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aligula

2017-04-19 06:33:59

信不信由你!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在前一段時間,大熱的一個科幻IP《惡靈古堡》終於落下了帷幕,女主角米拉喬沃維奇一如既往地貢獻了自己的精彩演技。然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電影同樣是女神米拉喬沃維奇所主演,但是卻是一部科幻恐怖片——《第四類接觸》。

故事主角女心理學家艾比博士,與先生一塊調查美國阿拉斯加州諾姆小鎮許多鎮民都有夜間睡眠受到嚴重干擾的病情。然而艾比的先生,在某個晚上與她魚水之歡後,竟然離奇地在艾比眼前被謀殺,當場死亡。艾比卻看不到兇手,也因而當地警長甚至她的兒子都懷疑,是不是艾比就是兇手?艾比為查明真相,繼續此項由政府贊助的調查工作。在與睡眠障礙的患者晤談中,這些民眾卻又記不起來到底發生過什麼事。於是心理學博士艾比醫師就使用「催眠」的方法,讓病人進入催眠狀態。奇特的是,當這些睡眠受干擾的病人進入催眠狀態後,卻有著共同的經驗,他們都看到了類似貓頭鷹的「東西」,站在窗台上對著他們「微笑」。然後是門打開了,走進來的「東西」讓他們「驚恐萬分」!此時催眠狀態中的患者表現的異常痛苦,大喊尖叫,甚至身體劇烈扭曲,艾比醫師就會趕緊結束催眠狀態。患者清醒後,情緒極度波動,往往無法再談催眠中看到什麼,有的人是想講也講不出來,只是不停地說:「太恐怖了,除非你親身經歷過!」

在現當代科幻界當中,我們將與外星人的接觸分為六種:零類接觸,遙遠的目擊;第一類接觸,就是看見了不明飛行物;第二類接觸,就是看見過證據,麥田怪圈、輻射等等;第三類接觸就是和外星人交流過;但是第四類接觸,最可怕的就是第四類,也就是被他們綁架;第五類接觸:人類用友好資訊與外星文明聯繫。顯然其中的第四類接觸,就是我們電影展開的主題——主人公通過心電感應與外星人溝通,並且被綁架了——雖然這是大多數研究者所不承認的。

這部電影沒有視覺衝擊,看過之後沒有任何視覺和生理上的衝擊感——但是很恐怖——是一部老少咸宜,闔家歡樂的電影。導演運用的是偽紀錄片手法,即擯棄了常用的上帝視角,而採用了紀錄片的手法,極強的代入感,增加故事的可行度,讓整部作品顯得獨具特色。在電影的一開始,米拉喬沃維奇就直截了當地說:「我是演員米拉喬沃維奇,我將在裡面飾演艾比……」一開始就直接說自己扮演角色的演員還是第一次看到,但是卻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性。觀看全片,沒有任何預兆、沒有恐怖的嚇唬人的配樂、也沒有假高潮,但是就猝不及防,主角們開始毫無徵兆地開始大叫。明明前一刻還在好好地做著心理諮詢,怎麼到了後面就開始大叫了呢?——被外星人綁架了唄!臨場感十足。在結尾,演員與導演也說著:「信不信由你。」硬是逼著你去相信了這些個神神叨叨。

導演奧拉頓德·奧遜山米說:「畢竟這個故事改編自一個教授的調查報告,不管教授是否偽造了這些文字、數據、圖片和視訊,都要把它們當成是真實的材料來處理。加之我們手上還擁有一些錄影帶,我就更加確信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了。於是我便使用了以前的視訊和片場實地設置的鏡頭像結合的做法。其實那些看起來老舊的錄影資料並不是全是原版的檔案。有一部份是我們自己拍攝的。裡面的那些所謂的當事人,很多都是演員。看上去像是40年前拍出來的視訊的東西,是我們特意製作出來的。我們這麼做,就是希望在影片裡增添更加濃重的真實感,讓所有的觀眾都信以為真。對於一部小投資的恐怖片而言,我不能使用CG動畫做一個外星人、也不能使用過多的特效和化妝。我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地將故事渲染成一個事實,讓恐怖的氣氛自己流淌出來。那種生硬地製作出來的恐怖片,我覺得它們並不嚇人。」

相同的手法還出現在過《死亡錄像》《吸血鬼生活》等電影當中,只不過關於「喪屍」和「吸血鬼」我們是明顯知道沒有的,所以坦蕩蕩地當作了一種手法。然而這一部《第四類接觸》中涉及到的「外星人」加上導演和演員極力渲染的「真實」氣氛,讓有關於這部電影「到底是真是假」的爭議到現在都沒有結束。

我也不便作出判斷。但是我認為這個故事是虛構的,因為劇情上也是有硬傷的——試想一個心理醫生不斷地治死自己的病人,也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還有,心理諮詢師展示的催眠也是假的不合邏輯了。此外,當地也澄清過從未發生過這些離奇的事情。可是就是阻擋不住人們的好奇心啊!人們愛看恐怖電影,基本上都是基於獵奇心理,利用恐怖來給自己的生活加以調劑,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啊。疼痛與癢,都可以促進入的血液循環,恐怖電影就是疼痛。

這部電影的投資是環球影業,當時的環球影業正面臨著每年1000-3000萬的虧損。這促使其大量地生產小成本電影,以期待高回報率。《第四類接觸》不負眾望,以小成本投資,卻得到了4000餘萬的票房,實在是了不得。

這部電影當中沒有直接出現外星人,但是一些幻影、一些片段還是讓人隱隱約約地看到了那些個神經兮兮的外星人。有人說,這是導演對當時的名電影《第三種接觸》的反對——人類怎麼可能會出現與外星人其樂融融的景像呢?

不過或許我們可以把思維的角度開闊地更寬廣一些,而不是僅僅侷限於一種觀點,去思考人類與外星人的關係——前提是我們必須的要相信這個世界上有外星人的存在才行。

假設第一種:黑暗森林法則——一旦被發現,能生存下來的是只有一方,或者都不能生存。那麼外星人的接觸和我們人類的接觸是一種狩獵與被狩獵的關係、相互狩獵的關係。或許《第四種接觸》描繪的就是這種情景吧。但是也不排除外星文明和地球文明和諧相處的景像。可是我們是否會想過一件事情,那就是——人類文明可能是現今宇宙中較為高級甚至是最高級的文明呢?畢竟宇宙才存在著的時間還很短暫,假設把人類出現之前的時間看作24小時的話,人類的出現正好趕上了第23小時59分的最後一分鐘的最後一秒而已——這是何其地短暫的時間,怎麼不可能人類文明會是不高級的呢?在此不做開討論。或許什麼時候可以出一個專題講解。

當然電影上映了之後還出現了一個很好玩的現象,就是SD卡的推廣——所見即所得——不再會出現電影當中女主角出現過的磁帶失真、接收到外星人資訊的情況了。或許這部電影的廣告植入真的達到了一個登峰造極的地步了吧。

這部電影在豆瓣上得分不是很高,可見大眾對其的爭議之大了——喜歡的覺得信其有的打高分,不喜歡的認為其故作玄虛的打低分。但很顯然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然而,這絲毫不影響其在我心目中的優秀地位。畢竟麼:「信不信由你。」

(文中「劇情簡介」、「導演引言」均出自豆瓣)

2016年4月18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