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直播風暴 The Circle

圆圈/直播风暴(台)/圈子

5.4 / 100,146人    110分鐘

導演: 詹姆士龐索德
編劇: 詹姆士龐索德
原著: 戴夫艾格斯
演員: 凱倫吉蘭 艾瑪華森 湯姆漢克斯 約翰波耶加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愚公移書

2017-04-28 21:26:43

野心很大卻不知道往哪使力的電影


說這部電影野心很大,是因為這部電影扯到了很多問題,但是一沒說好(原因),二沒說到點(準確),三沒說到深度(透徹)。 電影說到的問題包括但不僅限於以下這些: 1. 社交網路與隱私的關係 2. 公開(的方便性)對隱私(的傷害) 3. 大型科技公司的社會道德 4. 反烏托邦的主題與民主 5. ... 1. 社交網路與隱私的關係 2. 公開(的方便性)對隱私(的傷害) 從Mae(艾瑪沃森)的朋友Mercer只願意當一個做做燈具做做自己的事,不願意被人打擾,可是Mae的朋友圈把他暴露並被很多不理解的人以為他殺鹿的事情上,從Mae不小心拍到父母不可言說的事情上,可見電影是打算有所表現的。但類似這些事件是任何一個編劇在寫到這個主題都可以想到的最基本的事情。這些事情有普遍性和共通性,可是隱私暴露的社會心理原因以及對於被暴露隱私的人的傷害有多大,電影只是用看似驚人實際一概而過的車禍事件帶過,並不深入去揭開這個問題。 社交網路給隱私帶來的問題在於隱私一定會在一定程度上被暴露,因為社交網路最初的賣點和吸引力就在於搜索並提取(暴露)相關人事的能力。這是一部份人熱愛社交網路也是另一部份人痛恨的原因。 從準確和深度這兩點上來說,不得不說到黑鏡,對於科技妄想症來說,黑鏡整個系列都足夠優秀。黑鏡第三季第一集Nosedive,把關於社交網路的虛偽和想躲都躲不開的可怕,第二季第四集White Christmas裡面出現過的拉黑屏蔽人的方式,都讓觀眾大呼過癮又毛骨悚然。

「可怕」這個詞不需要演員像TED演講一樣告訴觀眾什麼是可怕什麼不是。可能這部電影中最可怕的感覺就是最後那兩台航拍器盯著不放的時候了,但那更多的是一種令人煩躁厭惡多過可怕或細思恐極的感覺。 3. 大型科技公司的社會道德 電影中有不少科技公司的影子: 1. 谷歌 (Circle) - 整個園區的風格,還有那個長的像G的C如果不是我多想的話。 2. TED Talk - 湯姆漢克斯演的Eamon Bailey一開始演講的場景 3. 臉書 4. PayPal - 艾瑪沃森提出的想要整合所有支付到Circle一體。(雖然我當時的想法是,支付一體化,你們想學馬雲爸爸哼 >.>) 大部份討論科技的電影都有一個不可避免的主題,就是警醒人們科技如果不被正當使用是可以很可怕的。谷歌的企業座右銘是「不作惡 (Don't be evil)」,2013年斯諾登之後我們也知道了諸如微軟谷歌臉書等大公司都有參與某計劃,這似乎與谷歌自己的座右銘是相違背的。科技公司,或者說所有公司,都在做的同一件事,就是搶奪客戶,而堅守不作惡的理念其實是一個道德問題。 那麼一個道德問題,對於實際上於情於理都不得不追求利益優先的公司們來說,究竟能不能堅守、為什麼能或者為什麼不能堅守、能堅守到什麼程度、能退讓到什麼程度、大眾可以接受到什麼程度會受不了,這些問題電影頂多算是點到即止,一帶而過。 4. 反烏托邦的主題與民主

這個問題本身我沒能力討論。 我要討論的是,艾瑪沃森演的角色Mae前後關於這個問題的轉變的不合邏輯。一開始在Gang of 40會議上,是Mae提出要把所有服務全都整合到Circle平台上的,提出所有選民都必需要有Circle帳號,並用人們對交稅的心理作為類比對象。我認為當時Mae這個角色已經脫離了一開始進公司小人物戰戰兢兢,並對Circle 管的太寬有所質疑的階段,也經過了划船事件,不管是不是自願帶攝影頭或心裡有無牴觸和矛盾(應該是有的,但可能只是覺得不妥沒覺得不對),而到了開會這個時候的她已經到了非常享受眾人及世界的眼光,非常投入Circle的規劃和計劃了。所以當她說這一切都是為了純民主的時候,我勉強說服自己這是角色需要,所以就當角色本身是清楚自己在想什麼的了。 但是當Mercer車禍後,她忽然說我們要改變,於是就有了改變,創始人之一都能被她一句話「我們要改變」說動,絲毫不記得之前看見Mae在大會上的表現時的不可置信和背叛感。 所以朋友的事故讓她意識到罪魁禍首是Circle大老闆Baily們(而不是她自己也有錯)?朋友的事故讓她意識到只是這個系統需要被改變,而不是本質上出發點就有問題?所以解決問題的方式是暴露Baily們的隱私給他們點顏色看看,而不是真的解決Circle的隱患? 這個轉變和解決方法太舉重若輕了恕我實在理解不了。 哦對,本來要給一星的,但整部電影都是用大疆機DJI Inspire 2拍的,可以鼓勵鼓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