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張描c

2017-04-17 05:59:17

六年前的增長駭客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從2016年開始,網際網路就大肆宣揚「增長駭客」的概念,說網際網路進入了精細化運營的下半場,中國經濟增長也由增量經濟轉變成了存量經濟,流量增長變緩,用羅振宇的「吃棗比喻」來說,就是我們從吃一口就扔變成了要把之前丟掉的棗核撿起來,再吃乾淨的時代。
「增長駭客」這個概念就是在這時候火起來的,我們一直以為這是個新概念,新出路,殊不知,早在2005年出版的《魔球:逆境中致勝的智慧》就闡述了類似觀點,2011年導演貝尼特·米勒甚至把它搬上螢幕,拍成了電影《點球成金》,我的預感是對的,我們錯過了很多先賢已有已經成熟的智慧,還妄圖創造沒有過的新知識,真是不自量力啊。

不信?我們來看看《點球成金》的劇情走向。

比利帶領的奧克蘭運動家隊輸給了財大氣粗的紐約洋基隊,就像是初創小公司和一線BAT巨頭,資源人脈輸了個通透,比例意識到運動家隊想贏洋基隊,走一樣的路行不通,會被耗死(初創和BAT拼錢拼不過),直到他發現了耶魯大學經濟學碩士畢業的彼得,皮特介紹了他選擇球隊隊員的新方法——用數據建模來衡量隊員的價值甚至預測賽事的走向趨勢,而非用經驗和感覺。
比利意識到,這是一個新的機會,於是他在內部管理會議上力排眾議,按照皮特的新方法執行下去,中間受到了隊員抗議、管理層阻撓,甚至是智囊團的不理解和謾罵。比利頂住了壓力,奇蹟出現在新的賽季,比利的運動家隊獲得20連勝,打破球賽連勝記錄,獲得成功。

這部電影,結合我自身的經歷,帶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初創公司想和大公司走一樣的路必死無疑,創業公司想贏,只能另闢蹊徑,走大公司想去但還未去的地方,獲得細分領域的優勢,才有資本分一杯羹。

#真正的問題
影片開場不久,比利和俱樂部的智囊團老人們有過一次爭議,大家都想著怎樣用老方法彌補現在的損失,可是比利問其他人「有誰知道我們現在的問題是什麼?」大家看法不一,但都不是真正的問題。
真正的問題不是我們少了誰,要用誰來代替,誰的腿有毛病,私生活不好...而是,我們隊還需要贏幾次,整個隊伍必須達到什麼樣的數據。我也驚覺,原來我們在生活中的很多時候,根本沒有抓住問題的根源,什麼才是現在最重要的問題?先有了正確的問題,才能給出正確的答案。

#超預期完成任務
比利剛招來彼得的第一天,讓他分析3位球員的狀況,結果彼得分析了51個人。
什麼是超預期完成任務?你必須在配得上你現有薪資的基礎之上,更多的展示你的溢出價值。另外我想說的是,一定要學會利用工具和自動化的方法,如果彼得用人力判斷的老方法評估球員價值,而不是數學建模,我想「超預期」根本無從談起,所以超預期的核心在於,你有什麼技能是別人沒有,且能和你的工作良好結合的。

#任何時代都有資訊差
資訊差就是富人和窮人最大區別,那什麼是「資訊差」?從電影劇情來說就是低買高賣,比利通過數據挖掘球員的真實價值,再和市場價值對比,找到那些市場價低於實際價值的球員買進,再高價賣出,把他們不被人發現的價值展現出來,這就是資訊差,也類似投資市場裡的股票。
不斷建立、豐富自己的資訊源,篩選利用好有價值的資訊,那會讓你立於不敗之地。

#賽場表現=能力+自信
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其實維度太多也太複雜了,光有能力還不夠,想上場贏得比賽還必須考慮背景和是否有足夠的自信。人往往在重要場合掉鏈子,不是因為能力不夠,而是因為不夠自信。無法發揮出全部實力。這樣看來,團隊領導者,不僅要個人能力出眾,還必須保證團隊中每個人都能「物盡其用」,挖掘並且始終保持隊員火力全開,這是很難的一件事,但最重要的核心是「讓組員做他們擅長的事」。

#保住基準線
比利在劇中說,他痛恨失敗多過於渴望勝利。
這句話最大的價值在於「先避免失敗,再爭取勝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保X爭X」,可是現實情況是,我們不留底牌,每次的"all in",渾然忘記了我們的目標是「保X」,並不是說這種思想不對,而是要分清楚階段,哪個階段,我們能破釜沉舟,哪個階段我們只能韜光養晦。
其實我也不太懂,因為自己也是每次做事都習慣不留後路,吃了很多苦,但錯還是會再犯。

#方法論和人性
劇中比利和彼得的這套數據方法論是很容易被複製的,這讓我思考,機器學習的核心價值在哪裡?如果我們真的能通過數據算法得到最優解,那就像老智囊團說的,我們150多年的棒球經驗還比不上一台機器?
如果答案是「是」,其實挺可悲的,這意味著我們現在的工作毫無價值,這意味著將來會有大量的人工面臨失業,但這是趨勢。所以,方法論可以被複製,但也不是光抄襲就夠,想想比利在推行新方法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難,方法大家都明白,而是有多少人能堅持下來?
想讓自己在未來不被大數據取代,拼的其實是品德和人性,這是機器贏不了的地方。

整部劇要說的專業方向,大概就是些,但是每部劇都有一個深層次的主題,那就是「自我救贖」。
比利的自我救贖就是找回自己的價值,從一個曾經是天才棒球少年的光環,或者說陰影中走出來。曾經比利為了錢,放棄了史丹福的獎學金和學習的機會,影片最後,他放棄了全聯盟最高的職業人薪水,繼續在運動家隊效力,但是2年後,還在為出線努力。
這個決定對嗎?如果只是單純的為了貫徹這套數據方法論,有更多的資源和資金支持不好嗎?生活就是不斷取捨的過程,我們永遠不知道最優解是什麼,所以,相信自己吧,別回頭,只管往前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