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9 19:24:10
電影《大話西遊》在中國大陸製造了一種文化現象,一種神話般的文化現象。從最初的冷落,到後來的熱捧,以致於崇拜、迷信、顛狂,個中原委匪夷所思。是不同年代的評判標準的差異,還是網路媒體的推波助瀾,還是反映了一代新人的文化掙扎、文化反抗? 《大話西遊》出品的時期,香港電影的沒落已經開始,整個行業,在創新上無能為力。《大話西遊》開機時,劇本都沒有,只有大約的故事框架,邊編邊拍,偏離了跑道,就出現了之後的一部電影拆分為上下兩集。從最終的成品看,非常明顯的,影片嚴重失控—— 1、 人物,猥瑣齷齪,屈服於搞笑 紫霞仙子「七色雲彩」的夢想,對現實中的女孩有很強的吸引力,「期限一萬年」的承諾也會讓她們痛哭流涕。但是,女孩們希望那個人是至尊寶嗎?或者現實中類似的人物?至尊寶,和周星馳其他影片中的形像一樣,都是小人物突然發達了,發達的過程肯定是陰錯陽差、機緣巧合,不可複製。小人物,卑微、猥瑣,經常下流、骯髒,有些小聰明,經常耍詐、欺騙,卻肯定會得到漂亮女生的欣賞,很快地,女生就死心塌地要嫁給他。《大話西遊》中的至尊寶,還是遵循這個百試不爽的套路,卻更加猥瑣,更加齷齪。褲襠著火,對著鏡頭放屁,這些都算是作嘔的創新;濃密的腳毛、臉上貼毛、香蕉皮糊臉,這些是更早噁心招術的重複。 吳孟達,「奶媽」,真的會讓人吐出來。 女生的角色,好像是負責表現「愛情」,因為她們口口聲聲不厭其煩地這麼說。可是,觀眾有愛情的共鳴嗎?幾個美女,對男人都是一見傾心,不管男人的骯髒卑微,三下五除二就投懷送抱,不惜作小三小四,不管天時地利,隨時隨地和男人發生性關係。她們曾經遭遇過愛情的創傷嗎?這是淫娃蕩婦在人間嗎?這是愛情?還是糟蹋愛情? 2、 故事,胡亂拼湊 至尊寶,是孫悟空的前世嗎?可是,他已經在五百年前被白晶晶愛上了。至尊寶被殺後,是回到了從前,還是未來?類似的時間混亂,劉鎮偉用「夢」「月光寶盒」「與菩薩對話」之類來解釋。雖然,無數個粉絲幫劉鎮偉把邏輯漏洞逐個更新檔,還是無法掩蓋整部影片的拼湊劣跡,因為情感的前後矛盾、情感的發展混亂是無法修補的。無論怎麼解釋,也無法抹殺觀影過程中的嚴重情感不適——包括那些鐵桿粉絲,個個有不適體驗,雖然他們拼命掩飾、努力撒謊。 談到情感,總有真影迷假影迷、真文人偽文人為《大話西遊》吆喝,販賣推銷其中的「愛情」。真的有愛情嗎?有共鳴嗎?有甜美嗎?如果一定要說有,是因為《大話西遊》的故事,還只是因為盧冠廷的音樂?是否,音樂在沒有至尊寶的猥瑣畫面時更加動人? 《大話西遊》,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電影,就像周星馳公開說不知道:「後現代解構主義」一樣,電影製作者只是把影片作為一個獲利的手段,而決不是愛情的教育片,更不是「主義」的學術試驗品。但是,如果一個文化商品披上了學術的外衣,就可能製造現實版《皇帝的新裝》的童話。2000年前後,大陸的高校學子,上演了國家級的文化迷信的鬧劇。本來只是一笑而過的電影,卻被冠上了高雅、神秘的學術光環,學子們痛恨自己才疏學淺、低級趣味,對於如此高深玄妙的藝術品,豈敢笑笑了事,類似朝覲的虔誠與盲從、狂熱而執拗,品評《大話西遊》成為時尚。 之後,《大話西遊》的地位越來越高,像《紅樓夢》一樣,被當作文藝作品的「神」,絕對的「神聖不可侵犯」,除了吹捧,不允許絲毫否定。對《大話西遊》的任何客觀評價,都會被打壓、謾罵、侮辱。經常的,粉絲們會像邪教徒,對持不同意見者進行惡毒的人身攻擊,巴不得把異端清除出地球。邪教徒們經常自虐,「我已經看了100多遍」,而後虐他,「沒看過50遍就沒資格評論」。還有人把終身幸福託付,「我的戀愛對象必須喜歡《大話西遊》」,類似邪教的自殺式襲擊。 劉鎮偉、周星馳,是文化人,更是商人,當他們發現大陸這種讓他們竅笑的現象後,第一反應就是——賺錢!劉鎮偉製造了《情癲大聖》《越光寶盒》《大話天仙》,周星馳製造了《西遊降魔篇》,目標就是讓大陸人掏錢。為了讓人們感覺錢買回的東西不算少,周星馳就把《一生所愛》重複重複再重複。粉絲們一次又一次地,抒發情懷、感慨回憶,卻也發現這幾部電影並不好看。事實上,從技術上講,這幾部電影的水平,比《大話西遊》只高不低。 大陸的觀眾審美疲倦了嗎?片商卻認為,只憑一句「他好像條狗啊」就能賺錢,總有虔誠的信徒又哭又笑地偽裝高潮。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