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記憶大師 --Battle of Memories

记忆大师/记忆战/催眠大师2

6.4 / 1,220人    119分鐘

導演: 陳正道
編劇: 任鵬
演員: 黃渤 徐靜蕾 段奕宏 楊子姍 許瑋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方聿南

2017-04-27 16:26:08

這種電影,我們怎麼拍才不丟人?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不知你們有沒有看過《末世紀暴潮》。

主角通過VR眼鏡,身臨其境「實施」了一次謀殺,淪為兇嫌。一時間,殺人真兇,腐敗警察,城裡的暴亂分子和匪徒,都成了他的生命威脅。

卡神編劇,他當時的妻子凱薩琳·畢格羅執導,從情節到氛圍,這都是一部典型的美式末日科幻。

▲方君很喜歡的一張《末世紀暴潮》藝術海報

這部電影留到以後再介紹,方君今天要說的是,未曾料到,有生之年會在看一部華語片時想起它來。

還是一部華語科幻片。

▲《記憶大師》

陳正道是我非常喜歡的導演,《催眠大師》,《重返20歲》,都位列我的華語片年度十佳。

《記憶大師》維持了他一貫的細節控和探索類型化的努力,沒有讓我失望。

陳正道說過:中國電影的原罪之一,是還沒拍出來,就被人拿來跟歐美片比較。

其實,不能只怪現在的觀眾閱片量大,愛聯想,許多片方也迷戀蹭熱度,動不動就用「中國版XXX」、「XX特效團隊」來打廣告,自以為佔了便宜,殊不知正流露了對作品的不自信。

一來二去,縈繞在中國電影四週的山寨氣不見消散,影迷「找出處」的思維慣性卻與日俱增。

就拿《記憶大師》來說,剛出預告那陣,方君就看到群里有人說,這裡有《原始碼》的影子,那個設定來自《全面回憶》,還有表示它借鑑了《記憶碎片》……

搞得我很懷疑,他們一個個都是穿越人,早已經在未來看過電影了。

客觀地講,我不敢說《記憶大師》完全擺脫了同題材的影響,但從整體來看,陳正道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而且非常別緻的方式,讓它煥發出很強的本土性和原創性。

近未來的世界,人類已經能夠讀寫記憶。

一次意外,讓著名小說家跟陌生人的記憶掉了包。

幻覺逐漸浮現,小說家嚇壞了:他成了一個連環殺人犯,泯滅人性地謀殺過兩個女人,其中一個還是他深愛著的。

負責此案的警官,對他的證詞將信將疑,兇手遊走在城市中,威脅著他親人的安全,支離破碎的記憶陸續歸位,拼出真相的同時又存在諸多矛盾……

身陷牢獄的小說家,不斷在幻境和現實中往返,試圖找出真兇的蛛絲馬跡,可不知為何,對方總能快他一步。

只看上面這段劇情簡介,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這大概是另一部好萊塢懸疑片吧。

在我們的思維慣性中,讓一群黃皮膚黑頭髮說國語的角色,玩什麼記憶移植、清醒夢、高概念追兇,確實容易產生一種說不清的違和感。

但陳正道一定堅信:高智商科幻片,華語電影也可以拍得不違和,不山寨,不需要從西片借梗那麼丟人。

對此,《記憶大師》首先做的,是為故事創造了一個特殊的環境。

在這個世界中,我們看到很多熟悉的東西:

刑警對名人炒作的態度,對未成年保護法的無可奈何,婆婆委婉提醒媳婦早生孩子,改編小說IP的八點檔熱播劇……都是很接地氣的中國特色。

囚犯在監獄吞刀片的「習俗」,更是真實的底層殘酷物語,在《人山人海》等現實題材華語片中,有過鮮明的表現。

而另一方面,警察局的內部裝飾,透明監獄的構造,許多街景和建築風格,卻都透著超年代或超現實的設計感。

還有,手機是當下的,電視機是陳舊的,狂奔的老爺車,碩大的佛頭,交織著未來和復古美學的記憶機器……

加上故事設定在一個虛構的T國(讓我想起八九十年代瓊瑤改編的國產片,中國人說國語,故事卻發生在「海外」),摒棄了時代背景、地理空間的統一,讓美工呈現出間離和混亂。

這種刻意而精心的錯位,把故事拽離了我們熟悉的所有現實,反而賦予了種種幻想元素很高的可信度。

而在那些非幻想的層面,細節和邏輯堅定地佔據著上風。

這是一個帶點《禁閉島》那樣「一片兩看」意味的複雜故事,如果你沒有猜兇手的企圖,甚至可以轉換視角,體驗看兩遍不重樣的效果。

大概是意識到《催眠大師》的解謎環節過於臃腫,陳正道這次選擇輕裝上陣,閃回極少,留白巨多,把大量思考的任務交給了觀眾。

段奕宏「去一趟記憶大師」的過程,只用了不到一秒閃回來交代,再比如那個漂浮金魚的呼應解讀,都顯得高度精煉,需要極大的腦補詮釋。

方君曾經跟人討論,很多時候,懸疑片早早擺出高智商的姿態,是費力不討好的。

這相當於發出預警:我這裡有你們想不到的反轉。引起觀眾有意無意地琢磨,對謎底的隱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記憶大師》的佈置,跟許多懸疑片恰恰相反,當已經有一個從邏輯和情緒上都足夠支撐到結局的真相時,卻做了另一番安排。

看到最後,它儼然做了一個惡趣滿滿的聲明:在這場智力較量中,擁有創作權的人永遠能夠勝利。

據說,最初的劇本兇手另有其人,多次改稿先後讓三個主角成為兇手,其餘的角色也反覆客串過煙幕彈。

當然,每一稿劇本都是可以自圓其說的。

它讓我們發現:推理破案,這最需要邏輯堅實、線索嚴密的類型,主創的自由度遠比想像的要大,可能性近乎無限。

所以,把《記憶大師》置於《催眠大師》的非典型續集是不公平的。我了解這在商業宣傳上的必要性,但作為電影,它完全跳出了《催眠大師》的懸念模式。

它不是一個謎題對應一個解答那樣的智力攻防,換句話說,它根本不試圖跟你比智商。作為觀眾,哪怕你猜對了兇手,也贏不了。

這有點無賴,但如果你是懸疑類型的擁躉,應該會覺得,確實是一種很棒的嘗試,很酷。

PS.我猜,根據黃渤在片中的表現,陳正道一定很想拍部《越獄大師》吧。

厚顏無恥貼上公眾號,歡迎來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