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辛普森:美國製造--O.J.: Made in America

辛普森:美国制造/O.J.:美国制造/O·J·辛普森:美国制造

8.9 / 18,806人    467分鐘 (5 parts)

導演: Ezra Edelman
演員: Bea Arthur Marcia Clark A.C. Cowlings David Gascon Robin Greer 彼得海姆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十一月與秋風

2017-04-12 06:24:24

記憶與情緒從不說謊


如果說美國在將來失去了世界霸主的地位,那麼很有可能是因為內部矛盾,而這個內部矛盾的主導原因,既是困擾了幾百年的種族問題。

這部紀錄片最有趣的地方就是1994年在LA那長達8個月的刑事訴訟了。在資歷強大的辯方律師團隊的主導下,OJ辛普森成功逃離了法網。這在我們現在看來實在是難以接受的,因為理性來看,這個案件有強大證據的支撐,並且有明顯的作案動機。

但是,理性只是人類這個複雜體的一部份。在這個案件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另外兩個更原始的部份:記憶與情緒。

OJ辛普森從大學以來,一直是人生贏家,大眾情人。在北美第一運動美式足球里,他打破了當時前人的記錄,是那個時代的超級巨星。後來成功轉型,在影視界也頗有建樹。此外,在那個60 70年代,剛好迎合白人社會極力要營造出黑人白人和諧相處的形象,他在商業領域也賺的盆滿缽滿。無論從他的個人能力,還是人格魅力上來看,OJ對於大眾都是一個典型的公民模範。

所以在人們的記憶里,OJ是個好孩子,好男人。因此,人們剛遇到OJ涉嫌殺人的個事件,首先會為他開脫:有沒有證據?是否是陰謀?

OJ的事件剛好在LA水深火熱的那個時期,種族問題困擾著城市的發展。LAPD對黑人群體的迫害,讓這個群體對LAPD充滿了失望、仇恨的情緒。這個是400年的積累,從大航海時代那個時期開始,黑人對於白人而言就是弱勢群體。也許黑人的孩子從小就會被父母教育,你不是白人,不要做夢過人家的生活。也許這也是OJ那麼想融入白人社會、娶白人妻子的原因,因為在他看來,白人社會代表更高的階級,代表著主流社會,主流文化,主流審美。總而言之,黑人白人不平等這句話已經深深烙印在每一個黑人的記憶里,時時困擾著這個群體。

即如影片所言,那個時期OJ只是社會群體的一個工具,被記憶和情緒所操控著。

也許,日後很多人會責備當時那12位陪審因為何那麼草率,為什麼沒有像《十二怒漢》裡一樣嚴謹一些。前一段,湯姆漢克斯出演的一部影片《薩利機長》裡面中,薩利一直很困惑自己有沒有選擇最好的方案,知道最後醒悟自己作為一個凡人最後時刻沒有驚慌而理性去執行應急程序。對於陪審團也是這樣的,他們首先是一個個活生生的肉體,有著自己的個性,其次才是陪審團這個符號。面對45000頁的法庭記錄,長達8個月與社會的分離,無時不刻不在消磨著他們的理性。

最後再嘮叨幾句,拋開職業不談,OJ辛普森真的很像傳統中國家庭所期待孩子成長的那樣,努力勤奮,對人友善,情商極高,功成名就。但是,人類總有一些負面情緒,當負面情緒出現還要保持這樣子的話,那麼就可能傷害到自己和身邊的人。在學習如何更成為好人時,不妨也學習如何釋放自己壞人的一面。(有點像《腦筋急轉彎》的感覺)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