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2017-04-08 17:09:49

《性,還有自戀,我的眼裡真的沒別的東西了》 自評電影《Detachment》(高能劇透)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寫在前面(Abstract?屁!):
    對這部電影有興趣的人,首先不要看中文譯名,其次不要用英中字典查這個單詞的意思,最後一定要找個好字幕組的翻譯版。否則,你還沒看,就已經預設性的浪費了第一次觀影時間。
    另,本文觀點可能會另很多不學精神分析的人產生不適。
    正文(Key word呢?):
—————————————————————————————————————————————————
    幾天前,有個小朋友給我安利了這個電影,我一看中文名,喲,《人間師格》,這豈不是強行蹭一波太宰治的熱點。後來回過神來,媽的誰知道太宰治是誰(此處為難產的《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的影評默哀一個小時),還不如說蹭個Bryan Cranston的面熟。但是在看完之後跟推薦人聊這個電影,發現我已經陷入了一種不自知的解構的陷阱之中,整部片子只有元素和表徵。
    在我眼裡,片頭採訪式的對幾位從師者的記錄是偏離了影片本身的主題的。因為這幾位最多就是講一講入行之巧合造化之弄人從業之無奈,而這部片子哪裡是講這麼雞毛蒜皮的情緒, 眼睜睜看見的都是理想主義的破滅,性慾的傾注與崩解,追逐死亡的本能。在此,我就拋開所謂的劇情(蘿莉控推出去判刑,想在路邊撿小妞兒玩兒養成遊戲的去買文明6)和文化背景(我完全不懂什麼西方價值觀美國夢和愛倫坡的詩),來嘗試用整套精神分析理論尤其是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來串聯整個故事的明主線。另外,還有一條暗線是Henry作為自戀/自戀型人格障礙的男主,其人格發展的進程,我們用糅合了客體關係理論、自體心理學等多個流派的理論框架來分析其走向。
—————————————————————————————————————————————————
And never have i felt so deeply at one and the same time so detached from myself and so present in the world.
——Albert Camus
     
     在看完電影之後,我略微逛了一下豆瓣的影評區,有趣的是,我關注的兩個部份竟然沒有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得到重視。一個是Henry自開場便鬍子拉碴地做的開場白以及這種如旁白一般伴隨了全片一大部份的畫外音。不管你們如何想我都覺得這種如回憶錄般娓娓道來的場景,簡直就是在做臨終告別。當然,這裡也可以生拉硬拽的把Henry第一次代課時佈置的隨堂essay的主題拿過來做佐證,但是總覺得有點無趣。而外公在養老院狀況頻發的一個月是和Henry代課一個月的時間軸如此完美的重合,只能說「一切都已準備完畢,只等這一個月最激烈的衝突之後迎來死亡」。
     我們都知道,依戀關係(Attachment)最早的提出便是基於對母嬰關係的觀察,同時,母親的影像貫穿了整個影片,也因此引出了電影的主題,哪裡是什麼超脫昇華之流,分明就是對從未完成的Attachment最終變成Detachment的哭訴。而Henry在電影裡表現出的如此精緻的表象之下,隱藏的卻是空洞(hollow)的內心與情感,正如引用加繆的那句話所言,似乎只有這種抽離了自我感知的表象才能真實的存在於這個世界。再聯想第一節課上跟黑人小哥的對話和那隻「empty and has no feeling」的被摔出去的文件包,以及似乎永遠不可能建立的和Ms.Sarah的親密關係(被誤解與學生肢體接觸時Henry的怒吼里都是「你為什麼不理解,為什麼你不能如我想像中完美」),這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大寫的「自戀的人」嗎?我們還會在後面繼續討論這個話題。
     而對母親的性幻想,這條被我視為明線的主題,又是怎樣影像了整個故事的進程呢?
     根據俄底浦斯論的解釋,這種被深深壓抑的指向母親的性慾是絕不允許被表達的,但是很不幸,在一個父親缺位的家庭里,這種弒父的衝動無法產生,自然也沒有了相應的對表達佔有母親的慾望應有的壓力來源。我們看到在影片中不斷出現的母親影像和艾瑞克a影像的交互重疊與閃回,也都是集中於性幻想之這個主題的。當艾瑞克a的出現重新啟動了沉寂已久的對母親的性幻想之時,總需要有什麼力量來對抗Henry想要實現這種幻想的力量。而自始至終沒有出現過的Henry的父親的形象,就理所當然的被外公所取代了。最終,伴隨著外公的去世,將艾瑞克a送走(為了防止與「想像中的母親」亂倫),又在全能幻想徹底破碎(女學生Meredith的無法被「拯救」而亡)同時伴隨著自體性慾崩解而產生的客體愛的退行最終指向了次發的妄想式的重建現實感(影片最後部份在荒涼的教室裡誦讀愛倫坡的作品),最後指向了短暫的自我救贖(回歸到與艾瑞克a的親密之愛)後走向毀滅與死亡。
     在這裡我要講一下我認為這個開放性結局的填充。即,最終Henry講艾瑞克a接回公寓,在親密關係中染上HIV並選擇安樂死或其他方式死亡/象徵性死亡。理由很簡單,因為來自HIV檢測中心的電話中說「請讓她儘快聯繫我們」 。圖片
      
     當然,雖然看起來艾瑞克a的檢測結果是成陽性基本無疑,但是也可能有更為美好的結局。在此就請各位腦補了。
     我們繼續談我的假設,即最終結果指向毀滅。
     首先是明線。
     當母親的影像被艾瑞克a啟動之後,Henry童年的情景再臨,恰如發生在諮詢室裡的移情的產生。一個無力的需要拯救的母親(艾瑞克a)和一個孱弱的需要自己幫助的父親(外公)構成的近乎可以被視作治癒性的環境沒能存在的足夠久。我想如果外公能再活個幾年(這種療愈過程是及其緩慢的),當Henry和艾瑞克a的關係逐漸的發展到一個已經被拯救而獨立和溫婉的母親和得到安撫的暴躁的嬰兒/兒童的交互的時候,整個依戀關係(Attachment)被重新修復性地體驗,或許兩個人最終會奔向完全背離的方向,從而成為兩個「成熟的個體」,迎來一個更有發展性的結局。
     但是很可惜,外公還是去世了,並且是在艾瑞克a和Henry的陪伴下。
     所以,外公臨終前口中的那個Patricia(Henry的媽媽),到底是那個Henry扮演出來送別的Patricia還是那個和自己女兒神似的處於被療愈過程中的艾瑞克a,我們並不得而知。但這又有些無關緊要,因為無論如何,這個老人看到了自己的女兒對自己的諒解,從而再也不用在無話可講的孤寂處境中煎熬下去,撒手而去。這裡,關於外公的記錄本,其實是個很有趣的小tip。在將自己關進浴室坐進的時間裡,外公似乎再也沒有什麼要寫的了(對比艾瑞克a查看一大堆記錄的情景)。似乎他已經早就該離去,只是在等待什麼,或許是能讓自己安心的諒解,亦或是比一如此前的愧疚更加劇烈的刺痛。
     另外,外公的故事其實也是Henry的故事的一個簡版,蓬勃的前三十幾年,「最佳代課老師備選人」的榮光頭銜(雖然我也不知道校長這麼說的時候到底有幾分是真心),無數被挽救的學生,成熟的教學風格和意義豐富的教學內容,足以寫滿那些厚厚的冊子。而最後的枯竭,既是外公那空白的本子,也是Henry送給艾瑞克a的那個精緻的notebook,也是最終荒廢的教室。
     是什麼導致了這種枯竭和蒼白呢?是Henry自戀人格的發展。
     正如我們上一段所講,五顏六色的人生在一個月的代課里遇到了危機。
     在此之前,Henry是全能的上帝,他拯救過無數的學生,又嘗試拯救艾瑞克a,同時還要兼顧給年邁的外公最後的溫情,還有比這更多災多難的人和世界需要上帝的拯救嗎?還有比這種環境更完美得適合自戀滋長的嗎?
     正如我們前面提及的,一個父親母親都缺位的孩子,一種困難重重的依戀關係,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Henry只好學會照顧自己,甚至還要照顧酗酒嗑藥的母親和有些瘋癲的外公。好媽媽和壞媽媽的影像在分裂之後來不及整合,就隨著母親的溘然而逝解離並且越走越遠了。但至少還有外公需要他去拯救。我們甚至可以說,在這樣的背景下,正是外公的存在,才造就了一個優秀的代課老師,一個全能的拯救者。這就很矛盾,似乎我們前文中講「如果外公再多活幾年」和「如果外公早死很多年」都可能會講Henry帶向相差極大的不同未來,雖然這麼說殘忍了點,但是好在這不是《This War of Mine》不用我們決定誰生誰死。
      作為一個自戀人格攜帶者,似乎尋找可被拯救的人是一種本能性的活動,如果一切進展順利,Henry很可能成為一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雖然有些時候可能會莫名其妙的發飆,但多數時候都是溫文爾雅的。此處插一句,有人說在養老院對前台的女工作人員怒飆髒話的時候Henry是被真的激怒了,我不這樣認為。我們可以將其視為一種「欣快的憤怒」,因為最終養老院裡最棘手的「我們處理不了需要你趕快來」的困境還是被Henry「溫情」的解決了。至此,「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的感覺還是作為主體存在於Henry的認知之中的。扭轉一切的因素都是那個看似可愛、大度、成熟、包容的女學生Meredith。(此處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胖子一般都是好孩子,負性情緒的閾值很高。但是千萬別惹他們生氣。)
     拯救過程還算順利,直到被Ms.Sarah撞見在教室裡的那一幕。
     雖然我們都知道,就算Henry給了愛的抱抱也未必能治癒Meredith支離破碎的過去,但是至少不會讓死亡來的如此突然;也如我們上面假設外公的存在與死亡一般。
     Ms.Sarah的誤解讓Henry的自戀性擺盪終於超過了閾限,傾注於客體的幻想在一瞬間破滅。 當然,就算如此,他仍舊能夠嘗試慢慢的調試自己的心態,至少還有畫著笑臉的蛋糕吃,證明至少「《這一切沒有想像的那麼糟》」,至少我要逃離這個不能拯救的地方,舔舔傷口,開始新的上帝之旅了。
     然而,最後一根稻草還是壓在了他身上。
     好像一切都應驗了開頭一個受訪老師的陰差陽錯的從業經歷「我媽就是個老師,打死我我都不當老師,但最終還是當了老師」 。是啊,早知如此,還不如當初被打死。
     故事到此就告一段落了,雖然我也很希望艾瑞克a能和Henry迎來大團圓的結局,但是,這不是好萊塢迪士尼夢工廠呀,這怎麼也得算是半個文藝片了。
     不說了,我去路邊看看有沒有妹子可以撿,我也會做早餐,我也會用愛把小公寓暖成溫馨的小窩。
 
2017.2.17 20:59
於 San Carlos 家中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