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天鵝--Black Swan

黑天鹅/夺命黑天鹅/霸王别鹅(豆友译名)

8 / 838,351人    108分鐘

導演: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演員: 娜塔莉波曼 蜜拉庫妮絲 薇諾娜瑞德 文森卡索 芭芭拉荷西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佳菲

2017-04-20 16:41:44

成人童話中的分裂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劇情介紹:
妮娜(娜塔莉·波特曼飾)成長在一個單親家庭,是一名紐約年輕的芭蕾舞演員,她和支配控制欲極強的母親住在一起,生活中從未閃現過父親的影子。她的母親曾是一個失敗的芭蕾舞者,不滿情緒充斥在對其女兒的塑造之中,女兒成了母親的「作品」 或她的一部份,母女的關係糾纏於愛恨情仇、令人窒息的控制里,她的命運酷似白天鵝。妮娜防禦性地分裂出雙重人格,如同天鵝的黑白兩面,去應對母親那隻老天鵝的苛刻、控制、殘害,但同時又溫暖、呵護、鼓勵、期待的束縛。

在新一季的《天鵝湖》公演前,藝術總監決定換下年長的首席舞者柏絲(薇諾娜·賴德飾)。對於新主角他有兩個候選人:妮娜和莉麗(米拉·庫妮絲飾)。藝術總監創新點在於,此次《天鵝湖》的公演要求一人同飾黑白天鵝,打破傳統的二人分別表現的黑白天鵝。要具備一人同飾黑白天鵝兩個角色,要求演員既要有白天鵝純真、美麗、善良、溫柔、高雅、聰慧、聖潔、超凡脫俗的表現;又要展現黑天鵝神秘、慾望、黑暗、誘惑、邪惡、激情、放蕩、野性等複雜情感的釋放。看起來妮娜較適合白天鵝,而莉麗更具黑天鵝的特質。競爭在妮娜與母親的糾結中、與自我的掙扎中、與莉麗的較量中展開。妮娜也許獲得成功,那分裂的人格得以整合,讓黑白天鵝融入一體;但也許繼續分裂下去,可能毀滅自己……

童話故事的隱喻:
成人童話故事《天鵝湖》,講述一個純潔可愛的女孩,被白天鵝的軀體束縛,她試圖尋找自由,但唯有真愛才能讓她解除束縛的魔咒。當她感到和王子在一起的願望就要現即時,就在她表白愛意之前,同胞姐妹黑天鵝誘惑了王子,留下了白天鵝獨自添食自己的傷痛,而仍不得解束。最終她選擇了死亡,在死後終獲自由。
童話故事的隱喻:童話故事包含了一些兒童(以及成人)內心懷有對居住在世界上的人的本質的最深刻的信念。同樣也包含了與情感發展相關層面的主題,如嫉妒、貪婪、欺騙或分裂等主題。分裂的動力幾乎迂迴通過每一個童話故事,凸現了「好與壞」之間的原始鬥爭。因此,我們可以在多數流傳很廣的童話故事中發現好的和壞的母性映像。在好的一面,我們看到好母親或神仙教母;壞的一面,如女巫、邪惡的女魔法師或壞心腸的後母。
根據最早的分裂體驗發生於兒童與母親(出生、斷奶)之間,而非與父親的關係這一觀點,在童話故事中,父親被描繪成是無用的且處於外圍邊緣人的這一點,就很容易被想明白了。如《白雪公主》、《灰姑娘》(兒童童話)或《天鵝湖》(成人童話)等故事中,父親在何處?國王都幹什麼去了,也不來關照一下女兒?
所以,童話故事中總要安排一個「王子」,早年父親缺失的替代,以足夠堅定的愛來解除女主人翁的魔咒,拯救這些可愛可憐美麗的女孩。在兒童童話中,壞母性形象總被打敗或消滅,公主們終得拯救,王子的一吻,白雪公主醒了過來;王子給灰姑娘穿上「水晶鞋」,灰姑娘變成了公主,他們結婚了,從此公主和王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有人若想繼續編這童話故事,繼續的婚姻生活就進入了成人世界。那就是十年後公主提出離婚,原因是與王子婚後的生活中,王子依然故我地去打獵、交朋友或喝酒,根本無視公主的存在,公主再也無法忍受這樣守活寡的生活。當神仙教母提問王子為什麼不好好照顧公主,好好過婚後的日子,王子一臉無辜的表示,神仙教母沒有告訴婚後怎樣生活,只是告知結婚了就過上幸福生活……神仙教母暈倒。
兒童童話故事無法充分實現它們的最初目的——永遠地將「壞」根除掉這一事實,對於兒童的成長來說,其內心有一個日益增長的意識及一個重要的學習體驗,那就是好和壞能夠在同一個人身上存在。因為即使童話故事中的女巫、邪惡的女魔法師或壞心腸的後母被毀滅了,但有關自體壞的感覺依然持續存在。隨著兒童的心智日益成熟,他們會隨之轉向其他方式的應對,解除自體壞的感覺,運用幻想,象徵性地調和好與壞之間的分裂。他們採取的方式之一就是通過一系列圍繞著所謂的「雙重自體」現象的成人童話來實現這種調和。

成人童話中的分裂
對於雙重自體,我們不陌生的說法就是「兩面性」,或通常比喻的「一枚硬幣的兩面」。
雙重自體的概念,起源於德國的一個神話故事。在這個故事中,貫穿著這樣一種信仰,即每個人都擁有一個複製的自體。在一些情況下,這種「複製的自體」是以自己的影子的形式出現的。故事中有好與壞的分割,有正在進行的兩者之間的鬥爭以及必然出現的良善戰勝邪惡的高潮。只是故事中分裂的兩部份被描繪成單一個體的兩部份,是用兩個看上去是同一個人分開的兩部份的人代替了神仙教母和女巫。
「雙重自體」的故事中包含的資訊就是,要消滅壞的極大努力可能導致的結果就是自我毀滅。這一資訊與兒童童話故事中呈現的資訊非常不同。要做一個成人,就要面對好與壞可能是一枚硬幣的兩面這一事實。
本片中,妮娜的母親正是這種集神仙教母和女巫於一身的母親。既是溫暖、呵護、鼓勵、期待的,如管理女兒飲食起居,身體營養的調補及放鬆,芭蕾舞鞋的修善,爭取角色的鼓勵;同時又是苛刻、控制、殘害的形象,如嚴厲地喝斥,瘋狂的剪掉女兒的指甲,不給女兒一丁點自由的空間,惡毒的咒語。總是以黑衣現身的母親,正好相反地襯託了一身潔白的女兒妮娜,也預示著妮娜的生存只能表現她的「半面人生」。
本片以成人童話故事為基調,以象徵的手法,改創的思路來展現劇中劇人物黑白天鵝集一身的分裂及整合的命運發展。
《天鵝湖》舞劇基調一直是,當白天鵝不能嬴得王子的愛情時,就等於被宣判了「我不好」「我不完美」,「我被否定了」,要嘛一直被束縛下去,要嘛殺死自己得以解脫。類似的成人童話還有《美人魚》,王子沒有愛上她,就要付出美麗的雙腳,變成一條半人半魚的美人魚,尾隨著在海上航行的王子前行。當然美人魚的故事呈現的是部份殺死自己,相比天鵝湖故事中完全殺死自己來得較不極端一些。
女孩(男孩也一樣)若從小就被植入這樣的觀念,非此及彼、非黑即白、非好即壞、天堂地獄,愛憎分明,不完美就破碎,不成功便成仁,不完美吾寧死。在由成長過程中循環往返地重複體驗,就滲透到潛意識中去。伴隨的情感張力也處於兩極的擺盪之間,極愛時被「撐」死;無愛時被「餓」死,橫豎都是死。行為表現呈現快速地到顛狂的頂峰,手舞足蹈;然而急速地跌落到黑暗的低谷,哭鬧上吊武刀弄槍。這極端的愛恨如民謠所唱:愛你愛你真愛你,請個畫匠來畫你,把你畫在枕頭上,又親你來又摸你;恨你恨你真恨你,請個木匠來做你,把你做在砧板上,一刀一刀剁死你。分裂的兩極呈現,正是成人童話傳遞的寓意。

雙重自體的整合
影片的前半部份,舞劇里已改良了天鵝湖的本意,藝術總監創新了女主角的設置,一人同飾兩角色,暗含人性的兩面都要得到表達。並在藝術總監宣佈此消息時,其畫面呈現了兩個上半身份裂的藝術總監的鏡頭。藝術總監傾向於妮娜出演A角,扮演白天鵝對於妮娜是再適合不過了,但演黑天鵝,總覺得她缺少邪惡的一面。所以另定了一個B角莉麗為黑天鵝人選。而劇外,妮娜的生活仍以傳統的白天鵝命運在上演。母親分裂方式地培養,妮娜內化了保留「好」的,拼棄「壞」的分裂模式,變得不完整的她只能以脆弱、膽小、小心翼翼的步伐、壓抑的情感來表現舞劇里黑白天鵝。
藝術總監不斷地啟發妮娜,要表現出黑天鵝邪惡、誘惑的一面,甚至以身相試。當強吻妮娜時,被視為膽小懦弱的妮娜反咬了總監一口。咬這一口意義非同小可,她最終獲得了一人飾兩角的A角。
咬這一口重要到可以說是妮娜人格發展進程的里程碑。它顯現了妮娜隱匿壓抑的另一面是有反抗和自我保護力量的,只是這股力量更多用於壓抑和轉向攻擊自己上。對母親控制的焦慮下意識的抓傷自己;總是把手弄出血,那是母親對她懲罰——剪去她指甲的自我懲罰;得到了A角興奮地告訴母親,但在出演前又出現軀體變形、斷裂、腳指頭粘拈、出血,那是對超越母親的潛意識內疚感,以幻覺的方式實現自我懲罰,無意識讓自己演出失敗,實現母親的魔咒。
出血,這部影片中妮娜有太多的出血,手指出血、腳指出血、背抓出血、鼻子出血、競爭中殺人(幻覺)出血、最後是自己腹部出血……血液象徵著生命的能量管道;流血預示著生命存活的可能性;自虐出血下意識的作用,幾乎都是緩解心靈的痛苦、壓抑的釋放;女孩子出血意味著走向女人的成長和蛻變,而女人出血最能像徵的就是——新生命的誕生。

劇中劇的黑白天鵝妮娜,其雙極自體逐漸在整合。但來自整合的艱難和痛苦極其代價在影片中呈現給觀眾。她的人際關係中一直只有母親,那是母親控制的成果,那怕是在自慰時,那內化了母親的監視也會讓她立馬抑制住即刻的高潮體驗。後來似乎與是她影子的替補B角莉麗走得近一些,但莉麗總是時隱時現,時近時遠。似乎莉麗在與她競爭黑白天鵝的角色,但真實的莉麗會鼓勵和肯定她跳得好,莉麗打了她的小報告而後又向她道歉,莉麗把一支香菸給她,半抗拒的她感覺片刻的放鬆,莉麗約她出去跳舞,第一次衝破了母親的阻擋,莉麗介紹她認識男孩子,在飲料里放了興奮劑,她喝了……
假若妮娜一直把莉麗當作必須拼棄的自己「壞」的那部份,那麼在與莉麗不多的交往中,無意間漸漸接受了在母親眼裡的不允許那「壞」的一面。在最終的競爭中——自己的戰爭,拼命制服怯弱和膽小,瘋狂掙脫母親的桎梏,不再重複母親的魔咒,在幻覺中經歷對王子的誘惑,即在化妝室裡用砸碎的玻璃長碎片刺進自己的腹部,以非常殘酷的方式完成「處女膜」的破裂,實現白天鵝到黑天鵝的蛻變,終究獲得黑白天鵝完整的演繹。
熟悉的《天鵝湖》音樂響起,美麗、純潔的白天鵝優雅輕盈地飛過來,抬起那憂傷的雙羽,整理那零亂的羽毛,那般楚楚動人,那樣高貴聖潔,讓你覺得捧著怕化了,唅著怕被咬著,倍受憐愛。黑天鵝要出現,意示著妮娜身上那神秘、激情、力量、誘惑、慾望、邪惡、野性的一面要被接受,要被承認,要給黑天鵝應有的位置。

出場的黑天鵝,目光堅定有力,充滿慾望的張力,手臂手指生長出黑色的羽毛,逐漸變成力量的雙翼,似大鵬展翅飛到了舞台中央。一身烏亮油黑的羽毛,一臉神秘莫測的誘惑,展開野性的本能,揮灑激情的幽光。王子被俘獲,男性被征服,總監喜驚嘆,莉麗在鼓掌,觀眾被震撼。
結尾,再次穿上白天鵝衣服的妮娜,內心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倍感交集地看著潔白衣服上浸出的殷紅色血跡,那殺死的影子是自己的一部份,是自己殺向了自己。經過完美破碎後的掙扎,白天鵝死亡,死亡象徵著重生——黑白天鵝一體誕生了。
 
分裂整合的啟示
兩個自己的故事包含的寓意是,試圖消滅「壞」的不僅是不可能實現的目標,而且是魯莽的行為。如果人格從其真正的本質來說,被分裂為好的和壞的、對的和錯的、黑的和白的,並且這種分裂既深邃又廣泛,我們如何維持一幅有關我們究竟是誰的完整圖畫?問題並不是邪惡是否存在,而是邪惡的確存在的事實,人們如何去過一種合理的生活。
導致妮娜發展到這般分裂程度的始作俑者,早先可能是父母或養育者,後來是老師或老闆。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嚴厲和控制、苛求孩子完美的父母就可能養育出妮娜式的孩子,發展出分裂的人格病理特徵。對某些像妮娜那麼優秀的年輕人而言,經常會在渴望符合父母的要求及加速叛逆之間產生緊張情緒。為緩解或處理這種緊張情緒,他們的解決之道便是採取「雙面人生」——一方面恪守規矩,表現得成績好、優秀出眾、或是乖乖女、聽話男,是家庭中學校里服從的規範;另一方面侮蔑規矩,將所有的規範踏在腳底下,做出令人瞠目結舌的事情;他/她們總是表面循規蹈矩,背後陽奉陰違。分裂的「雙面人生」最大的危害還在於,這樣的孩子會突發冒險事件。要嘛傷害自己,把自己搞殘廢,要嘛傷害他人,觸犯法律,最終還是把自己搞殘廢(心理殘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