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熙fun心理

2017-04-19 20:10:58

《一條狗的使命》:在失戀時我們能做什麼?


每一天都在告別。每一段告別的經歷都是最初離開母體的重演。失戀更是如此。

對於生命中重要人和情感的離開,在此經歷的心緒歷程,都會被存儲在大腦中接受外界刺激的「神經元」中,成為無意識心理的一部份。你對世界的看法由此產生變化,世界回饋你的感受和再次經歷到的事件形成一次蝴蝶效應。

《一條狗的使命》中,用一條狗所經歷的五次生命輪迴詮釋對待離別的內心轉變。

第一階段:將所有焦點聚集在對方身上:「若我能將幸福帶給你,我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狗狗在離開第一個熱愛的主人時這樣說。就像在現實中,和每段戀情分別時,我們也似乎會這樣安慰自己:
「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很開心,分開沒什麼遺憾的」;
「這麼多年我對你夠意思了,祝福你能找到比我更好的」……

真正離開後,可能並不是這麼回事。
面對生命中重要依存聯結的失去,無可避免都會讓我們體會到無助、絕望、憤怒……

狗狗帶著對第一個主人離開的記憶來到第二世主人的身邊。搖身變成了工作狂,得到巨大的榮譽和被主人需要的滿足感。即使全程的表情都在說我不是真正的快樂。很像那些失戀後用工作轉移悲傷情緒的工作狂人們有沒有。
「我有了新的使命,又有人需要我了,又一次,又一次,在每一段新生命里,我都能發現新的意義,我嘗試著理解所見一切的意義,我的這段旅程有意義嗎?意義從何而來?」
 
幸運的是在意義療法中將自己救贖,也就是分別後的第二階段,回到自己內在,讓情緒流動起來。很痛,但就像看牙醫,你覺得最難受的時候還沒到,實際上已經過去了。失戀的最初也是這樣,你有兩個選擇:

之一:賴在過去,一動不動,縮在自己的軀殼裡不再關心任何事;
之二:把苦難作為自己生命中獨特的任務,像遊戲闖關一般去戰勝完成。這些任務(也就是生命的意義)在每個人身上每個時刻都是不同的。



《活著的意義》作者法蘭克講過他的一個親身經歷:他帶著腳傷穿著破鞋走在寒風凜冽的集中營工地中,當關注著晚飯吃什麼怎樣跟囚頭搞好關係等等這些瑣碎思維的時候,感到自己受盡了折磨並且無法從中體會到半點愉悅。於是他迫使自己想像站在明亮溫暖的講台上侃侃而談集中營心理學的場景,便成功超脫出當時的境遇和苦難。他寫道:「那一刻,我從科學的角度客觀地觀察和描述著折磨我的一切。」相信正是對未來的美好信念讓其擁有了對當下精神世界的把握。而不至於像其他的很多犯人在失去希望和勇氣的同時身體也隨之死亡。

生命得以繼續的來源之一是我們對於未來保有堅持的意志。意義療法認為人的獨特之處就是能著眼未來。讓人建立未來的目標從而恢復自身內在的力量。
就像《倫理學》中說的一樣:「作為痛苦的激情,一旦我們對它有了清晰而明確的認識,就不再感到痛苦了。」

第三個階段呢,和自己打成和解。狗狗經歷了四生四世的悲苦喜樂,終於回到最初熱愛的主人身邊,影片的結局,它這樣說:
「首先要開心,竭盡全力的去幫助別人,舔你愛的人,對過去不必難過,對未來也不必擔憂。
只要,活在當下」

什麼叫活在當下呢?簡單說起來:只把關注點聚焦在當下。做起來卻非常不容易。《中庸》早說「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到一心一意的吃東西,走路的時候只是一步一步走腳下的路?既不生活在過去里,也不生活在將來。

無論任何形式的哀悼,乃至面對苦難後的自我蛻變,最終的目的是在自身的狀態中得到解脫。這三個階段很像以前我們說的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依然是山,看水依然是水。」

你,現在是哪個階段呢?


 ☻ 熙fun心理 微信ID:xifunxinli
 ☻ 用身體感知與生命內在喜悅聯結,體驗身心靈合一的療愈之旅。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