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3 06:36:52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14/8/29初看
17/4/2更新
隔了幾年書里劇情都忘掉的情況下再看是有好處的,不談改編什麼的,這本身就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節奏、表演到位。同樣是一男一女,同樣是看似不近人情的天才+大腦轉得慢卻一身正義感的助手這種設定,讓我想到legal high。福爾摩斯+華生這種套路,用在偵探題材上總是能把節奏帶得很到位。相比如果柯南道爾身在現代,肯定也會把華生寫成女的吧,哦呵呵
另外有一個想法,石神這種天才,就因為要照顧母親,便沒有了在社會上的位置,然後走極端,這種設定在日本和中國都很吃得開,大家紛紛表示夠絕望也夠同情兇手。這讓我想起《心理罪》一類的仿東野小說,許多兇手也是一樣的套路。
為什麼這種套路瘋狂吃香呢,我有一個想法就是中日社會的僵硬性
不管是什麼社會都有一個主節奏,但是中日國家的主節奏對每個人的影響性是無窮大的,社會保障的缺失,沒錢養老的恐慌,主流觀念強大的壓制力量等等使我們跳出這種節奏的代價變得無比之大。
批判社會什麼的不是重點,我想說的是石神其實是一個很有希望通過主節奏得到巨大收益的人,可卻因為一些他自己無法改變的原因人生轉了一個巨大的彎,他的生活也因此變得黯淡無光。我不知道其他文化是怎麼樣,在中日這種人無疑可以獲得巨大的同情。
常說日本作品寫人性寫得真實,現在的我,覺得是因為社會的枷鎖太重,不得不挖掘內心,把所有可能的災難(現實或是心理)都預設出來考驗自己在各個環境下展現的人性。
結尾石神的那段大對白,其實很多人心裡都會想過吧(特指中日),為所喜歡的人安排好一切,讓她得到所謂的「幸福」,而小說無疑把這種心情震撼化,得到很好的效果
另外突然想到最近看的紫金陳的謀殺官員 化工篇和警察篇其實兇手也是石神套路,這個套路真的,在這種社會,很好用。。。
感覺三年過後,很難再為這種人性所感動了,而是為這種社會而悲哀,真的,太壓抑了。
只不過想獲得人生的幸福而已,為什麼這麼困難?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