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對方正在輸入...

2017-04-28 17:44:46

衝破心靈的詩歌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在B站看了一位up主的《死亡詩社》的電影解說,便下載來看看。沒想到確實震撼。 電影圍繞著在一所軍事化學校中來了一位新的英語老師——基廷,而改變了幾個高中生的思想水平的故事。這位老師一改刻板的教學方式,轉而以一種開放式的教學來教導孩子們不要活在一個思維壁壘里,而應該打破傳統思想,去做你想做的。然而最終因為一個孩子的自殺而將責任歸咎於老師身上而致被開除。但片尾又以一群孩子們以老師所教導他們得獨特方式來告訴我們他們不會再回到從前,以一種他們厭惡的方式所生活。 首先,我想說的便是那位up所說的一個詞叫做「意識壁」,就是說我們在社會大環境、家庭、學校等方面所形成的一種影響我們日後生活的一種意識積累,其實我更願將它理解為化學裡面的活化能,即活化能越高,反應進行越困難,所消耗能量也就越多,反之亦然。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會逐漸形成意識壁,這會影響一個人的行事風格與思想體系。倘若一個人在幼年時期,遇事便退縮,出錯就推脫,事情沒做就說自己不行,那麼他形成的意識壁便是充滿消極面的,那便可想而知他成年之後的生活是怎樣的了。相反,倘若他從小性格開朗,什麼事都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去看,遇見挫折後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去解決,那麼他的意識壁便是充滿積極面的,那他的生活必然是精彩的。意識壁從很小便開始形成。片中接近最後有一幕就是在厄爾死後,校方追查責任,因為一個孩子的招供,死亡詩社便被翻出,於是每個詩社的成員便被要求在開除基廷老師的文件上簽字,到了最後一個孩子,在他猶豫時,校長的威逼,家長的強制要求,讓他不得不簽了那份文件。這讓這些孩子們在他們的意識中留下了什麼?為了自保就可以出賣夥伴出賣自己的靈魂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人,忘記理想,丟掉情感,去走上所謂「正常人」的道路。不過,令人欣慰的是,他們並沒有。 其次,我想說的是,我們需要突破,需要打破「傳統」。片中,學校和老師陣營代表的是傳統,而基廷老師和孩子們代表的是突破。在片中,傳統與突破的碰撞發生在一件教室中。因為基廷老師的教育方式過於創新,引起了校長的不滿,他說:「傳統,你要以傳統的方式去教學,這些方式都是經驗證是效果極佳的,讓學生去自我思考,想都別想!」我看來真是可笑,難不成孩子們去上學,只是去一味的考出高分,成為社會上的「牛人」嗎?這裡教育的目的只是為了讓這些孩子們考上大學,而幾乎沒有自己的想法,我認為,在傳統體系中,最難能可貴的便是自我思考與創新,以自我的方式去生活,不能循規蹈矩,更不能人云亦云。柏楊在《醜陋的中國人》中曾經說過:中國的傳統在五千年中發展中,取其糟粕,去其精華。對,你沒看錯,就是這樣,我們的傳統帶給我們什麼,是形成了很多為人詬病傳統,因此,我們不得不更以自己的思維去生活,才免於落入俗套。 最後,我想說說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父母供出一個大學生確實不容易,我們的生活費也是父母的血汗錢,這也是任何一個懂事的孩子內心的烙印。不過,父母並不能因此去過去幹涉孩子們的現在與未來的生活。父母年輕時未完成的願望就強求孩子們去完成,你們有沒有想過,你們的孩子是否真正喜歡呢?很多孩子因為地位差距、孝心而選擇了妥協,父母安排平穩的生活,父母給安排的對象,父母給的一切。這樣的生活有什麼意思,更別提什麼挑戰性了。很多人會認為我這人忘恩負義,屬狗的,給了你一切還那麼多話,但是我就想問,倘若過著這樣的生活,還會感覺生活有什麼意義嗎?你可能會說,為了家庭,為了我的孩子,那麼恭喜你,你過上了父輩的生活。很多人25歲就死了,等著75歲埋。片中厄爾的死亡很大程度上是歸咎於他的父親,什麼事都是他的父親做主,他想去追尋自己的夢想,但卻被他的父親認為毫無意義,甚至去拿他們得生活不容易,他是他們家的一切,讓厄爾妥協。父母希望我們不去受苦,為了孩子們好,便制止我們去做一些他們認為危險和無意義的事,怕我們碰壁,但是我們如果不去經歷一些事,即使錯的,我們又怎能從中吸取教訓獲得經驗呢?孩子們長大了,他們應該去贍養父母,這是他們的義務,但被不代表他們成為你們的隸屬品,他們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所以,讓孩子們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給他們足夠的空間。 有兩句片中的台詞結尾:「我步入叢林 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 我希望活得深刻 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 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 以免當我生命終結 發現自己從沒有活過」以及「我們讀詩、寫詩並不是因為它們好玩,而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份子,而人類是充滿激情的。沒錯,醫學、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撐人的一生。但詩歌、美麗、浪漫、愛情,這些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