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拜物小姐

2017-04-14 09:20:07

一切都是會失去的,所以一切都是不重要的。一切都是會失去的,所以一切也都是重要的。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感官失樂園》,很難不聯想起講述全城出現令人失去視覺的《盲目》(電影譯作《盲流感》,但我看的是小說,所以取小說的譯名《盲目》。另,我覺得《盲目》比《盲流感》更好。)。後者透過影響全城的疫病講述人在失去視覺後,人脫離了他人的目光,也逃離了一切的管制,於是人類的文明、道德、法治全部崩裂,人變成只依靠直覺與力量生存的動物。《感官失樂園》說的亦是蔓延全城的令人失去感觀的疫症,然而它並不像《盲目》那樣透過疫症來剖析人性、切人人類文明形成的起源與崩壞,而把視點放在一個較低的位置,借人類失去五覺來講述「失去」與「擁有」。

  在電影中,人類最先失去的是嗅覺--雖然重要,但失掉卻對人類影響最少的感覺。在全城失去嗅覺後,男主角Michael工作的餐廳立刻受到影響。人類吃東西,色香味中最重要的雖說是味,但卻脫離不了「香」,因為「味覺」說是「味」,其實同時混合了嗅覺與味覺。失去了嗅覺,吃東西的興味大減,餐館的生意自然一落千丈。然而,即便是失去了重要的東西,生活仍是要繼續過下去,除了婉惜,生活其實沒有改變。Michael在失去嗅覺後,對新女友Susan說很遺憾沒有在失去之前好好記下Susan的氣味。可這只是令Michael沒法了解Susan更加多,即便他曾用力記著,也會像忘掉其他氣味一樣,慢慢的遺忘屬於Susan的氣味。當人們習慣了沒有氣味的日子後,餐廳的生意又再好起來。食物的味道可能沒有以前的好,但人們早已忘記何謂「好」的味道,而且Michael及其他廚師故意在食物內下了大量的調味,以更強烈的味道刺激食客的味覺,彌補失去嗅覺所造成的不足。餐廳的生意漸漸好起來,可這是又出現更大的危機--人類連味覺也失去了。失去了味覺,餐廳的生意應該沒法子經營下去吧?可Michael卻留意到除了味覺,「感覺」其實也可以是令人「滿足」的一部份。既然人們再也嘗不到味道,那就以不同的食材製造不同的觸感吧,軟的,油的,脆的。單純的觸感當然是及不上味道的,可人類去餐廳,除了為了「吃」之外,更重要的是把餐廳視為社交的場合。只要能夠給予食客一定的滿足感,餐廳仍是可已經營下去。然而,危機是不會停止的,人類後來連聽覺也都失去了。去到這個地步,連政府也擔心起來。嗅覺與味覺是很私人的感覺,失去了對社會運作的影響相對來說算是小的。可當失去了聽覺,情況就不一樣了,而且聽覺之後還有可能連視覺都失去。政府於是把失去聽覺的人隔離,希望能夠阻止疫症蔓延。餐廳無法繼續作為社交的場合,可生活仍是得過下去,被關著的人仍是得吃飯,於是餐廳便成了煮「大鑊飯」的地方,變成為被隔離者提供無任何滿足感,單純能夠填肚,能夠滿足營養需要的食物供應商。電影借餐廳在疫症中的逐步改變,說明了無論失去些什麼,人類仍是得生活下去。即使你失去的是對你而言最重要的東西,在適應了之後,你還是會找到繼續過下去的辦法。

  人類依次失去了嗅覺、味覺、聽覺、視覺,說的是感官,指的卻不是感官。在每一種感覺失去之前,人類都會有「失去前的特別反應」。失去嗅覺之前,人類會感到憂傷;失去味覺之前,人類會感到飢餓,吃盡一切想把自己填滿(我會視之為「空虛」);失去聽覺之前,人類會變得暴躁;失去視覺之前,人類會感到快樂。人類失去的,並不是五覺,而是更核心的,心裡的一切感覺。在我們的人生中,總會有形形式式的感覺,有些時候我們會以為這些感覺是伴隨一生的,可生活還是會依著日輪前進,那些感覺總是會在我們不為意的時候慢慢散去,然後我們在某一天突然想起自己以前曾為了某些事痛苦或快樂,可這些「某些事」已變成回憶,我們只會婉惜或一笑置之。

  一切都是會失去的,所以一切都是不重要的。一切都是會失去的,所以一切也都是重要的。Michael在失去嗅覺後才後悔沒有好好記著Susan的氣味。Michael在失去聽覺前變得暴躁,以Susan無法生育的痛處刺傷了她,令自己「失去」(暫時「失去」)了她。當Michael終於失去了聽覺,從「暴躁」的情緒清醒過來後,他立時就發現了自己的錯誤,忙打電話向Susan解釋。故事一直以Michael及Susan作為主柚,述說不斷的「喪失」。正因為一切都有可能失去,所以在失去視覺之前,人類才會出現「歡快」,出現「只想寬恕,只想擁抱」的想法。因為失去的已經太多,所以在仍擁有的時候才需要珍惜。如果不是因為這一場疫症,一直把女生隨手丟棄的Michael大概會一如既往地把Susan丟掉。如果沒有這一場疫症,還沒從情傷走出來的Susan也許不會接受Michael。正因為知道視覺也終會失去,所以才希望在仍能看到對方面貌的時候找到對方,記著最後的面容。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