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琅琊

2017-04-10 00:17:25

幸福生活的心理和物質基礎因素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如果我說,我本人和故事的主人公在心理上有諸多相似之處——當然,上升不到那麼嚴重的地步——我想,我的媽媽大概會同意的。這個片子的英語名與其內容看起來似乎牛唇不對馬嘴,但如果看片仔細一些,就會知道,男主人公得了一種精神疾病,名叫「bipolar」,指的是一個人同時具有兩極化的性格,一會溫文爾雅,雅緻和藹,一會狂亂暴躁,亢奮激動。發音上大概相似於「bear polar」,也就是北極熊吧。這就是我的狀態。我記得年幼時,其實也不算太幼了,十一二歲總有了,因為一個什麼事,自己總也辦不好,跟剪子有關係的,於是怒把剪子拋向地面。那時家裡還是水泥地,一時間火星四濺,地面砸出一個隕石坑,剪子尖兒也折出一個角。這件事給我印象深刻。每每憶及此事,我都深感情緒控制能力太差。此後也不斷髮生出於焦慮和憤怒的魯莽行為。我不覺得這是精神疾病。人的生活在總有波瀾,被焦急、憤怒、憂傷、愧疚所威脅時嗎,大多會表現出應激反應。沒有反應的,反倒是不正常。馬克·魯弗洛飾演的瘋癲父親角色,也很大程度上是個更嚴重的應激反應者而已。他因為瘋癲而兩次被學校開除,而被炒魷魚,而被妻女拋棄,進精神病院,這些都沒摧垮他的生活信心。雖然不能說在這個過程中他沒有苦惱,但顯然這種苦惱沒有周圍人來得濃烈。一次又一次地與親戚吵翻,被鄰居側目,他還能保持善良、恢復自持的能力。他不後悔自己的放蕩不羈,也不在乎世俗對他的怪異眼光,買車啊、給孩子上學拉贊助啊之類的,還很有些精明。看到他熬了個通宵給閨女趕製出那件小裙子的時候,我想起了自己拋到地上的那把剪子。

       幸福生活的基礎中,物質是必不可少的,否則馬克的前妻也不必遠赴紐約求學務工而無法陪伴在女兒們身邊。心理健康,不發神經似乎也是個重要的因素,很難想像一個穿著內褲身披外套,跟孩子們在樓下邊抽菸邊玩的大男人該怎麼營造幸福的環境,儘管他考上了哈佛,但因為個性被踢了出來。不過,真性情在任何時候都讓人感動,讓人驚奇。芸芸眾生的難處多如牛毛,再把自己的個性閹割磨平,那還剩下什麼能證明白己在這世上的位置呢?

       說到底,這還是一部家庭片。沒有了家庭的溫馨憧憬,馬克就不會在那條艱難的路上走得那麼穩。貴在真實,家人也不是無條件地支持他:爹媽不相信他能去帶孩子,也不願意給孫女花錢;妻子始終不願意復婚,就是擔心病情反覆;兩個閨女(小閨女明顯有他在個性上的遺傳,動輒厲聲尖叫)對他的冷嘲熱諷對於父女情深。他不是完人,但是個好人。他的家人也是好人。物質上、精神上,對他不滿意,但都無法拋棄他。在她們遇到難處時,想到的可以依賴的人,仍然是他。看到末尾,大閨女的同學問她:你爸怎麼總來看咱們打球,大閨女已經不再以老爹的瘋癲為恥,回答:反正他整天也沒什麼事做。充滿慈和的父親看著女兒們走向遠方,閨女小小年紀,雙雙淚奔。這就是幸福生活的真意。它依賴於收入、依賴於上個好學校、依賴於大家看起來都相敬如賓,但都不如「真摯」「善良」這兩個靈魂。有了靈魂,bipolar就是北極熊,白白胖胖的,人見人愛。

       不煽情,不矯飾,不虛誇,一個家就是這樣。
    
        主演們都很好,引入的配歌很棒,尤其是那首「我們來了我們來了,我們是海盜,我們來了」,詼諧莞爾,讓人不禁浮想起那個媽媽嘴裡的「那時,人人都神經兮兮」的年代。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