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怒‬ Anger

怒/愤怒

7.1 / 2,224人    142分鐘

導演: 李相日
原著: 吉田修一
編劇: 吉田修一 李相日
演員: 渡邊謙 宮崎葵 妻夫木聰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仲夏之門

2017-04-10 22:25:23

殺死那個偽裝者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作為近年來活躍於亞洲影壇的日籍韓裔導演,李相日算不上高產的一位,卻憑藉作品中深具東方特質的藝術表現力,廣受業界推崇。繼6年前以《惡人》摘下電影旬報榜首後,此番再度將目光投向吉田修一的《怒》,該將其歸結於導演對文學改編的熱情,還是和作者本人無形間的默契呢?

從項目曝光開始,有關影片卡司、尺度的話題便數度引發熱議。一個好的文本,足以成就影片的出彩。在素有「日奧」之稱的第40屆日本學院電影獎上,本片橫掃提名十餘項,成為當紅的現象級作品。而在中國,眾位一線主演的人氣也不斷為影片的討論度加碼。身為原著黨,如願趕上國內觀影后,內心自然百感交集,有太多醞釀已久、或新鮮冒出的念頭想付諸筆端。誠然,當中不全是對原作精彩性的鼓吹。好的電影和小說之間,絕非單一的助推關係,而是在相互貫穿、融合的途中,才讓故事核心得以震顫、發光,給人以無窮回味和思考的動力。

對於影片的展開方式,有人指出幾條支線上的人物都太扁平,缺少內在力量的支撐。和書本容量不同,電影承載的不僅是人物塑造的功能,還要兼顧情節交織、敘境鋪墊等問題。這些影像化的自然使命,將大量文字資訊提煉為場景語言的同時,也無法避免地折損了部份細節暗示。基於這種條件,電影更追求於整體的完成度,和內在的消化功能,意即對原著命題的表現力。

放眼國際文學市場,吉田修一的名號固然比不上村上等人響亮。但在日本民間,他算得上近幾年迅速崛起的高水準代表。早年異地漂游的成長經歷,為他的創作注入庶民化的游離特質。通過聚焦於各色人群的生存狀態,潛入城市內部,洞悉複雜的都市心境。《怒》以一樁駭人的兇殺案起筆,但在語言的修飾和堆砌上,並未大力斧鑿,反而以平和推進的基調,述說小人物的悲和憂,藉以管窺社會全貌。類似質樸而不乏深度的行文功力,正是吉田作品中激發共鳴的原因所在。

披著推理小說的外殼,《怒》將衝突核心放在了現代人的信任問題上,其間不乏對多重社會癥結的影射。這些纖弱敏感的神經,時而讓人絕望到冰點,時而撥開鉛灰色的雲層,露出希望的光芒。三條平行延伸的故事線,一同鑄成電影豐滿的骨骼,通過抽絲剝繭的環節設置,赤裸裸展示出被表象擊碎的事實,和身處壓力包圍下情感的塌縮無能。從這些充滿驚人巧合及轉折性的故事中,我們可以推知發生在日本的社會危機,而它們最終指向的並非某一特殊人群,抑或棲身於東亞的文化群落,而是生活在時代氣候中的所有個體。

【part1:純真的考驗】
驚喜的是,和另外兩條頗具看點的支線相比,這段改編得最為飽滿。儘管刪去了田代被追債的情節,也不妨礙整體敘述的連貫性。隱忍沉默的父親,共渡難關的情侶,從坦誠相對到信任滑坡,再到結尾救贖的反轉,作為三組人物中結局相對光明的一方,精確詮釋出了人性深處兩種矛盾碰撞的聲音。

身為老前輩的渡邊謙,發揮毋庸置疑。客廳裡懺悔式的獨白,一字一句拆開現實,讓人心痛而倍感無助。儘管影帝全程保持鎖眉+凝視的神態,一旦歸人人物設定後,頓時變得深沉而飽含說服力。相較之下,松山的演技不免顯得遜色,不過原著中田代本就是個陰沉低調的人物,能看到久違的L面孔,亦算是供給廣大影迷的福利了。

談到父親形象的成功塑造,自然離不開女兒的全力配合。從淪落風俗店,像隻無生氣的木偶般癱在床上,到輕盈自在的步伐,每當看到宮崎葵出現,內心便不住驚呼「這就是愛子啊。」智力上的侷限,實際代表著常人無法擁有的純真,這讓她與旁人相比多了份行動的勇氣。當如此純潔的靈魂尚難抵禦疑心侵入,更叫人嗟嘆不已。所幸愛子依然選擇無條件地付出,甚至押上全部積蓄。最後直視鏡頭的眼神,有著太多含義,那是人世間稀有的珍貴情感,成為力量的源流所在。也是在那一刻,曾覆在她眼底的灰霾漸漸散去,幻化出一片自信成熟的風景。

【part2:握不住的戀人】
很喜歡直人轉述優馬母親的那句話:「在乎的東西應該越來越少,而不是越來越多。」人們厭倦了平淡無奇的日子,總在追求刺激,追求破壞,將信任託付給虛擬空間,轉而對真實的人際交流疏於照料。當防備感吞噬了直覺依賴,人便在圍牆高築的道路上和結伴漸行漸遠。

出於時長考量,原著中優馬哥嫂的情節被砍掉,同志身份引發的焦慮也隨之省去。影片放大了優馬性格中自負怯懦的一面,接到直人死後警察打來的電話時,如臨大敵般將所有「證物」打包扔棄的畫面衝擊感十足。這樣的人設難免遭受抨擊,但誰又能保證,置身主體思想被多種噪音消解的年代,自己不會做出類似誇張的舉動呢?

小七演gay真是太賣力了,外形高度貼合的同時,緊扣住人物不同階段的心境變化,從放縱不羈的浪子形象,到溫和收斂、躁動的掙扎,知曉真相後的街頭痛哭,足以擔得起最佳男配的頭銜。據聞他和綾野剛為了培養感情在一起同居數日,還跑去二丁目泡吧,不難看出片中每個演員的用心和敬業程度。

二人黃昏下討論共葬的畫面,無疑是全片最催淚的場景,人物的命運隨對白一同淡入。前後對照,更將故事渲染出無法挽回的悲劇性,唯有追念過往,為繁華森林裡矗立的孤島留下一聲嘆息。

【part3:沖繩島悲傷故事】
看書時便不禁想像,這個故事會以何種面貌呈現出來。風光迷人的海島,花季少年少女,殺人犯,美軍駐紮的政治隱喻,這些素材間有著多種多樣的可能性。電影雖在線索的整合上盡力做到紛而不亂,但人物塑造仍喪失了幾分原著中的震撼力。

泉和母親搬家前的經歷,因篇幅限制被刪淨,僅穿插在泉和田中的對話間。背景交代的模糊性,使得泉的人設稍顯單薄,遇襲後身心崩潰的反應,也缺少進一步的鋪墊。包括母女二人糾纏的關係,僅是寥寥數筆帶過,將泉構建為普通的受害者形象。而作為「守護者」的辰哉,被改寫成有些軟弱的人物,因畏懼阻攔沒能出手相救。如此一來,連日積攢的歉疚和負罪感成為他最終爆發的原因,而對田中辜負個人信任的忿恨,則被無形沖淡。儘管上述種種改編,並未導致故事邏輯線的斷裂,卻仍留下些微遺憾。

興許是受原著影響,觀影時不斷從森山未來臉上看到「我是兇手」幾個字。這個壓抑暴走的邊緣人物,在書中起著道具性的連接作用。電影對他的行兇動機、人格障礙等作出了更為詳盡的剖析,也加深了角色內在的對抗與矛盾性。和兇手癲狂的行為相比,更讓人為之痛心的,無疑是這個關於犧牲的故事。書中結尾,泉走入警局坦白了辰哉維護自己的事實,帶來另一重救贖的註解。影片則定格在廣瀨絲絲面朝大海的悲號中,眼前是無盡空曠,只有代價沉重的羈絆,被捲起的浪花不斷推遠。

其他關鍵詞:
【季節】
影片以罪案調查開場,通過刻畫強烈的環境光和物件,正面交代了夏季的時令特點。蒸籠般窒息的環境,讓人不斷流失耐心。正是在這種燥熱難耐的氣候下,被挫傷的心靈掙扎無力,漸漸滑入罪惡的深淵。與此同時,因猜忌動搖的信念也不再堅挺,開始在烈日炙烤下融化。

【剪輯】
和寬鬆的文字處理不同,電影改編的難題,在於如何串聯起三地間的人物與情節,協調而不突兀,同時把握好適度的節奏,不讓影片淪為冗長的文藝悶片,這對此前有過合作經歷的李相日來說,不失為一樁棘手的任務。這也促使《怒》在技巧性上優於《惡人》,通過蒙太奇和聲畫分離的純熟使用,令三組人物打上共同的烙印,成為同一命運鏈環上的經歷者。他們無甚交集,卻不約而同蒙受了人性的考驗,在這場感情與現實的角逐中,勾描出眾生茫然失措的面孔。

【視聽】
個人不同意濫用配樂的說法,相反,教授的作曲並未顯得喧賓奪主,而是真正服務於劇情的存在。片中幾段重場對話都將配樂剔除,這也讓影片前半章整體顯得克制平淡。直到結尾漸進的鋼琴旋律反覆迴蕩,隨昇華的情緒一道迸發而出,心碎,吶喊,懊悔,重重砸在每個觀者心底,呼應無處安放的迷惘。
靈活的光影調度同樣為一大亮點,尤其是沖繩那片碧波蕩漾的海水,讓人印象深刻,配合乾淨的逆光特寫,透出別樣的清新氣息。而一幕幕交疊的場景,並非機械展出的符號,它們與書本高度重合的同時,成為點綴人性色彩的畫布,於明暗變化中默示著人物各自的宿命。

從恬適安寧的島嶼,到燈紅酒綠的都會,人與人的交集靠攏,每分每秒都在經受著嚴峻的考驗。影片中電視、同性交友件等平台,從側面映襯出媒介環境對人為判斷施加的影響。但歸根到底,故事探討的立足點依然是根植於人性深處原始的慌亂:當安穩的人際互動因流言的碎片充滿不確定性,我們對最重視、最親近的人也憚於卸下防備。戴著情感的枷鎖從泥沼中走過,這份渴望去愛、去理解的心意,又該如何守護?

憤怒,是出於對信任的遲疑,對背叛的憂慮,也是自卑不安的產物,它如一件無形的利器,斬傷了脆弱的聯結,扭曲了認同的形狀。而真正的絕望,源於內心咫尺天涯的距離。在荒蕪冰冷的交界地帶,人人都是囿於軀殼保護下的因子,我們只好多一點翻過柵欄的勇氣,握緊身邊結伴同行的人,奔向沒有孤獨與瞞騙、一個燦然升起的白晝。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