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不牛釘子戶

2017-04-25 01:26:54

當朋克音樂遇上暴力犯罪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如果說《藍色廢墟》的故事裡,充滿了謎團與無奈,是對美國當下的社會裡,私有槍枝氾濫和缺乏情緒控制的,人們生活現狀反差的觀察,導演筆下的故事是復仇,也是悲劇,同時飽含同情。而《綠色房間》更多是詭異的氣氛,驚恐的內心,一種過度暴力,反被暴力所吞噬的因果關係。更加單純的故事,讓《綠色房間》的暴力細節,得以更深入的展開,給人以更刺激的視覺感官,更震撼的驚悚體驗。

與《藍色廢墟》的蓄意報仇前提不同,《綠色房間》的開篇,只是一群窮小子,開著一輛小貨車,斜插的停在莊稼地裡。他們沒油、沒電、沒錢,只能在下一站里,求助朋友介紹演出掙錢。一位叫Tiger的朋友,無奈把他們介紹給了自己的兄弟:Daniel。於是,一行人在Daniel的帶領下,來到一棟座落在樹林深處的俱樂部演出,結果卻差點一個人也沒能活著走出來。

相對《藍色廢墟》裡,男主人公的表達障礙,《綠色房間》則是充滿了對話和台詞,樂隊成員之間的,俱樂部老闆和手下之間的,還有雙方之間的毫無信任感的交涉。懸疑驚悚的劇情隨著一位少女的死亡展開,樂隊裡的Pat無意回到休息室裡尋找充電的手機,結果看到了地上躺著的女孩,感受到了滿屋子裡的緊張氣氛。之後所有成員,都被趕回了這間「綠色房間」,關了起來。之後的獵殺與密室掙脫,血腥的程度令人頻頻想起《德州電鋸殺人狂》和《電鋸驚魂》系列。不過導演似乎更喜歡劇情的螺旋效應,不斷的讓主人公們,退回這間綠色小屋,不斷的對話,開啟下一段的旅程。



從一開始就期待懸疑緊張氣氛的朋友們,在前二十分鐘裡,估計要失望了。影片的鋪墊是妥妥的文藝風,公路巡演,幾個喜歡朋克音樂的年輕人,奮力的演出,卻拿不到像樣的演出費,更不要提像樣的演出場地。影片慢節奏的向我們介紹了,這支名不見經傳的小樂隊,裡面的成員每一個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年輕人,演員們也都很小清新。

為了350塊的演出費,他們來到了這個氣氛詭異的鄉村俱樂部。導演還特意給了幾個俯瞰森林的鏡頭,綠色的迷霧,空靈的配樂,加上一輛小貨車,漸漸消失在前路的背影。自從進入了這個俱樂部,來喝酒的路人和Daniel都顯得極為暴力,而這時,打斷一切的一位重要人物出現了:Gabe。開始你可能會覺得他只是個路人,其實他曾主演導演前作《藍色廢墟》,在《綠色房間》裡他飾演一位從頭到尾貫穿劇情的角色。

《綠色房間》的前1/3里,有年輕人的盡情享樂,有演出時的淋漓盡致,而到了中段的2/3里,就只剩下了與強權暴力對抗的冒險劇情。導演:傑瑞米·索爾尼爾的標誌性暴力鏡頭:「小刀插太陽穴」、「手臂被刀割」、「側臉被搶打爆」等等,都逐一上演。不得不說,這幾個橋段在該導演2007年的《謀殺派對》和2013年的《藍色廢墟》裡有精彩的亮相(各種捂臉)。導演:傑瑞米·索爾尼爾說,他是有節制的使用這些暴露的血腥鏡頭。放在劇情中,一點一點的讓人物內心瓦解,同時也帶領觀眾走向了另一個可能的假設。
好在,導演在暴力元素之下,不失美國社會的觀察和極端假設,家族的集體復仇也好,納粹般的蓄謀犯罪也好,在這樣的強勢壓制下,弱勢的主人公們,從普通的流浪漢到朋克青年,他們逐漸拿起了武器,自衛的同時,開始走向了復仇之路。影片中幾乎是沒有警察角色參與的,人們或選擇了越過法制,或選擇了蒙蔽警察。警察機制的不存在,來了又走,好像我們脆弱的正義感,偶爾會被復仇心吞噬,偶爾會被自己的慾望矇騙。

X教授在影片中飾演了一位安靜的大反派角色,這個人物從未進入「綠色房間」內,卻扮演著「納粹頭目」一樣的領袖,他手下是訓練有素的死忠打手,以及兩隻兇悍的小型犬。據說「教授」在第一次讀劇本時,讀了幾頁就放下了,起身將屋內的窗簾都拉上後,又坐下來讀完了劇本,決定參演,一共十天的時間,完成了自己的戲份。

不過影片中的反派,依然被塑造為極端自信和略顯笨拙的團體,還不如影片中,最後一段的小狗,在「審時度勢」之後,逃離了任務現場,乖乖的尋回主人身邊,默默躺下,似乎更具有「人性」。這裡不是映射納粹,而是利用這樣的標籤,導演自述提及,不是用來特指某一類人群,而是想廣義的代表一類暴力團體。
如果你拿不準這部新片的重口味,不確定自己是否可以承受,可以先找來《藍色廢墟》看看,其中的血腥程度也是可以對導演的愛好窺見一斑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