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記憶大師 --Battle of Memories

记忆大师/记忆战/催眠大师2

6.5 / 1,233人    119分鐘

導演: 陳正道
編劇: 任鵬
演員: 黃渤 徐靜蕾 段奕宏 楊子姍 許瑋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潘薈竹

2017-04-29 09:05:02

走進《記憶大師》(含劇透 文本向分析)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第二次走進影院看《記憶大師》,在此之前還特地溫習了一遍《催眠大師》。能感受到陳正道導演的個人風格,他很善於懸疑氣氛的營造,呈現出帶著驚悚感的畫面,重點卻不是嚇人。而這次《記憶大師》的故事在我看又是一個飛躍,劇情設想更為大膽,邏輯更縝密。

冬天的發佈會

忘不了第一次在電影學院超前觀影時,導演在台前緊張地搓手手,在未放映之前小心翼翼地解釋了好多以降低觀眾的期待值,包括映後也提到的次要人物動機問題。二次觀影后,仍然覺得其實主要人物的動機還是很清晰的。總體給四星,是可以奔著去學的目標。

電影學院一日游

影片開始於小女孩家的一起兇殺案,畫面未起聲先出,天空間、女孩、死人,壓低整個影片的調子,跟《催眠大師》裡第一場「雨夜舊奼女人搶孩子」異曲同工之妙。開門見山地拋出案件,設下影片最大的懸念。

緊接著轉入主人公江豐的故事線,交代重要的記憶設定,軟科幻故事的規則是很重要的,這裡用江豐提取記憶、為了簽離婚協議重載記憶、發現記憶有誤找主管理論三次往返「記憶大師」機構的談話,闡述並強調了記憶規則:記憶被提取後儲存在晶片中,個人的血液是密碼,沒有機器可以讀取記憶晶片,所謂提取記憶並非刪除記憶,而是從參與者轉變為旁觀者,切斷情感聯繫;記憶有一次重載機會,通過幾次深度睡眠,在72小時內逐漸恢復,這期間不會受到夢境干擾;記憶不能被二次提取,第二次就只能刪除,時限第一次手術後的72小時,若過時則記憶永遠停留。

江豐第一次記憶手術之後,辦離院手續時的那場戲很有意思,突然殺出來的一對情感不和的情侶,男方一言不合掏出槍造成場面一度失控,借女子之口透露出規則「已經第二次手術了,太遲了(記憶沒了)」,同時寫出記憶手術對感情關係帶來的隱患(其實故事可以順著記憶與情感展開一系列愛情故事的遐想,但及時打住,回到了犯罪懸疑的主線,hin好),這場混亂給江豐與兇手記憶晶片拿錯提供契機,作為激勵事件1,讓江豐之後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隨著江豐的記憶重載,我們再一次接近影片開始時的案發現場,一點點了解到案件的線索,知道李慧蘭是家暴受害者,同時開始好奇兇手跟死者李慧蘭的關係,以及,TA的動機。此時,現實生活中徹底蒙圈的江豐生氣地跟記憶大師經理理論,憤怒中被附體一般做出記憶裡的人的舉動,一把推倒經理,把自己送進警察局,是又一個事件,成為江豐生活的一個節點。(推人,一個標誌性動作,拍出來慢動作是有點美感的,有點小變態呢。《催眠大師》裡也有推入水中的標誌性動作。)影片到這裡,在劇作上已經有很多值得學習之處,節奏很快,沒有一句廢話,每一個事件都至少有情感鋪墊、劇情推進兩個作用。

上一場戲剛情緒激動地推完人,下一場戲緊接著就是警察局,交代其餘人物及人物關係,李慧蘭案負責人沈漢強、他徒弟、以及曾經醫治過李慧蘭的姍姍醫生,被拘的江豐恰到好處地湊上前來,開始跟案件正式建立聯繫,而這場戲裡的小細節——徒弟鼓動沈去送姍姍,兩人近距離交談,讓人看到似有若無不知後事如何的感情(障眼法)。

接下來的故事節奏就很有趣了,張弛有度。一方面江豐隨著記憶重載的進度,回憶出更多的細節片段,黑白影調,撲朔迷離又有點陰森驚悚。引出了第二個殺人案。——更加重要的,江豐產生自己的邏輯推理,兇手殺害自己喜歡的人(引領觀眾也這樣想);一方面回到現實的案件調查,又是帶著調侃味道的段落,年輕徒弟的「吊兒郎當」、帶著稚氣的質疑,緩和了節奏,帶來一些笑點。記憶的設定再次深入劇情,作用在人物身上以推動故事發展,那麼是不是擁有另一個人的記憶,就會變得更像另一個人呢?(這裡存疑,順著影片的思路是可以這樣想的)

首映

被拘起來的江豐行動力越來越強,他的逃跑動機在於:①警察遲遲不給準確答覆 ②兇手在逃,拿著自己的記憶會威脅到妻子安全。 於是行動1:割傷另一個犯人的舌頭,伺機逃跑。結果:恰巧碰到妻子給自己保釋,江豐的衝動讓自己再次被拘留。 在二次拘留期間,重點是看江豐與沈漢強的交鋒,表面上好像是沈漢強在關心江豐記憶碎片帶來的線索好輔助辦案,但實際上這是沈漢強的一種試探——他究竟能知道多少。 回憶中有重要線索:李慧蘭家小女孩的最後一通電話打給犯人。由此引出犯人和小芸的人物關係。

沈漢強隱瞞的一張電話查詢單被江豐發現,成為激勵事件2(實際上是故意為之),讓江豐徹底崩潰,喪失了對警察的信任,促成行動2:吞刀片保外就醫、然後用手術刀威脅警察,逃跑。 江豐的每一個行動動作都很大,早有伏筆。

與此同時,為了讓犯罪嫌疑人指向姍姍,徒弟開啟大開腦洞的推理(閨蜜);姍姍約張代晨去看音樂會。巨大的懸念,關心著人物命運,兇手是她嗎?張代晨會被殺嗎?並順理成章地用感情因素作為沈漢強包庇犯人的理由。又出現精彩的一場戲:江豐到音樂廳找張代晨,空曠的走廊,一通手機電話好像確認了姍姍的殺手身份(加上兩個女人的謎之表情),夫妻關係長期不和帶來的信任危機,撐起了這場戲的矛盾。逃脫未果,江豐再次被送進去。

故事進入谷底期,江豐決定放棄調查,洗去記憶重新生活。轉機:江豐在閉上眼的一瞬看到最後一部份記憶,獲取最重要的資訊:自己看到的記憶是犯人童年期、成年期的交織,其中一個受害者的身份為兇手的母親。於是在這個劇情谷底,江豐終止手術,打電話得知妻子跟姍姍在記憶裡的舊房子,電話中斷,開始最後一分鐘營救行動。劇情直升進入高潮。舊房子那場戲裡,沈漢強一句話暴露自己的身份,劇情再次反轉,真正的兇手浮出水面,雙方力量懸殊,一個有槍有武力,一個空有怒氣。對峙有一個極好的情境,記憶再次顯出力量,成為沈漢強的軟肋,而掌握了全面資訊碎片的救星「徒弟」出現,給了一個happy ending。 在最後的高潮戲裡,個人感覺姍姍的死太突然,一直以為這個女子行動的動力在於她對沈警官的信任和感情,可是在最後的情境之下,他倆之間並沒有建立再多的聯繫,少了一番感情的糾結。

尾聲,歸於平靜,江豐張代晨重歸於好。然而值得擔心的問題是——江豐腦中還留著殺人犯的記憶,他日後會不會有暴力傾向呢?

捋一條沈漢強的故事線,作為最後反轉的大BOSS,很多細節二次觀看時才能發現個中妙處: 在孩提時期,看到母親受父親家暴,受到巨大心裡創傷,為了不讓母親繼續受苦,餵洗澡時的母親吃了安眠藥使其溺亡;成年後受理家暴案,遇見跟母親性格很像的李慧蘭,心生情愫,保護卻不被領情,絕望之下再次殺害,替她解脫。 之後去記憶大師手術,想要刪除犯罪記憶,不想錯拿江豐的記憶,巧合之中江豐落入自己的眼下,幾番試探發現江豐掌握很多不利自己的證據,沈漢強開始介入江豐的記憶,了解江豐、勸導他放棄不屬於自己的記憶;與此同時給自己留了後路,嫁禍給姍姍——更改電話號碼記錄。 在最後的犯罪現場,按照沈漢強的設計,借江豐之手殺死姍姍,自己再以正當防衛之名打死江豐,未果。

一定要提到的是演員的表演,沈漢強作為知情人自始至終在試探、為自己找出路,所以很多細節上的反應,都牽扯到一個「下意識」的問題,老段的表演讓人信服。而江豐、沈漢強兩人的部份記憶互換,也讓他們需要一人分飾兩角,導演交流時提到的不同階段的戲會討論人格占比,多有意思的創作過程啊!

跟《催眠大師》一樣,故事很重視成長背景對個人的影響,但《催眠大師》更重內心情感與意識,人物少,環環相套(人選擇看他想看的,聽他想聽的),心理學元素更多;《記憶大師》則多線並進,注重邏輯推理,以情感為一種源動力。都很高級,是我喜歡的類型。

【關於一些問題】

軟科幻避免不了的bug,記憶究竟能影響人的多少?畢竟江豐是一個作家,僅憑沈漢強的記憶就能做出吞刀片、搏鬥等舉動,是否合理? (但好在故事並不以此為探討重點)

李慧蘭的丈夫為什麼會認罪?當然如果以人物特殊性作為解釋……他就是那樣,絕望了無所謂了云云.... (強行)

小芸對沈漢強閉口不談的原因?其實這就是導演自己也提到的包庇動機的問題,不過感覺一個經歷了這麼多的小女孩,想要堅持一件事還是能夠理解的,出於自己對沈漢強的保護。

( 日後有想到的再補充。)

評論