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記憶大師 --Battle of Memories

记忆大师/记忆战/催眠大师2

6.4 / 1,221人    119分鐘

導演: 陳正道
編劇: 任鵬
演員: 黃渤 徐靜蕾 段奕宏 楊子姍 許瑋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易電影

2017-04-27 18:44:53

「燒腦」懸疑的外殼下,是對家庭暴力的拷問與思考!


在電影《記憶大師》超前觀影會的主創交流環節,我嚮導演陳正道提了一個問題:該如何理解影片最後「真兇」的動機?

陳正道導演十分耐心地講述了他對這個角色動機的理解,這其中,他反覆提到一個關鍵詞:家暴。


綜觀《記憶大師》整部電影,裡頭有著十分「燒腦」的劇情設計,有著非常精美的場景設計,有著勾人心弦的懸疑節奏,許多情節都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最直抵人心的,還是影片傳遞出來的對家暴問題的拷問與思考。

1、不被重視的家暴問題

2016年11月,人民網發佈過一組這樣的數據:

全世界有60%——70%的女性遭受過親密關係者的虐待;我國每年有15.7萬名女性自殺,其中60%是因為家庭暴力導致;我國2.7億個家庭約25%存在家庭暴力,其中90%受害者是女性;我國平均每7.4秒就有一位女性遭受丈夫毆打;我國家暴致死約占女性他殺死因的40%以上......。

這組數據看上去簡約而直接,但數據背後的殘酷真相,實在讓人看得有點觸目驚心。

家庭暴力,即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

實際上,這樣的行為在我們國家一直都存在著,甚至很多人自己就經歷過。只是這類家暴行為常常會被當作「家務事」而不被重視。施暴者也常常以「家務事」為由,逃避追責。被家暴者更是會在「顧全大局」、「忍一忍」等傳統觀念影響下,忽略法律的價值,常常選擇不報警。

調查顯示,受家暴女性最短遭受三年家暴後才會選擇報警,最長的竟然經過了四十年!

家庭暴力算不算犯罪?被家暴者該不該報警?家暴到底是家庭問題還是社會問題?

這是許多人最為關注的問題,也是導演陳正道在電影《記憶大師》裡想要探討的問題。在交流環節,陳正道就闡述了自己對於家暴問題的關注,他對眼下許多家暴因為得不到法律的保護而感到痛心。

而在電影裡,許多黑白畫面交織的記憶碎片裡,呈現給觀眾的,便是赤裸裸的家暴。這些家暴畫面不是要增強戲劇性,而更多的是一種對家暴現象的拷問:家暴和犯罪沒有明確的界限嗎?

實際上,法律對家庭暴力的界定並不模糊。有法律明文規定,家庭暴力屬於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的可以構成犯罪。罪名包括:故意傷害罪、虐待罪、遺棄罪以及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而在2016年3月1日,我國正式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明確了法律對家庭暴力的約束。


影片雖然沒有直言對待家暴的態度,卻「無聲勝有聲」一般地在號召大家關注家暴問題,重視家暴問題,也傳達了一個這樣的觀點:家暴問題不是簡單的家庭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問題。解決這種問題的有效方式,是報警,是尋求法律的保護。

更重要的是,該片讓我們意識到大多數家暴問題里,受到傷害的不僅僅有女性,還有孩子。那些直接或間接付諸在孩子身上的家暴,對其身心健康以及成長都有很大的影響,甚至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這是一個應該被重點關注的問題,但卻常常淪為不被重視的問題。

2、並不簡單的《記憶大師》

《記憶大師》作為導演陳正道《催眠大師》之後的又一「懸疑驚悚」題材電影,自籌備開拍以來就備受影迷關注與期待。大多數人都想著體驗一把「燒腦」帶來的觀影快感,跟著劇情完成一次「顱內高潮」。(為避免不必要的劇透,本文對劇情以及關鍵人物的分析會偏少)

顯然,《記憶大師》延續了陳正道導演在這類題材上的創作風格,也再一次很好地講述了一個十分「燒腦」的故事。但影片又不僅僅止於講述一個劇情燒腦的故事,而是將核心伸到了家庭暴力的重災區,直指家暴給孩童帶來的巨大影響。


如前所述,影片有著十分「燒腦」的劇情,許多細節稍不注意,可能就會看得有點恍惚。

從一開始黃渤飾演的作家江豐在「記憶大師」公司進行的「記憶手術」,到段奕宏飾演的警察沈漢強和助理的幾次電話通話,再到徐靜蕾飾演的張代晨與楊子姍飾演的陳姍姍之間的微妙關係,幾乎每一處劇情設置,都埋伏著通向「真相」的細節。

陳正道導演對懸疑故事的講述顯然越來越嫻熟,在敘事線索的拿捏之上更為俐落,在人物關係的把控之上也更為清晰。

要知道,相比於《催眠大師》,本片的人物設定更為豐富,故事的線索也更為龐雜,在「記憶交換」、「記憶重載」等概念的驅動下,讓人物關係也變得更為複雜。

把這樣一個複雜故事講清楚,且還要讓人有回味空間,並不簡單。而在這樣一個故事裡折射對家暴問題的關注與思考,則讓影片變得更不簡單:懸疑不再是引人入勝的炫技,而是更為深刻地對家暴問題的剖析,從而讓觀眾收穫「燒腦」的觀影體驗之餘,也能引發對家暴問題的重視。

不得不說,導演陳正道和編劇任鵬聯手打造的這一道:「懸疑大餐」,堪稱色香味俱全:故事劇情上足夠「燒腦」,畫面風格上足夠冷峻,思想核心上也足夠深刻。懸疑設計很酷,但最酷的,還是那些讓人生出不少嚴肅思考的對家暴問題的探討。

3、黃渤&段奕宏的實力表演,讓「真相」更具力度

黃渤是第一次出演懸疑題材的電影,也是頭一回通過「記憶」來表現人物特點並推動劇情。許多人還有些擔心,覺得出演喜劇居多的黃渤可能駕馭不了這類有些「分裂」的角色。但事實上,當你看完影片,你準會對黃渤精彩入微的表演感到深深的佩服。

他所飾演的角色是一個很「糾結」的人物:在寫作事業里糾結,在與徐靜蕾飾演的妻子的婚姻里糾結,在「加載錯誤」的記憶里糾結,在追查真相的進退里糾結。這樣一個角色一點都不搞笑,但卻被一貫搞笑的黃渤飾演得深人人心,每一個細微的表情和動作,都拿捏得恰到好處。


只能說,影帝的演技真不是蓋的。

而與其飆戲的段奕宏似乎更令人難忘:他所飾演的警察沈漢強既要有警察職責要求下的正義與勇敢,又要有童年陰影影響下的敏感與憤怒,在波譎雲詭的劇情之中,他的表演承擔了太多需要用心留意的重要細節。


徐靜蕾和楊子姍的演出讓影片的故事有了一些令人感到刺激的色彩,尤其是隨著劇情的推進,當你情不自禁地陷入到導演設置的「推理泥潭」之中,享受著智商上的愉悅時,這兩個角色所起到的作用,會讓你歷經一次吃驚的反轉。

唯一的不足大概就是影片在追求懸疑效果方面,過於碎片化的剪輯沖淡了人物行為的連貫性,難免會讓最後的真相顯得動機不夠強烈。要想在影片結束時很好地理解「真相」,要嘛專心地觀看影片推進的每一個細節,要嘛就做好刷兩場的準備,但更重要的,還是要對「家暴給孩童造成的心理陰影」有足夠的理解。

最後的「真兇」之所以會做出如此這般的駭人之舉,並非其內心深處有多麼的「惡」,反而是有童年心理陰影所形成的扭曲的「愛」,才讓其行為變得讓人感到意外。

其實,如果能將影片的整個人物關係和事件的因果關係捋清楚,還是能夠很清晰地感覺到導演在故事架構方面的用心以及在社會問題上傾注的關注與思考。


總之,陳正道導演在《記憶大師》裡就「記憶交換」所延展出來的故事,劇情緊湊,風格冷峻,不僅有「猜真相」的樂趣,還有折射家暴這一社會議題的思考。據導演透露,影片劇本前後改了七八十稿,最後的「真兇」更是換了三次才最終確定,可謂是投入了不少心血。

希望這樣一個懸疑「燒腦」的故事,能引起更多人對家暴問題予以重視。給女性一個富有尊重的關愛,給孩子一個健康成長的空間,讓記憶多一些美好。

PS:文字為作者原創,圖片均源於網路,歡迎交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