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逍遙小小獸

2017-04-08 21:46:09

謀殺,以書之名——《一種謀殺》


謀殺,以書之名

    彩虹橋下死了一個女人,不久又死了一個,兩個婚姻不幸的女人,「巧」得光明磊落,「合」得天衣無縫。
    巧合一定是巧合嗎?自視甚高的警探科比深不以為然,他有臆測而武斷的結論:兩個丈夫,第一個是謀殺犯,第二個是模仿者。

    一、謀殺犯的確是謀殺犯
    Kimmel在電影院露了面,在17歲的店夥計托尼耳邊報了到,在他身後適當的位置坐了片刻,便去實施謀殺了,那時的托尼正被電影吸引。
    托尼這個窮小子,也許從來都不受人待見,現在開始日日被警察盤問,陰鬱的店主Kimmel也待他比平日裡友好。被人倚重的感覺令人自重,空洞的生活有了負荷,托尼有點抱怨:「他們總是問我老問題。」「那你就給他們老答案。」Kimmel循循善誘,同時為托尼點了更加豐盛的早餐。
    電影院裡的那一面,很有點「一見定終生」的僥倖,Kimmel抓住托尼這根稻草在心裡狠狠嘲笑著科比。他沒有料到跑出來一個模仿者,而且模仿者不需要不在現場的證明,相反,有一個過目不忘的人證明他在現場,更沒料到的是,托尼跑到警局去推翻了「老答案」……
    對於深藏不露者,模仿者是最好的膜拜、最高的讚譽;對於岌岌可危的Kimmel,模仿者的存在根本就是挑釁,他將科比的注意力從自己身上再次引向Kimmel,「證據不是關鍵,懷疑才是一切」,「 我們都是有罪之人,我有罪,我就知道你有罪」,未說出的潛台詞振聾發聵:「我殺妻,靈感來自你!」…… Kimmel是泥菩薩過河,隨時有被掀翻的危險。
    模仿者華特的確來者不善,他有強大的直感,一開始就看穿Kimmel的殺妻相,他要做的就是豎起一面鏡子,照亮並還原真相,而稻草……哪裡有過救命的稻草呢?

    二、模仿者不止是模仿者,他是謊言家、冒險家,以及——作家
    華特說了許多謊,他自己念叨著:「我不過說了一些低級的謊言。」確實低級,科比輕易就識破了。謊言更像引火燒身的路標,所指只有一個目標:謀殺者,包括Kimmel,包括他自己。這些謊言多麼幼稚:不知道Kimmel太太的案子,沒見過Kimmel,沒跟太太去彩虹橋……撒謊的原因很簡單,用朋友約翰的話說,他被妻子的死嚇慌了。約翰還說,警察如果看了病歷,就會明白他妻子是自殺的。謊言深處的意圖當然不簡單:他與Kimmel關係不一般。
    其實,華特最大的謊言是:我幻想了她不存在,我什麼都沒做。
    沒人知道他做了什麼,我們只要記住他善於撒謊就可以了。謊言絕對不是謊言,而是陰謀的組成部份,小謊言對應小陰謀,告訴警察「我很沒用,成不了大事」,當然也殺不了人;大謊言對應大陰謀,就像他最後躺在地上一臉獰笑地向世界宣告:「我是一個作家,我寫書。」那嘴臉,很無恥。
    一個建築師,更願意以作家自居,有自己設計的寫作間,它處於地下,卻顯赫非常,絕對不是可有可無的附庸;他為作品的發表欣喜,卻得不到妻子的共鳴;五年的婚姻生活,被一個一面之緣的艾麗全面瓦解——「想像敵」一直都在,不過一朝現了身。克拉拉的過敏和神經質當然不是一天兩天,華特的冷漠也不會是一天兩天,他的「不是一個好丈夫」業已經年累月。
    外向直覺的人會將觸角伸向「具有遠大前景的事物」,全力以赴地探索它們,比如華特的寫作領域(Kimmel的謀殺案只是剪貼本里渺小的一頁),這類人往往也是冒險家,複製一個彩虹橋的謀殺案真是刺激無比,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完成小說作品。這種人有自己特殊的道德觀,謀殺對他來說只是遊戲(雖然看不見他對妻子的謀殺,卻看見了他對Kimmel和科比的謀殺——高明之處在於,那看上去依然像是意外),忠於直覺,就會忽視理智和情感,忽視他人感受(比如忽視Kimmel的感受、克拉拉的感受),從道德的角度看,根本就是冷酷無情(保姆不明原因的離開,應該也是基於對華特一貫的人品認識,以及對克拉拉死因的懷疑)。

   三、殺死克拉拉
   有一組畫面特別耐人尋味:華特接自殺出院的克拉拉回家,白色雪原,依偎前行。克拉拉要他承諾:永遠不要離開她。他不置可否地看著她,模稜兩可地擺弄著他的頭,似點頭,似搖頭……畫外音始終是艾麗的歌聲:「我不能逃過你,我不能逃過你……」來到屋前,歌聲隱去,又以窗前艾麗送的蘭花為背景——無疑,艾麗已經取代克拉拉,佔據了華特的世界。
   離婚,交給律師,氣氛在暖色里異常冰冷。克拉拉說出「我會自殺,讓你背負血的代價」。沒有人懷疑自殺過的克拉拉還會自殺,華特相信,警察相信,觀眾也相信。
   華特對約翰說,希望一個人不存在,與殺死她,有區別嗎?約翰提醒他,不要存這個念想。
   實際上,存有這個念想,他就已經殺死她了。克拉拉不是別人,沒有人比共同生活的他更了解她,可以推測,過去的五年,他一直在遠離她,才造成了她抑鬱而猜忌的氣質。他明白一個「永不離開」的承諾對克拉拉的意義,那是將生命歸還的意義,將克拉拉永留人間的意義。但他做不到,或者,他不願意做。
   他說離婚的時候,意味著克拉拉必死,不論是借她自己的手,還是他的手,而歸根結底是借他的手,不過時間早晚而已。
   某種意義上說,克拉拉的命是他的。當他動了「她不存在」的意念,她就已經死了,借誰的手來執行一個死刑,只是形式而已。
   可是,在時間還不到的時候,他就迫不及待地出手了,決定讓自己的雙手沾滿克拉拉的鮮血。
   克拉拉曾兩次去看生病的母親,她是一個孝順的女兒。第二次母親病重,當夜死去,她絕對應該在母親身邊的,那之後,母親沒了,丈夫走了,一了百了,再無牽掛,她便可以實施自殺的計劃了——既然要讓華特看上去像個劊子手,她的自殺當然應該不同尋常,當然應該好好計劃,而不是輕易墜落於彩虹橋下——誰能保證華特一定會去彩虹橋呢?如果華特沒有追去,她的死與他沒有任何瓜葛,他從此與艾麗在一起,連內疚都不會有,企不便宜了他?
   所以,只有一個解釋,在母親未死之前,在克拉拉完全沒有打算自殺的時候,華特把她推到了橋下。他不但殺死了她,還利用謊言令自己陷入看似被動與無奈的局面當中。他為什麼要這樣做?首先,那是絕好的下手機會,可以複製Kimmel的謀殺案,他不能錯失;其次,雷同當中有生機,危險的地方最安全,這是冒險家深諳的技巧。事實證明,克拉拉的死只是全部冒險的開始,好戲還在後面,你我皆是見證——不淡定的Kimmel死了,窮追不捨的科比死了,他的小說打出了最後那個「end」,一部力作即將問世,一切都那麼完美。

   這部改編自小說《The Blunderer》的電影,模糊當中有著深層的心理作為推理依據,令人著迷。沒有讀過小說原著,但 blunderer 意為「輕率粗心的人」,實在是小說家玩的最大的嘲諷遊戲了。
   當以看不見電影中華特殺死克拉拉的行動為理由,從而以為克拉拉是自殺的時候,我們或警察不就是The Blunderer嗎?
   行為即性格。如果有一天,華特將自己殺妻的真相公佈於世,我們也不必訝異,他有著與眾不同的目標——小說更加暢銷,自己更加出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7fa25b0102zm8y.html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