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金剛:骷髏島 Kong: Skull Island

金刚:骷髅岛/SkullIsland

6.7 / 355,702人    118分鐘 | USA:120分鐘

導演: 喬丹沃格特羅伯茲
編劇: 丹吉洛伊 邁斯鮑倫斯坦
演員: 山繆傑克森 布麗拉爾森 托比凱貝爾 湯姆希德斯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

2017-04-29 02:33:04

在好萊塢最火的金剛,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


【媒體刊登,請勿轉載】

刊登http://107cine.com/stream/88246/

譯文: Nan

這是這隻電影界最受喜愛的超級大猩猩,第八次回歸大螢幕了。《好萊塢快報》就金剛的起源問題採訪了雷·莫頓(Ray Morton),著名的金剛專家,作家和電影史學家。原來,金剛的故事是始自1933年同名火爆大片開始的一段傳奇。

金剛是由一個名叫梅里安·庫珀(Merian C. 古柏)的人創造的,他也是一名戰爭英雄,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波蘭-俄羅斯戰爭中被擊中數次,後來逃離了戰俘營。他有著精彩的人生歷程。他在戰後歸來,做了一段時間記者。最終他成為了一名探險家。他加入了一個探險隊,去往世界各地各種充滿異域風情的地方。於是他和他的搭檔厄尼斯特·舒德薩克(Ernest Schoedsack)開始拍攝這些旅行的紀錄片。這就和我們的金剛電影有點關係了。隨後當商業航空開始起步時,他加入了航空公司。

在庫珀的一次探險中,他和他的搭檔創作了他們稱為「自然戲劇」(natural dramas)的影片。這些片子看著很像紀錄片。庫珀和夥伴會去異域拍攝當地的真人和真動物,隨後在其中創作了一個虛構的情節。他們將影片編輯成基於實拍鏡頭的「虛構電影」。這些片子非常受歡迎,他們由此賺了很多錢。

在他們的一次探險中,庫珀看到了一個狒狒家庭,這激起了他對猩猩的興趣。隨後他想拍一個故事——一個關於猩猩的戲劇。他的一個朋友,探險家道格拉斯·伯頓(Douglas Burden)是最早去過科莫多的人之一。科莫多是印尼的一座小島,曾有科莫多龍居住。庫珀突然有了主意。他說他想拍一個故事:關於一隻猩猩大戰科莫多龍,肯定非常吸引人。這就是他對金剛最初的概念。他決定讓金剛是一個大猩猩是因為,他認為大猩猩比狒狒更有個性。當時,人們對大猩猩並不是很熟悉,感覺大猩猩還是有點像神話中的動物。西方人首次親眼目睹大猩猩大約是在20世紀初或者19世紀末,所以人們真的不太了解大猩猩。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庫珀可以藉此機會把大猩猩盡情打造成他想要的樣子。

他的朋友道格拉斯·伯頓抓獲了一隻科莫多龍並把它帶回了紐約,送到了中央公園動物園或者布朗克斯動物園。龍在動物園裡展覽了一段時間然後就死了。庫珀喜歡這個插曲。所以他創作的故事是關於遠征探訪一個有大猩猩和科莫多龍的小島的故事。(實際上科莫多是沒有大猩猩的)故事裡大猩猩大戰科莫多龍,然後被捕獲。大猩猩被帶回紐約市,關在動物園裡。然後大猩猩逃脫,造成很多破壞,最後被殺死,這是他想做的故事。

他還想讓大猩猩在遠行途中綁架一個女人,這符合當時流傳的關於大猩猩的傳說——大猩猩會偷走婦女,並帶著她們跑到叢林裡,所以他認為這也是個好情節。

《因納吉》(Ingagi,1930)是當時一部火爆的大片。這部片子基本上是色情片,打著紀錄片的名號——實際上和紀錄片根本不沾邊。這部片子是在1930年式的簡陋影棚裡拍出來的,拍的是一個穿著猩猩服的男人強姦一個女人,人獸是片子的賣點。這部影片非常臭名昭著,但它賺了很多錢,因為它表現了大猩猩與人類女子的性活動。同時這部片子也充滿種族主義。故事設置在非洲,所以劇組雇了很多非裔美國人來演非洲人,但戲路都是低級的種族刻板內容。現在已經看不到這部片子了,關於這部片子的內容我一點都沒能找到。

許多人說,因為庫珀受了這部片子啟發,而創作了金剛。我不認同,因為庫珀在年輕時讀到過可怕巨型大猩猩的故事,我認為這些才是金剛的緣起,而博頓在科莫多的探險旅程也對庫珀有影響,還有他和舒德薩克的想拍故事,因為庫珀很能代表19世紀的環保主義觀點。當時的觀點是,人類拍攝動物,然後把它們關進博物館,以此表示對動物關懷。他就是這種觀點。

由此庫珀去尋找資金——但當時正值大蕭條時期,沒有人資助他的遠行。他最初想真正去非洲,捕獲一隻大猩猩並把它帶到科莫多,然後在當地自然環境中拍攝。因為沒有人願意資助,這個想法就暫時擱置了。時過境遷,庫珀在20世紀30年代初成為RKO電影公司老闆大衛·塞茲尼克(David O. Selznick)的助理。他工作的一部份是檢驗電影項目,建議塞茲尼克應該繼續投入還是停止,其中一個項目是一部電影叫《創生》(Creation,1931)。

威利斯·奧布萊恩(Willis O』Brien)開創了定格動畫電影技術。他曾在20世紀20年代拍過一部名為《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1925)的電影。製片方是第一國家電影公司(FirstNation),隨後被華納兄弟收購。影片講述一群探險者去南美平原發現了恐龍。他們把恐龍帶回倫敦。其中一隻恐龍逃跑,給城市造成巨大的破壞。故事是亞瑟·柯南道爾創作的。

這部電影是20世紀20年代中期的一大熱門。奧布萊恩和該片導演一起被請去拍攝《創生》,製片方是RKO電影公司。他們想使用定格動畫,拍個像《失落的世界》的翻版。探險者發現恐龍——與恐龍互動——把恐龍帶回人類社會,還是這種套路。庫珀看了這個項目,並不認為片子在商業上吸引人。但他喜歡奧布萊恩的技術。他開始認識到定格動畫可以運用到他的大猩猩電影裡,而不必花費大量的金錢在世界各地長途跋涉。這樣片子就可以在RKO的場地上完成。他可以在攝影棚裡拍,奧布萊恩可以做動畫的大猩猩。

庫珀最初想在他的影片中做一隻12英尺高的大猩猩,因為當時不了解情況的人們認為大猩猩就是12英尺高。他並不是想做巨型猩猩,而是以為大猩猩真的那麼大。後來他看到了奧布萊恩為《創生》作的恐龍模型。他想:「大猩猩和恐龍戰鬥不是很酷嗎?比科莫多龍好。」這就是金剛如何成了這幅巨型模樣。在此之前的沒有任何記錄表明庫珀想作一個巨型猩猩。他不能抗拒巨型猩猩與恐龍戰鬥的想法。由此,金剛變得巨大。

庫珀在內心深處是一個電影人,他喜歡搞花哨、噱頭,但絕不會空搞噱頭。他是推動彩色電影的第一批人之一,他喜歡寬螢幕電影,他衷心喜愛電影與眾不同的表現力——電影不同於戲劇,也不同於文字。

《金剛》是我個人認為有史以來最完整最好的定格動畫電影,因為原版金剛的預算是當時兩個A級電影(A-pictures)預算的總和,它完成時成本接近50萬美元,換成今天的價值大約 1000萬美元,這在當時算巨片。在當時,其他的定格動畫電影也都非常有趣,但都有點廉價和低俗,但金剛從來不是這種。

實際拍攝是在RKO的百代(Pathé)場棚拍攝,現在那裡成了卡爾弗市的卡爾弗電影公司(Culver City Studios)。金剛的背景牆被重新裝扮成亞特蘭大的城鎮,並放在《亂世佳人》裡拍攝城市戰火紛飛一幕。所以,你在《亂世佳人》裡看到亞特蘭大在戰火中坍塌,其實是金剛的背景牆在坍塌。這幅背景牆還是1927年塞西爾·戴米兒(Cecil B. DeMille)在電影《萬王之王》(The King of Kings)里過用的。其它所有的縮微道具和為金剛影片所做的東西是在RKO現做的。現在那裡成了好萊塢的派拉蒙電影公司。

庫珀喜歡單個詞的標題。他之前的自然戲劇里有一部叫《草》(Grass),一部叫《昌》(Chang),還有一部叫《朗格》(Rango)。他喜歡電影有一個簡短而一針見血的名字。至於他怎麼想出金剛的「剛」(Kong)這個名字,最靠譜的猜測是他從剛果(Congo)這個名字改過來的。我聽過其他的解釋,但我認為這個解釋最靠譜。

「金」(King,意為「王者」)這個字其實是大衛·塞茲尼克想出來的。最開始備選的有四到五個不同的標題:起初標題是《剛》(Kong),然後又被命名為《野獸》(Beast),再然後又被更名為《第八大奇蹟》(The Eighth Wonder),拍攝時又變成了《剛》。然後,大衛·塞茲尼克認為押頭韻的標題更順口,聽起來也氣派。所以電影發佈之前塞茲尼克又加了「金」這個字,成了《金剛》。

庫珀告訴人們結尾帝國大廈那一幕是他在曼哈頓市中心看到一架飛機嗡嗡盤旋在伍爾沃思大廈上方得到的靈感。事實上並不是這樣。影片大獲成功後庫珀講了很多所謂的靈感故事。事實是這是劇組決定將猩猩體型放大後想出的一幕。當時庫珀想:「嗯,我本來想讓他在紐約亂跑,但他現在是巨型,那就得讓他做點壯觀的事。」最初想法是金剛爬上克萊斯勒大廈,因為那會帝國大廈還沒有開放。

原來的結尾也沒有飛機。金剛爬上了建築物的頂部,被閃電擊中,就這樣被殺死。但隨後劇組開始寫劇本時帝國大廈開放了。庫珀想讓一切都更大更好。那麼有什麼比克萊斯勒大廈更好?帝國大廈!什麼比閃電更好?戰鬥機!

就是這樣,所有不同來源的想法被凝聚到了這部瘋狂而無厘頭的電影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