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怒‬ Anger

怒/愤怒

7.1 / 2,224人    142分鐘

導演: 李相日
原著: 吉田修一
編劇: 吉田修一 李相日
演員: 渡邊謙 宮崎葵 妻夫木聰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一

2017-04-08 10:16:31

我們自己都不覺得自己能夠獲得幸福,所以我們怒不可遏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抱著看顏的心態看了這部電影,第一遍看完時我抱怨它的敘事與人物刻畫的粗糙,雖然情緒鋪陳得很到位,但情節的推進卻不可避免地依靠了過多的衝突與巧合,這一切讓我感到些許做作。

當時我想,所謂的主題無非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這種老生常談吧,又有什麼稀奇。

但第二天我在發獃時回味這部片子,我感到一種很深切的無力感從這部電影的佈局與結構中滲透出來,一口氣將我吞沒。我在那個瞬間突然感受到了這部電影的力量。

與其說它探討的是對他人的信任,倒不如說它挖掘的是現代人內心深處的悲劇主義。

導演刻意地選取了三個邊緣化的人物,一個同性戀,一個風月女,與一個懦弱的孩子。但他們身上卻背負了現代都市最深厚的絕望,那就是悲劇意識。

他們經歷世人的冷眼,故作堅強滿不在乎,卻在內心深處埋下了將自己與世人隔絕的種子——什麼都做好最壞的打算,這是一種自我保護,也是一種妄自菲薄,把最壞的結果想好,這使得他們在追尋幸福的路上不至於太過受傷。

但這一切卻最終把他們塑造成了希望獲得幸福卻又不相信自己能夠獲得幸福的人。

這幾乎已經是最可怕的都市病。資訊的爆炸、交流的便利,讓我們每天獲得的體驗十倍百倍於以往,所得到的快樂與失望也十倍百倍於以往。但人心就是這麼奇怪,快樂的體驗總是不及一次傷害來得刻骨銘心。很可能我們在二十多歲的年紀已經承受了過去的人一生都不至於遭遇的心碎。

故事選擇這三個典型,披上懸疑的外衣,恰恰說明著我們為了規避傷害的武器——猜疑與悲觀主義,到頭來是如何把我們隔絕在幸福之外。

三個都是自卑的角色。

妻夫木聰雖然事業小康,嘴上說著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內心深處卻極易受傷極其自卑,因為一點點小事就能夠迸發猜疑的種子。

宮崎葵的角色承受著鎮上人的冷眼,裝作天真爛漫滿不在乎,心裡卻始終不相信自己竟然還有幸福的機會。

至於沖繩線,真相也是個令人扼腕的自卑心魔導致的悲劇。

我們很容易在他們身上看到自己。事到如今已經沒有都市人願意相信簡簡單單的幸福純純粹粹的戀愛了,每一段關係都交雜著心計與計算。我們對一個人的解讀不過來源於行為,不過來源於隻言片語,有多少是偽裝多少是真相?一個人的外在表現可以展現出千萬種可能。

但也毋寧說,對一個人的解讀某種意義上就是一次自我投射,但如前所述,害怕傷害的本性已經讓我們不願意敞開心扉去相信什麼了。所以妻夫木聰才會選擇最不堪的那一條詮釋,也換來了他最後的痛哭。

說到痛哭,本劇宮崎葵的那一場痛哭表現力實在太強,看到她的那一哭我感覺我的心肝都被她的眼淚震成了碎片。

當我們意識到無法讓我們幸福的是自己之後,那該有多絕望。

但他們面臨的問題終究是無解的。人與人就是隔著不可逾越的理解障壁,我們沒辦法要求每個人都化身不計得失的聖母,在當今天下生存,計算是必須的。

只不過,如宮崎葵的角色最終獲得了幸福的可能一樣,我們只能坦然接受彼此殘破的心靈,去原諒那些猜疑與不安,因為那是現代都市的普遍人性。

坦然接受對方對你的不信任,聽起來很悲哀,但也許是我們為數不多的剩餘選擇。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