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魔境夢遊:時光怪客 Alice in Wonderland: Through the Looking

爱丽丝梦游仙境2:镜中奇遇记/爱丽丝镜中奇遇记/AliceinWonderland:ThroughtheLookingGlass

6.2 / 124,593人    113分鐘

導演: 詹姆斯波賓
編劇: 琳達沃爾夫頓
演員: 蜜雅娃絲柯思卡 強尼戴普 薩夏拜倫柯恩 安海瑟薇 海倫娜波漢卡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波江座-117

2017-04-05 07:43:08

穿越時空的「愛麗絲」和她的仙境


這篇文章並不是對這部電影的觀後感,而是筆者在再度重溫這部電影后,結合多年來沉迷並接觸了眾多以愛麗絲為題材的文學作品的經歷而得到的一些啟發。距離《愛麗絲夢遊仙境》問世已經過去了兩個多世紀,恐怕連路易斯卡羅爾自己都想不到,他因一時興起而為三個小女孩創造的這個短短的故事,會如此頑強地穿越時空的滾滾洪流,時間不僅沒能衝散它的魅力,反而如同大浪淘沙一般,將它打磨的得更為耀眼動人。

在1864年卡羅爾完成初稿,1865年成書正式出版後,這個顯得與當時流行的任何童話故事都完全不同的「荒誕童話」就迅速得到了上至英國女皇,下至布衣庶民在內的世人的關注和追捧,在此後的兩百多年裡,愛麗絲與她的仙境也從未真正淡出過人們的視野,而是不斷被從無數個角度解讀著。有人認為它涉及了精密的數學和哲學原理,有人痴迷於其中精彩絕倫的文字遊戲,有人從作者喜歡拍攝少女的裸體以及他和里德爾一家之間秘而不宣的故事推定他有戀童癖好,也有人認為書中荒誕不經的各種描寫都是他沉醉大煙之後的產物。就這樣,愛麗絲和她的仙境就這樣作為一個文學符號在無數的同人作品中不斷傳承與進化,直至今日依然散發著驚人的生命力。可以說從文學史的角度來看,沒有任何一部「童話作品」能夠擁有和《愛麗絲》一樣高的地位和影響力,也沒有任何一部童話作品能夠像它一樣廣泛而深刻地影響全人類。

那麼愛麗絲為什麼會取得如此成就,它這兩個世紀來又經歷了怎樣的改變呢?

首先,從本質上說,和所有「童話」一樣,愛麗絲並不是一部真正面向兒童的文學作品。無論是格林還是安徒生童話,這些作品其實都是大人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妄議孩童的喜好而誕生的作品,也是家長們擅自認為對兒童的成長有好處而選擇傳播的作品。而孩子們,正是本著對家長的盲目信任和模仿而將這些故事傳播下去。尤其是在文學作品遍地生花的現在,這些缺乏故事性的童話對孩子們的吸引力正迅速減弱。至少在我小的時候,喜歡聽這些故事純粹是因為喜愛那睡前的美好時光而不是因為這些故事本身足夠吸引人。真正的能為兒童所喜愛的童話作品,有且只有可能由一個心理年齡是真正的兒童的人創作出來,而這種作品顯然是大人們所無法接受的,因此這些成年人自我麻痹,自我感動並試圖讓孩子們也從中學習到人生道理的充滿功利性的故事就被掛上童話的標籤而流傳於世。

但愛麗絲與其他童話故事又有著極大的不同,或者說它並不該被劃分到「童話」中去。卡羅爾創造的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故事,一段簡單的冒險,而是一個完整的世界,即整個wonderland,而這也是它為什麼能經久不衰的原因之一。一段王子與公主的故事,或者一個勇士探險的故事終歸是有邊際的,引申太多就會整個崩散掉,或者變成一個全新的東西。而一種世界觀卻是可以不斷充實和完善並保持其精髓的,就像國畫,留白足夠多,因此也方便後人們添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想像,並最終實現一種舊瓶裝新酒的效果。比如東方、愛麗絲、漫威宇宙和中土世界。而且與另外幾個例子相比,愛麗絲的世界觀更是具有驚人的適配性。愛麗絲成書於維多利亞時期,那是人類歷史上最為重要的時期之一,作為工業革命的開端,古代與現代的交點,這個時期濾出並繼承了大部份古代文明的精華,也開創了大部份現代社會的根基。因此這個時期誕生的文學作品都具有很強的適應社會變化的特性。所謂「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很多後來的作品都能在這個時期的作品中見到雛形。而愛麗絲本身的幻想氣質,也為很多題材提供了創作空間,比如蒸汽朋克,雖然原著中並沒有提涉及到,但很多愛麗絲的同人作品中都出現了蒸汽朋克的身影,因為他們實在是太相配了。還有維多利亞時期的服飾,建築風格,語言習慣等,都一直被人們追捧和傳承著,也深刻影響了現代人的審美觀念。但是為什麼同一時期的《格列佛遊記》,創造了更多風格迥異的世界,卻依然沒能取得和愛麗絲一樣的成就呢?因為它太過複雜,牽扯了太多成人的要素,政治,爾虞我詐,而愛麗絲畢竟是寫給三位小女孩的,而人類向來都更喜歡簡單的東西。

另外這個故事中作為主角的「愛麗絲」也與其他童話中的主角不同,作者對她本身著墨很少,更多的起到的是一種旁觀,而非影響和決定劇情的作用,因此後人也能更方便地對她進行重塑。總的看來,愛麗絲這個人物幾乎可以反映兩百多年來人類對「少女」這一形象的觀念的轉變。基於作者所處的年代和他那並不是很純粹的創作動機,愛麗絲一開始是具有明顯的符號象徵的,代表著典型的男人對天真無知的少女的印象:對世界充滿好奇,同時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很容易收到外界的影響和改變,但是這種印象隨著女權主義的深人人心慢慢變化著,比如迪士尼的三版動畫電影和兩部真人電影中,愛麗絲作為一名追求探險和自由的獨立而堅強的女性的形象越來越豐滿,而再往後,隨著近年來黑暗的風格逐步替代了完美的高大上,愛麗絲在很多作品裡更是被賦予了復仇者的形象,如愛麗絲瘋狂回歸、愛麗絲之棘等,順便一提,玩的次數越多越感覺到,愛麗絲瘋狂回歸已經遠遠不止是一部遊戲,而更是一部偉大的藝術品。這種變化實質上也代表了越來越多的權益受到侵害的年輕女性對這個男權社會的反抗,愛麗絲這個符號就是這樣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被賦予越來越多的含義。

就這樣,卡羅爾筆下的奇妙的愛麗絲穿越了人類一個又一個時代,一直以不斷變化但始終最完美的形象為全世界所喜愛著。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愛麗絲和她的仙境依然會越來越鮮活和多彩,並為人們所持續喜愛下去。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