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秋菊打官司--Story of Qiu Ju (Qiuju Da Guansi)

秋菊打官司/

7.6 / 6,724人    Spain:100分鐘 | UK:100分鐘 | USA:101分鐘 (video version)

導演: 張藝謀
編劇: 陳源斌
演員: 鞏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機智文藝萌萌灰

2017-04-11 06:48:25

鄉土人情與法治社會的衝突


《秋菊打官司》這部影片,藉由秋菊因為其夫王慶來被村長踢中要害,為了討個說法而層層上訴,展現了在九十年代初期,中國農村中的鄉民意識的「人情」和建設法治社會之間的矛盾與衝突。 在這部影片中,秋菊為了「討個說法」,帶著懷孕的身子,一共進行了三次的上告。第一次,由鄉裡的李公安進行調解。李公安要求村長賠償兩百元錢,並向秋菊一家賠禮道歉,然而村長不但沒有認錯,反而羞辱了秋菊。第二次則是在鎮上,維持了原來的調解方案,並且復議書落在了村長手上。第三次上告市里之後,除夕之夜,秋菊難產,卻又是在村長的幫助下,使得秋菊能夠順利生產。在孩子的滿月宴上,本想請村長喝滿月酒秋菊突然得知了村長被拘留,而影片也最後在秋菊疑惑與不解中結束了。 縱觀全片,秋菊與村長之間的衝突,不同於其他的普通的民事衝突,應是屬於中國農村社會的特殊情況。從古至今,我國在一段很長的歷史進程中都是選擇了「人治」,而秋菊所處在的西北部的偏僻的鄉村更是一個熟人關係的社會。鄉土人情、道德規範、倫理觀念都十分鮮明。秋菊不斷上告的舉動已經引來了鄰里和家裡的不理解,並且我們也可以猜想到,秋菊的法律觀念與以前村裡的互幫互助的觀念的不相符合,也會使秋菊在村里遭受一些非議,面對這樣的境況,以後會有其他人選擇和秋菊一樣,為了「要個說法」而堅持上訴嗎? 不可否認,秋菊不斷的堅持上訴,並最終使村長受到了拘留,體現了我國法治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也看出了國人的法律意識在提高。但是,這真的是秋菊想要的結局嗎?在電影最後,秋菊的疑惑中,可以看出,秋菊並沒有意識到事情會發展到拘留村長這個地步,她真正想要的只是村長的那句賠禮道歉。而這就是傳統的道德觀念與法律體系的衝突,也是鄉土人情和法治社會的矛盾。 道德是每一個社會的基本準則,它既要連接行為,更要關注每一個人的內心。而法律作為一種社會規範,不可能完全脫離於道德而存在。法律不僅不能完全排斥道德,而且還應該以道德的存在與作用的發揮作為社會基礎。如果法律僅僅變成了一個統治者用來鞏固自己的工具,而不是真正解決社會糾紛的機制,那麼法律帶來的不會是有序的社會管理,只會是空想與災難。 秋菊打官司的結局是一個讓人無奈的結局,秋菊有法律意識,但卻沒有真正的了解法律,法治社會的很多規範仍然與本土鄉情相衝突,都是導致結局無奈的原因。法治的終極價值目標是人能夠全面而自由的發展,人性化的法治才會更有威信。就如同最近在網上引起輿論熱議的山東聊城辱母案,法律的適用,法官的判決,一直被推崇的傳統文化與法律秩序發生的衝突。都可以看出,雖然我國的法治社會在不斷進步,但很多的法律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一些舶來品,如何能夠真正的使社會上的一些傳統、道德與法律融合,做到法律的「本土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從《秋菊打官司》這部影片來看,立法者必須自足於我國的實際國情,自足於我國本土化的法律現狀。相關部門則應加強法律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引導社會的法治觀念向積極的方向發展。而作為法律的應用者,在充足的法律知識的基礎上,應找到一種理智和情感之間的天平,在這種微妙的平衡中尋求一種完美。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