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親愛的--Dearest

亲爱的/亲爱的小孩/打拐

7.6 / 2,653人    128分鐘

導演: 陳可辛
編劇: 張冀
演員: 趙薇 黃渤 佟大為 郝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Zoe

2017-04-24 08:20:04

孩子,願你早點回家,願你從未離家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有一種電影的存在就是為了打動人心,同時警醒世人,儘管其中充滿了艱辛和傷痛。

電影《親愛的》就帶著這樣的使命走入大眾的視線。

聽過太多關於拐賣兒童的故事,可是沒有親歷過的人,大概永遠不會明白其中的心碎。

兒童拐賣是一把雙刃劍,既砸碎被拐家庭的幸福,也為收養被拐兒童的家庭埋下了隱患。

在《親愛的》中唯一應該被人們所憎恨的人——人販子老楊從未出場,可是卻是改變了兩家人和兩個孩子命運的始作俑者。

為了保住所謂的男性尊嚴,他的無知和自私讓他喪失了作為人的基本道德和善良。

可是任何謊言的掩蓋最終都被時間沖刷後暴露出來。

當拐賣的真相被揭發出來,真正的罪人老楊早已去世。死亡令他免於受到現實的譴責和法律的制裁,卻並不能撫平所有當事人傷痕纍纍的心。

每個人都成為受害者,田文軍和魯曉娟失去陪伴兒子長大的寶貴那幾年,無辜的李紅琴變為人人指責的人販子。

每個人都咬緊牙關堅持與命運抗衡,最終卻發現所有的一切只是一場人為的惡,,而這個人早已平靜死去得到解脫。

痛不能言,恨無處尋,身心交瘁之後仍有太久的沉重的情緒需要慢慢長路來消化。

田文軍與魯曉娟是不幸的,兒子田鵬的丟失對感情早已走到盡頭的二人產生了巨大的心理折磨,更是人生所有關於美好的、幸福的摧毀。

在各自內心的不斷自責中,他們沒有真正平靜過一天。

堅持不懈的尋子之路,既是源自內心無比強大的愛,也是堅持活下去的唯一理由。

田文軍與魯曉娟是幸運的,縱然千辛萬苦,最終他們得以與兒子團圓。儘管親情的彌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下去,可是兒子的歸來就是希望的開始,有希望才會有幸福。

而事實是更多的家庭如同老韓一樣,至今仍未尋回自己的骨肉。他們拖著滿目瘡痍的肉體,以殘缺的靈魂依舊苦苦堅持與掙紮在尋找與等待的路上。

丟失的骨肉、殘缺的親情,成為所有被拐家庭始終無法擺脫的噩夢。

作為當事人的孩子,看似是受到傷害最小的群體,因為他們無論在原來的家庭還是後來的家庭都是被關愛的。

然而孩子也是有心有情感的生命,不是我們偶爾抱起可以隨手丟下的玩具。

在一次次生離中,孩子內心深處的安全感會嚴重匱乏,本該單純的童年中無形埋下了太多會在未來爆發的性格隱患。

也許,愛會漸漸撫平孩子心中的傷痕,但缺失的童年單純成為永遠無法改變或彌補的遺憾。

電影中,愚昧無知的李紅琴才是最可悲的人,她的前半生被謊言所充斥,自卑於丈夫灌輸給她不能生育的「事實」,人到中年面對與養大的孩子強行的分離,而今後的人生還將孑身一人帶著內心的傷痛毫無希望的走下去。

她的經歷只是最普通農村婦女的現狀,她們是被社會最容易忽略的群體,也是最應該被關注的群體。

關於最後李紅琴的懷孕,彷彿一個天大的諷刺一樣,不僅砸向了李紅琴,更砸向了所有的觀眾。自己一心一意滿懷愧疚的生活竟然是一場騙局,耗費的不僅僅是時光,喪失的還有作為一個女人所應享有的最基本的尊重與幸福。

孩子,曾是絕望的源頭,如今成為希望的起點。這個並非在期待和希望中到來的孩子,反倒是李紅琴悲慘人生中最美好的意外。

從某種意義上說,電影《親愛的》既不屬於純粹的藝術作品,也不屬於單一的紀錄片。它真正打動人心的不僅因為它取材於兒童拐賣的真實案例,更因為它折射出當下社會不容忽視的一類人群——因丟失孩子而殘缺的家庭的現狀。

孩子的丟失,意味著家庭的淪陷。

當我們一再強調有孩子的家庭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孩子,當我們一再呼籲大眾可以領養不要買賣兒童,其實不過都是治標不治本的自我安慰。

我們的國家、社會和百姓,需要的是在法的角度對於拐賣者嚴懲,在德的角度對於人的教育長期深入做下去。

而我們所做的一切,不過是希望悲劇不再發生。

願那些還未歸家的孩子早日回家,願那些幸福的孩子從未離家。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