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ybil_semi嘻哈

2017-04-24 07:49:03

強制改革的諷刺年代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這部片子其實是個巧合,群裡面有人去不了,我收的票。進了電影院之後還以為走錯了哈哈哈。越看越尷尬,馬丁把美國夢諷刺的淋漓盡致,但是同時也將那個年代的改革意識巧妙的糅合在了一起。

劇情就不多贅述了,前面的評論應該都已經寫的很詳盡了。前半部電影讓我以為這是一個諷刺私生飯的故事(也確實做到了);到了綁架傑瑞,成功上台的時候,我才意識到這是一個諷刺美國夢的故事;等到我坐上計程車的時候,才反應上來這又是一個喜劇/電影生態改革者的心酸諷刺(馬丁扮演的電視台導演是唯一覺得胖金的腳本好笑的人)。這裡為馬丁鼓個掌????????

諷刺私生飯就不說了,因為胖金介於私生飯,瘋子和喜劇大師之間(天才和瘋子就是這麼曖昧),結局也沒有給私生飯(女的)一個念頭。

諷刺美國夢,是讓我們看到了赤裸裸的美國夢的價值觀如何折磨著美國各個階層。男主完全生活在自己的夢想當中,讓人無法跟他聊天,而他認為自己就是喜劇之王,之後這樣才能讓他贏得拉拉隊長的歡心。他不是沒嘗試過送花這種浪漫的行為,但是作為一個34歲的底層男人,他深刻的了解要贏得一個女人,他需要成功。他不禁讓女友相信自己認識喜劇明星傑瑞作為魚餌,吸引女主注意力,並且他成功了。他的愛情,地位,成功和名聲完全依靠著美國夢這個想像中如雷貫耳的梯子作為支撐。所以,他堵上了一切,即使需要犯法。(我簡單闡述下美國夢:無論你的出身,你都能快速的在美國獲得成功)

說到犯法,這就引出了第三個諷刺。很多人可能難以理解為什麼一定要用這麼極端的方式。其實電影一開始就有隱射出男主強迫的性格(坐進傑瑞的汽車,雖然和女的目的上稍微有些不同,但是都是為了偶像的注意力),傑瑞以為可以讓偶像看他演出,從此獲得他上節目的機會。但是所有的機構人員都拒絕聽他的材料,這讓他走上了絕路。為什麼一定要通過傑瑞呢?其實我感覺傑瑞代表了80年代重要的兩大特色:電視的普及和傳媒成功的影響力。底層的胖金想成為傑瑞那樣的名人需要電視這個平台。很可憐,如果晚出生20年,他就可以成為網紅了。

回到80年代,電影院剛剛從電視的打擊中喘回一口氣,好萊塢的新浪潮也剛剛結束,新好萊塢模式剛剛崛起,後現代主義的風從歐洲一路刮到美國。這裡,簡單說下後現代主義:胖金讓介紹他的主持人一字一句按照他的腳本說的那段話就是很明顯的例子,主持人透露了他們是看牌子講話的,這跟戈達爾打破了第四堵牆有相同的效應,self-awareness。觀眾們已經厭倦了老一套做作的方式,敞開講,我們知道這是拍出來的,這是安排過得,大家心知肚明,就捅破這層窗戶紙吧。當然這只是後現代主義的特徵之一,有興趣的同志們可以自行查閱。

在這個大背景下,可憐的胖金沒有網路這個廉價且方便的平台,唯一能讓他一夜成名的平台卻被傑瑞背後的組織所壟斷。他如果繼續在小劇場打工,可能一輩子都默默無聞。最後你可能在那個破敗的酒吧遇到一個可憐的酒鬼喜劇人。胖金拒絕這樣的命運,而且抗爭到底,已經有點半瘋的狀態。就有了接下來的綁架。這個綁架可以算是底層和統治階層一次硬性的抗衡,換來他的成名,同時也是喜劇的一次改革。傑瑞代表的傳統喜劇在一夜之間被這個喜劇之王所替代,觀眾看到了不一樣的模式。胖金說的每一個段子都來自於他悲慘的生活,而這些大家都以為是個笑話,包括他說出了綁架,也被大家一笑而過。不可能的可能。

那我們同時看看好萊塢的新浪潮幹了什麼,舊的好萊塢大製片廠體繫在60年代末被打破了,《逍遙騎士》帶著我們走過了幾個嬉皮士的瘋狂之旅。70年代我們都知道美國社會的變革和瘋狂。人民(胖金)正在和舊的體系(電視/傑瑞)做瘋狂的鬥爭(新浪潮/大麻/嬉皮士)。想了解那個年代的同志們可以去看看「廣告狂人」。胖金的瘋狂並不孤單,而綁架似乎成了他們戰勝平庸唯一的出路。而更諷刺的是,好萊塢(美國夢)的堅強讓他們吸收了這種瘋狂(胖金的綁架),繼而在這個基礎上建立了新的資本運行盈利機制(胖金的成功);就如同好萊塢新浪潮的瘋狂過後,製片廠在這個基礎上找到了年輕觀眾的口味,建立了新的製片廠體系(馬丁,史匹柏和星球大戰的老爺子成功後的改變)。美國夢再瘋狂,他在美國就是可以發生。

所以,還是要給馬丁老爺子一個致敬。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