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震撼。這是看完這部電影心中一直迴蕩的兩個詞,真實的歷史永遠是那麼殘酷和壓抑。義大利導演貝托魯奇將中國近現代的歷史濃縮在了溥儀悲涼而又無奈的一生里。《末代皇帝》在1987年包攬了奧斯卡最佳影片在內的九項大獎。這是唯一一部在現實故宮裡拍攝的電影,場景壯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溥儀3歲登基,太和殿前千人跪拜叩首,旌旗飄揚,宮牆已經被歲月洗舊,彷彿預示著清王朝的沒落,和印象中橫店的清明宮苑的光鮮亮麗形成強烈的對比。
電影講述了中國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的一生,他的一生見證了中國近現代的發展,同時他的命運也徹底因此改變。小皇帝剛剛登基的時候,眼裡只有大臣手中的一直蛐蛐,而他的一生也正是像這個蛐蛐一樣,永遠被禁錮,看著自己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自己遠去,望著冰冷的鐵門,束手無策,扼腕嘆息。電影的結局非常巧妙,1967年那年,作為普通公民的溥儀買了一張故宮的門票,回到了太和殿裡,當年只允許皇上走過的九龍白壁現在被貼上了禁止遊客入內,那個皇椅也已經被圍起來禁止入內,身旁是導遊在和遊客們講解的聲音,這種恍如隔世的感受,想想都令人唏噓不已。
電影裡有一個很藝術化的表達,就是溥儀從圍起來的皇椅深處拿出了當年自己玩的蛐蛐,送給了看守故宮警衛的孩子,向他證明了,自己是住在這裡的最後一個主人,在孩子打開蛐蛐籠子的時候,經歷了60年後,這個蛐蛐也終於重見天日,彷彿就像現在的溥儀,也已經徹底走出了思想的牢籠和禁錮,以一個新的身份融入到這個變革的新社會中。
這位末代皇帝的身份和權利是一步步被蠶食瓦解的,從1908年到1911年,小皇帝發現原來自己說什麼就是什麼;1912年到1924年間,滿清皇室享有退位優待條件,仍然可以居住在紫禁城,但是不得隨意外出,這時的溥儀已經漸漸意識到自己皇權的失去,身邊的太監說了一句讓我印象很深的話「您在這紫禁城裡,永遠都是皇帝」,溥儀很新潮,接受一切西方事物,學英語,戴眼鏡,騎洋車,聽留聲機; 1924年這一天,馮玉祥打敗了直系軍閥曹錕控制的北洋政府,率部逼宮,將正在打網球的溥儀一家趕出了紫禁城;在天津溥儀在日租界住了7年,他從不避諱想藉助日本人有復辟的想法,於是有了後來的偽滿洲國,可是日本人也僅僅是想利用溥儀的影響力,增強在華入侵行為的正義性;在勞改所里,溥儀逐漸能夠生活自理,學會了洗衣服,繫鞋帶,在1959年被批准大赦出所,真正成為了一個融入新時代的普通公民。
電影也反應了很多歷史細節,讓人不禁對貝托魯奇導演拍攝東方電影精益求精的精神感到欽佩。小溥儀進宮殿的時候,殿中列位皆為慈谿生前喜好的各式菩薩;溥儀選妃時和皇后婉容、淑妃文繡之間發生有意思的故事;1928年,時居天津日租界的溥儀得知蔣介石手下孫殿英強行炸開清東陵,掘清皇室祖墳,憤怒無比要求嚴懲罪犯;川島芳子在劇中戲份頗多,這位滿清的格格再次見到表哥溥儀的時候已經成為了日本人的間諜;在從蘇聯帶回到旅順勞改所的時候,滿清遺老看到溥儀還會下跪叩拜;文革時「紅燈行,綠燈停」的荒謬景像,以及紅衛兵批鬥當年的看守所長的場面,這一幕和《霸王別姬》中表現文革時的一幕很像。
值得一提的是整部電影是用英語來拍攝的,剛開始聽起來有些奇怪,但絲毫不影響整部電影的情感表達,也正是因為這位義大利導演拍攝出了這麼出色的電影,又給這段故事增加了些許遺憾。
還有一個超級重要的事情最後說,坂本龍一大師為電影創作的音樂真的真的超級超級好聽,獲得了當年的奧斯卡原創音樂獎!很有年代感和代入感,音樂響起,太和殿前,荒草叢生,物是人非,淚目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