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四百擊 The 400 Blows

四百击/四百下/胡作非为

8.1 / 129,274人    99分鐘

導演: 法蘭索瓦楚浮
編劇: 法蘭索瓦楚浮 Marcel Moussy
演員: 尚皮耶李奧 Claire Maurier Albert Remy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生如夏花

2017-04-22 08:45:22

大抵,這便是童年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大抵,這便是童年
史鐵生說,每個童年,都有一個嚴肅的結尾,大抵是突然面對了一個嚴峻的事實,再不能睡一覺就把它忘掉。事後你發現,童年不復存在。
我們曾想像著,自由而歡樂的童年,沒有父母和老師的管束,自在的徜徉在田野與操場。
安托萬擺脫了這一切,卻自此告別了童年。

對於安托萬來說,在雙腳接觸向海水的那一刻,便是童年的結局
無論多久,童年的時光都是銘刻在我們生命中的圖騰。乖巧懂事或是頑劣不化,都稱為人生的第一個標記,存於你心中,也將始終圍繞於你的世界。
安托萬從來不是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他努力過。但是現實將他輕輕的推向了另一面。影片最後,安托萬從童年中醒來時的驚恐與迷茫,他不知道未來會怎樣,我們更不知道。
戰後巴黎,艾菲爾鐵塔和起重塔交錯,微晃的鏡頭,滿眼的荒涼。就如我們慶祝完一場勝利,二戰後的法國,迷失在歡呼後的寂靜里。

然而,這卻不是一部壓抑的影片。相反,特呂弗用雨果式的浪漫主義,從容而善意地描繪著安托萬的成長之路。

特呂弗的處女座,也是他獻給導師加摯友巴讚的影片







片名源於法國俗語,「孩子不聽話,打上四百下,就是個好孩子了」。正如那個不聽話的孩子,安托萬,還有他的好友雷內,身處一個不怎麼和諧的家庭,古板嚴厲的學校。尋常的名字,不尋常的童年。
在學校里,孩子們總是回答不上法語老師的提問,在課堂上調皮搗蛋。而安托萬不巧被選中,成了那個被懲罰的學生。他們偷父母的錢,他們逃課去玩耍。安托萬甚至用母親死了作為請假的理由,躲避懲罰。最後,謊言被戳穿,安托萬繼父當著同學和老師的面,怒不可遏的打他。一個孩子的自尊,自此灰飛煙滅。
家裡逼仄的房間,安托萬沒有自己的空間,就連寫日記都要偷偷摸摸的。父母總是很忙,父母總是爭吵,連孩子中午吃飯的錢也互相推脫。甚至,母親在外和別人幽會也被自己不幸的發現。處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安托萬和在學校里一樣,不被認同,無處躲避,更無處宣洩。
但是,生活也並非一無是處。安托萬抽著煙讀著巴爾扎克的書,看到一句話時如獲至寶,並在作文課上借用了那句經典的話。滿心歡喜的在巴爾扎克的海報前點上了一根蠟燭,以示感謝。結果吃飯的時候蠟燭卻燒著了其他東西。不過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當安托萬說出自己的作文將獲成功時,父母決定和他一道去看電影的歡樂。
生活不就是這樣嗎,有突如其來的不幸,也有意想不到的幸福。
當老師批評同學的0分作文時,安托萬是多麼的志得意滿。而當老師認為他抄襲,怒吼著讓他去校長室的那一刻,所有美好與不美好的幻想就此崩塌。這一場幻滅,直接將他趕向街頭。他放棄學業,最後不得不偷繼父的打字機,卻銷贓未果,在還打字機的途中被抓住。
流氓,警察局,少管所,這些給我們兒時帶來糟糕聯想的詞彙,開始一個個出現。他的概念里,不上學意味著被繼父安排到陸軍學校,再不濟也是上個工讀學校。只不過,存在於我們夢魘中的場景,在安托萬面前變成了現實。似乎繼父是在嚇唬他,或許知道坐上警車的那一刻,他才知道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到監獄時,眼淚成了安托萬告別過去的儀式。
安托萬期盼著過幾個月,自己還能回到父母身邊。母親的探視,終結了他僅存的希望。
所幸,少管所就在海邊。安托萬跑出監獄,沿著小路,沿著鄉村,沿著城鎮,跑向渴望的大海。
有一刻,夢醒來,他被家庭和社會完全拋棄了。他迷茫,除了知道以後他將無依無靠,一個人生活,就像特呂弗自己一樣。
感謝安德烈巴贊,成全了特呂弗,成全了新浪潮,成全了電影史上許多巨作。也許,這也是安托萬眼神中的一個角落。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