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紫色姊妹花
導演: 史蒂芬史匹柏2017-04-27 01:22:32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從電影表現手法來看,攝影很優秀,在多個場景運用了好萊塢式Continuity鏡頭的切換。
從主題闡釋來說,從性別、種族歧視再到生態主義,作品是豐富的主題充分糅合後的混血兒。在影片的開頭我們就已經看出前兩個主題,特別是女權主義,是貫穿全片的線索,而對種族主義的表現個人認為在Sophia與市長髮生爭執的那一幕達到高潮,是什麼讓一個堅韌頑強不斷抵抗且可以說極少輸過的黑人女性被槍口威脅著被推搡在地、法理無存地鋃鐺入獄?是在白人女性高高在上的姿態中,被一堆白人男性厲聲羞辱包圍著。他們語言有相通之處,卻只因膚色相異,有色人種以及他們的文化就要被定義為奴隸性的低級的系統,他們被貼上「personal prisoner」的標籤,只配做白色人種的servant,他們是人,但他們是「低等」的人,甚至一句「hell,no」都不能說。在白人正義聯盟的包圍圈中,甚至Sophia 也只能嘶吼著絕望的「God」,在白人槍口的蔑視下無力反抗。 稜角被磨平,出來後,她已是一頭白髮的沉默女子,為強權屈服,甚至疲於施捨無聲的抵抗,徒留沉默的服從。人類本性中的共情能力讓我心口一窒,只剩無力的悲慼。
至於改編角度(以下言論的根據來源是某對原作者的採訪),電影受到許多批判,原作者Alice Walker表示,一開始是表示失望的,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改編成電影,她的感受是「outlandish,weird」,甚至覺得像卡通,沒有完美傳達原著所要表達的意思。
然電影和原著、經典與翻拍間的矛盾千古流傳,觀眾對吻合度的要求和定義不一,爭議必然存在。然而電影有電影的一套敘事方式,電影要更加直觀,又更加複雜,對製作人員來說,是一種更大的挑戰。故言,改編,是基於原著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改編也是一種文學。
作為African-American,她對成員性質結構不明的諾貝爾組委會表示「fine」。那一年本片被提名11次,收入囊中的獎項數是0。票房也不及同年電影《回到未來》,當然也有受眾群體範圍不同的原因。除此之外,黑人群體詬病其刻意醜化黑人男性形象並誤導全世界,也有許多女性主義、同性戀群體抨擊電影為票房犧牲同性戀關係深入描寫(女主西麗和萬人迷夏戈,最多就只有屋內親吻的戲份,據說與原著不同)。
針對黑人群體內部對本電影的牴觸,原作者表示,她作品中所揭露的問題是全球性的話題。在此她提到中國(中槍),原著在中國出版後她來過中國,時間大概處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她發現中國讀者的反映也很熱烈(據說那個時代受教育的年輕人多少都喜歡看看西方文學),她感受到,女性話題不是為黑人群體量身定做的,而是一個普遍存在的人類的共同話題。
人類啊,不斷為各種各樣的權利在爭取,這個世界上存在的不僅是文化多樣性,還有個體多樣性。我們所存在於的,可能是最好的時代,也可能是最壞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