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哪一天我們會飛--She Remembers, He Forgets

哪一天我们会飞/差一点我们会飞/爱的根源

6.5 / 531人    108分鐘

導演: 黃修平
編劇: 黃修平 陳心遙
演員: 楊千嬅 林海峰 蘇麗珊 遊學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瞻夕陽而流嘆

2017-04-24 20:02:22

青春駕著紙飛機一去無返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影片書寫的不僅僅是幾位主角的青春歲月,更通過舊夢重溫的方式,也對香港的大好時光抒發了感懷。蘇博文製造的機械飛機,在教室裡飛行的紙飛機,盛載的是青春的幻想和憧憬,同時也喻意了香港在九十年代的朝氣與向上的精神,老師通過讓學生們填寫理想規劃書,讓大家講述自己的夢想,這些當年十幾歲的少男少女,有人想移民,有人想學習英語變成企業菁英,基本代表了一代人的心聲,如今天,這一代人已經成為香港社會的中流砥柱,相信他們看到這部影片流露出的那種積極、向上的態度,也會有深有感觸。

其實不僅是香港,那一代內地人也曾有過類似的人生規劃,這是整個經濟形勢大環境所決定的,當輕快的青春與厚重的現實結合在一起,影片難得的將個體與整體關聯在一起,形成一幅具有年代寫照意義的青春群像。


青春片離不開時代的元素,《哪一天我們會飛》在懷舊元素的運用上,有香港電影獨有特色,學校取景地是仁華書院,站在校園裡可以仰望獅子山,而玫瑰園計劃也有巧妙的融入,都是香港精神的標誌,另外,通過校園歌曲對整蠱四大天王,也是增添了幾分香港流行文化特有的豪情。

片中的蘇博文,以一個有象徵意義的角色,他代表了香港人的敢於造夢,不妥協,在叛逆中實現自我,他的飛行夢,他不理智的堅持,恰恰是所有人都所嚮往,卻不能實現的一場夢。對於成年後的余鳳芝和彭盛華來說,那一段「三人行」往事,更是一段游離於現實之外的快樂時光。

影片靈感來源自譚詠麟的經典粵語歌《愛的根源》,不言自喻,青春是香港精神的根源。蘇博文、彭盛華、余鳳芝連接了香港的青澀時代和成熟年代,每個人都曾經擁有過自由,無拘不束的去設想未來,規劃理想,可是當未來真的到來時,他們得到了未來,卻永遠的失去了青春。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