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爱乐之城/爵士情缘/啦啦之地

8 / 690,804人    128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雷恩葛斯林 艾瑪史東 Amiee Conn Terry Walters Thom Shelto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hrist&Tina

2017-04-19 22:19:29

致愚蠢的夢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54c8220102x6ej.html你多久沒有看過一部歌舞片或音樂劇?是否依舊停留在《雨中曲》《貓》《歌劇魅影》或是《音樂之聲》《歌舞青春》的旋律中?2016年底,一部名叫La La Land《樂來越愛你》的歌舞電影席捲奧斯卡提名,原聲帶於首映前全部公佈,不過走進影院才知電影遠不止此。那一首首音樂和舞步勾畫出洛杉磯的晚霞、酒吧,以及鮮活生長或瞬間摧毀的夢想。
     在修辭手法中,自認為通感(移覺)Synaesthesia是最回歸藝術的表達,音符飄起一幅五彩斑斕的圖畫,舞步踢踏出人們波動的情緒,女主角鮮亮單色的衣服聞出春夏秋冬的氣味...La La Land影片名大有意味,中國引進翻成《樂來越愛你》凸顯歌舞片的形式,卻隱藏了電影表達內容。詞典上講La La Land,"an euphoric dreamlike mental state detached from the harsher realities of life"(一個遠離人生殘忍現實的、如夢般的極樂狀態),把夢境般的現實放到城市舞台,比故事的情感更耐人尋味。La La不僅是音階中的La,代表音樂旋律,更是洛杉磯Los Angeles的縮寫。三個單詞把故事地點、故事形式、故事內容凝結,妙哉。
        好萊塢,美國文化集中地,充斥著夢想和慾望。美國西海岸,掘金之地,多少年輕人在此尋覓前程。與以往美國夢影片不同的是,《樂來越愛你》沖淡了世俗,女主角屢屢試鏡,接連失敗,有時一句台詞沒說完就被剝奪了機會。男主角鍾情爵士樂,鋼琴是他維持生計的手段,卻生活在爵士樂最落魄的階段。兩個失敗者相遇,互相勉勵,偶有爭吵,但所有的戲劇衝突化為音符,說明一切。導演的鏡頭運用的實在嫻熟,長鏡頭、鏡頭轉切、蒙太奇...不覺炫技的到位。

    洛杉磯的清晨、正午、夕陽、黑夜,從早到晚佈景宛若油畫,點點星光又像梵谷的手筆,在這城市無數努力掙扎的夜晚,彷彿從遠方聽到成功者的歡呼或是夢碎者的嘆息。留白,這是美術中常用的技巧,當在這部電影出現,駕輕就熟,無言勝有聲。沒有撕心裂肺,沒有控訴現實,更沒有《偉大的蓋茨比》中絢爛的服裝,單色調,不潑墨,有簡單的人,有更簡單的背景,餘下的,觀眾自知。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是一種藝術手法,更是哲學,無論做事做人,留下些許空間,獲得無限自由。

     《樂來越愛你》情節並不新鮮,結束後令觀眾久久不能離位的緣故,也許是電影製作了一個回到過去的時光機。古老事物總是令人心動,一首首旋律是新作的,畫面卻是充滿對先前影片的致敬,如1952年的《雨中曲》,1961年的《西區故事》,2001年的《紅磨坊》等十餘部經典。普希金說:「一切過去了的都會變成親切的懷念」,舊日子給予我們幸福,回到簡單質樸,那時候人們多一些交流,少一些隔閡,多一些敬畏,少一些清高,多一些瞬時創意,少一些例行公事,《樂來越愛你》就像留聲機,不僅放出男主角最愛的爵士,也把人們帶回最初的美好。
      影片中最愛的片段莫屬女主角Mia(艾瑪斯通)在最後成功試鏡時的唱詞,一個人一台戲,鏡頭聚焦,面部成為唯一的表達,講述一個悲傷動人的故事,The Fools Who Dream(做夢的愚人)。幾句台詞點了題,Mia的姑媽立志做一名喜劇演員,在法國時縱身一躍投入塞納河,她後來說「a bit of madness is key / to give us new colors to see/ who knows where it will lead us/ and that's why they need us/ so bring on the rebels/ the ripples from pebbles/ the painters and poets and plays/ and here's to the fools who dream」(一絲瘋狂給我們的人生添了新色彩,沒有人預知未來生活如何,這就是為何人生需要瘋狂,帶著一顆桀驁不馴的心,鵝卵石激起波浪,畫家詩人和戲劇都是這樣,致做夢的愚人們。)姑媽說,即使再一次,在大雪之中,也要跳入塞納河。
     如同《音樂之聲》,這部影片可以作為音樂賞析課,串起黃金時代的歌舞片史;也可以作為美術欣賞課,學構圖學留白學創作;也可以作為文學導引課,學戲劇衝突和佈景設置...但所有的所有,都不及慢慢品味,想想曾經,那一點愚鈍的夢、天馬行空的想法和不切實際的堅持。當然,如果你不再擁有,唯一可以做的,大概是不要忘記。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