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鐵達尼號--Titanic

泰坦尼克号/铁达尼号(港/台)/泰坦尼克号

7.9 / 1,305,185人    194分鐘

導演: 詹姆斯卡麥隆
編劇: 詹姆斯卡麥隆
演員: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凱特溫絲蕾 比利贊恩 凱西貝茲 比爾派斯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嘿jo

2017-04-04 09:44:27

鐵達尼號20週年紀


適值2017年北京電影節鐵達尼號20週年重映之際,一種吟唱在我腦海中突然響起,這是來自於海和天堂的聲音。來自於兩位分別叫做james horner和sissel Kyrkjebo的人。

      通常都說,一部電影配樂的好壞,在於當你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是否還能清楚的記得並不由自主的哼唱出來,目前為止我喜歡過很多電影的配樂,或磅礴、或低婉,或歡樂、或哀傷,也因此喜歡上它們的創作大師,但是真正能讓我認為電影和配樂的存在應該倒置的,或者說電影似乎是為了配樂而生的,只有兩部電影,1997年的《Titanic》和去年的《la la land》,當然作為一部歌舞片,愛樂之城並不足以感動我,而且全片的配樂都是在相同的旋律下進行著Reprise,正是這種重複讓它的配樂深入頭腦的同時缺少了些經典潛質。但是,,當鐵達尼號一開始sissel的吟唱響起的時候我就已經跪了,當別人提到泰坦尼克時,在我心裡響起的不是Celion Dion的my heart go on,而是霍納的海洋之歌和Rose的主題曲,也因此我成了霍納的粉,並喜歡上了蘇格蘭風笛。

       Titanic was called the ship of dreams,and it was,it really was.
       人們建造了這艘巨大的豪華遊輪,於1912年沉入了海底,後又有卡梅隆在1994年拍攝了這部電影,鐵達尼號謳歌了愛情,講述了災難,當然災難是真實的,Jack和Rose的愛情只存在與電影裡,當老年Rose回憶起這場災難的時候,她說到了夢想之船,亦或是夢之船?沉船對於辛存的Rose來說就像一場夢,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卻是一艘載滿了夢想的遊輪,還記得和Jack一起贏船票上船的那位,夢想著去美利堅成為一名百萬富翁。
        「an hour,two,at most」,僅僅兩個小時,一艘巨船所在的海面從平靜回歸了平靜,唯獨是失去了航行的蹤跡,你如果問我鐵達尼號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愛情?災難?人性?不,我會告訴你,Titanic was a ship of dreams。

       You jump,I jump.
       我再也沒有看到過任何的愛情故事要勝過這部電影了,jack在甲板上對rose說:「i see you,你不會再尋短見了」,這句話的潛台詞是:因為你遇到了我,從今天起我不會讓你尋短見。電影裡穿插著互相的拯救,jack勸說了跳海的rose,並幫她保守秘密;rose幫助晚餐時被潮笑的jack化解尷尬並宣揚他的優秀;jack帶rose參加了一場真正的party;rose不顧生命危險解救被困的jack;jack用生命守護了rose。我之所以愛這部電影,是因為我看到了一個不去詮釋愛情是什麼的愛情故事,誰可以告訴你愛情究竟是什麼,nobody,但是當你真的處於一段愛情之中,就像jack和rose一樣,you jump,i jump。
       電影的最後,Rose說她的人生被Jack拯救了,in everyway that life can be saved.當鏡頭掃過Rose床邊的老照片時,一張張的照片真的是瞬間引爆了淚點,她做到了向Jack承諾的所有事,包括像男人一樣騎馬。
      
       Wait to die,Wait to live,Wait for an absolution which would never come.
       我曾經在網上了解過真正的鐵達尼號,影片裡敘述的大多都是真實的,演奏到最後一刻的樂隊,堅持要死的體面的紳士大亨,慌亂中遵守秩序的男人們,心懷愧疚的造船師和船長,三分之一的救生艇以及於2千多人中活下來的705個人。誰需要救贖?誰又能獲得寬恕?其實在這種災難面前,無私高尚,自私亦無罪,既然已經決定了只能有三分之一的人活下來,那這活著的人就註定了要負重前行,你可以請求任何人的寬恕,只是這種寬恕永遠都不會到來罷了。
       鐵達尼號絕不僅僅是一部愛情電影,據說正是因為真實的鐵達尼號沉沒,國際通用的海事安全規則才修改了規定:救生艇必須能容納船上的所有人員。所以,整個人類都在負重前行,災難才能給人以警戒,電影確是要讓人回顧。

       Women heart is a deap ocean of secrets.
       沒什麼,就是覺得女人不能相信啊~~~~~~~

   

       ---------鐵達尼號20週年紀念,並紀念逝去的james horner。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