的鋪墊,所以即使略神展開,但我覺得這部影片的劇情還是比較重細節和邏輯的。
其實很不喜歡台版的譯名,惡女訂製服,和一些劇情梗概,low穿地表不說,女主除了開頭說了句我回來了混蛋們,和最後放了把火,她還有做什麼類似復仇的事嗎?拜託,她回來的做的事都堪稱活雷鋒了好嗎,幫混蛋們做衣服,似乎還是自己賠錢做,只為能博得她們好感。把這群春姑的外表打扮的那麼光鮮亮麗,儘管她們的言行無法獲得絲毫改變。這樣的女主,根本就是懷著一顆普度世人的傻白甜好嗎,不要看著肥溫畫著烈焰紅唇擠出雪白乳溝就以為這是時尚女王回鄉屠滅刁民的復仇記!而且從結局來看,鎮長死在夫人手上純屬咎由自取,但這種果報其實也不是肥溫的過失吧,甚至這可以說是鎮長夫人本來就性格扭曲的復仇吧,肥溫只是不想自己再背殺害鎮長之子這口大鍋了。
至於肥溫真正意義上的復仇,比起很多女性復仇的電影,也許顯得太過慫了,不帶一絲血腥,只是燒燬她們的房子。但其實從深遠角度來看,肥溫本身離開小鎮生活,是絕對沒問題的,甚至可以說是只會更好,不會更差。肥溫飾演的女主聰明獨立,一手剪裁絕活更是在哪裡都不愁吃喝。可反觀小鎮裡的那些人,除了威廉和他的母親,其他人連城都可能沒出過,恩將仇報的Gertrude的驕傲顯然就來自她家是鎮裡唯一的雜貨店,所以她可以肆無忌憚地對Molly抬高價錢。鎮醫,鎮長,老師,他們驕傲的本錢都源自他們是這個小鎮中無可替代的地位,可是出了這個小鎮呢?那點三腳貓功夫就正如那個無能的裁縫Unna一樣被更大的世界無情碾壓罷了。肥溫這一把火,徹底把他們的安逸圈燒掉,逼他們不得不走到外面的世界來——當然他們也許還會繼續自欺欺人地留在這堆殘骸中——那可以預想,失去這些身份,還身無長物的他們,抱著這種根生蒂固的惡劣性格,小惡猖狂,大惡畏縮,終會被真正的惡人好好收拾。當然,這些也和肥溫無關了。她擁有改變她人外觀的能力,卻永遠不可能改變人的本性,不過是讓她對人性的了解更加深刻罷了。
該片不可置否是一部很典型的大女主戲,裡面出色的角色幾乎都是女性角色,母親和女兒這一對自不必說,村姑Gertrude的大改造相信給了很多微胖女生更多的自信,老師的封建刻薄,威廉母親的裝腔作勢和Una的浮淺張狂都完美地體現了這個小鎮的群像。雖然肥溫最後並沒有大肆報復,但我覺得該片的主題還是很明顯地囊括了女性崛起這一深刻命題的。本片的女主肥溫自身本來就很強大,但她確因為童年的經歷而想屈從而獲得鎮民的認同,母親molly明明早已深刻體會鎮民的無可救藥,但她卻還是選擇讓女兒親身感受。女性擁有選擇柔弱的權利,不是一定要強大到毫無弱點才是真正的女權,現實生活中無論男女,都會有自己脆弱的一面,都會希望自己有一個人可以依賴,也會盲目地去從眾。只是肥溫通過極端的經歷使自己徹底覺悟,但我相信她仍不會放棄追逐愛情,她知道自己其實才是一個更好的人,並不是她不正常,而是這個小鎮都陷入一種病態。這種強大的自我認知,正是現代女權真正強調的。女性應該有自己的認知,而不是像劇中的老師和威廉母親一樣,同樣是女性,卻把直男癌的觀點強壓在其他女性身上,其實很多時候,迫害女性的角色,往往是由另一群女性。本片肯定了肥溫追求愛情,表露脆弱的一面正是我最喜歡的地方,強大如母親Molly,堅強的外表不知是經歷多少次心碎才能形成,也會被突然地過去回憶,壓得透不過氣,那麼為何肥溫作為新女性的代表一定要一個人扛下去呢?女性不應該被是做男性的附屬品,但如果女性偶爾想躲在愛侶身後,這種做法實在不應視作恥辱。現代很多被稱為「女權婊」的激進分子們,總是呼籲女性一個人足夠強大,並不需要男人,但其實這就和你們所不齒的「直男癌」,都在一味否定男女平等的觀點,走向另一個極端罷了。
其實三刷本片我一直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想和大家討論一下,最後肥溫放火,是在所有存有善念的鎮民都已離開小鎮,包括母親的閨蜜Irma因為毒癮被療養院帶走,錘弟一家在錘弟掛了之後就搬走了。但其實雜貨店夫婦雖然沒做什麼表面的善事,但在錘弟死後,鎮民都在議論肥溫時,兩夫婦不僅沒有加入討論,反而神情厭惡地看著他們;而在母親Molly中風倒下後,也是雜貨店妻子第一時間趕過去呼喚丈夫進行救助。可是最後很明顯,他們的雜貨店還是被一把火燒了個乾淨。不知道導演想用他們的女兒Gertrude諷刺他們的偽善還是怎樣,畢竟我覺得從Gertrude小時候僅因為嫉妒Myrtle的美貌就出賣她的這種扭曲內心,很難不說是和家庭教育毫無干係。
PS,Bgm可以在QQ音樂聽了,實在太棒。
https://y.qq.com/n/yqq/album/000jkI3u4bDrYV.html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